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种荚色及皮肉均绿色的绿色大豆新品种在河北省宁晋县新品种研究所育成。 盛行绿色纯天然食品的今天,新添绿色大豆将为丰富我国城镇菜蓝子花色品种发挥重要作用。绿色大豆绿灿灿,籽粒滚圆。株高100cm,结荚密,单株结英70~150个。3、4粒荚占总荚数81%。籽粒为深绿色,有光泽。百粒重25g。2000年试验示范一般产量3000~3750kg/hm2,如在肥水条件好并春播情况下可达5250~6750kg/hm2。生育期春播110天,夏种95天。成熟时枝叶干净。农艺师巴克历时8年从数十个品系中选育出来的绿…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伊大豆2号是1993年从黑龙江省木兰县大豆协会引进,系号8502,当年种植从中选出优良株,编号为931.经多年繁殖示范于2002年通过伊犁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新大豆8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石河子地区、伊犁地区示范2年,均较石大豆2号增产,且较石大豆2号早熟5 d左右.  相似文献   

4.
大豆含有大量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深受人们青睐。因大豆中的少量低聚糖素原被认为是食后引起“肠胃胀气”的因子,在制取大豆蛋白原料及其制品时,均作为不受欢迎物质除去。80年代末,日本首先开展对低聚糖开发和其功能特性的研究。大豆低聚糖现已被日本厚生省列为“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基料,这类功能性食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一定市场规模。本文将对大豆低聚糖在大豆中的含量、分布、性质、生理功能及制备、检验和应用逐一作介绍,以期重新认识大豆低聚糖的特定生理功能及其利用价值。  作为生物化学学术用词,低聚糖(或寡…  相似文献   

5.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最北部,寒温带气候,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豆生长,是新疆大豆第二大种植区。由于本区大豆生产用种基本是外引品种,存在品种与当地气候不相匹配,生育期或长或短,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等问题。因此,选育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是解决本区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大豆抗大豆食心虫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抗虫鉴定的基础上,对大豆抗食心虫品种(系)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豆荚硅元素含量高是抗虫的主要原因之一;豆荚表皮细胞呈近圆形突起、直径小或表皮细胞下小细胞层数多、表皮下有特长形细胞者;豆荚隔离层细胞呈短椭圆形、直径小、排列紧密者均有较强抗性。抗性与荚皮厚度、隔离层厚度及隔离层细胞排列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     
苏联哈萨克农业科学院培养出一种耐旱大豆新品种“哈萨克—200”。其特点是豆秸坚硬,不怕干旱和旱热风的影响,只需在播种时浇灌一次即可保证收成,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5公担。此大豆适宜于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大豆品质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的不同用途 在品质方面的要求 大豆在世界生产中,绝大部分用以榨油,我国也以所产大豆的20%榨油,因而品种的脂肪含量十分重要。榨油后的豆粕、豆粉作为蛋白质饲料。我国与朝鲜、日本等国,长期以来将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营养食品。在工业方面,也利用大豆蛋白质制作粘  相似文献   

9.
<正>1转基因大豆1.1转基因大豆的概念转基因大豆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它的含义是,凡是人为的将外来基因转入大豆基因组中形成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近缘杂交、远缘杂交都属于引入基因的过程。但狭义上讲的转基因大豆则是指,利用实验室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进行修饰改造导入大豆中形成的能够遗传下去的大豆。因此从理论上讲,任何物种或品种的基因都可以利用转基因的手段转入大豆中去,形成新的大豆品种。而常规的杂交,包括近缘杂交、远缘杂交应归属于非转基因之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选择培育的大豆哺育了炎黄子孙,谱写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通过世人的友好交流和商业往来,大豆在自然条件适宜的美洲大地安家落户,发展成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如同起源于美洲大陆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在中国土地上发展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世人提供了丰足的食品与营养。所谓大豆“沦陷论”不可取,提倡打一场“自卫反击战”以凸显一种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端大豆产品应对国际大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琳琳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59-362
当前,国际市场对大豆价格的操控及我国大豆生产现状使我国大豆产业陷入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国内外大豆消费市场需求,提出通过利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无公害、绿色高端大豆产品来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摆脱产业危机的思路,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搜集的从000到X熟期组的大豆PI品系大约有9000多份。这些品系大部分都已经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筛选,从中鉴定出45份抗和中抗的品系。1972年对3000多份PI品系进行抗4  相似文献   

15.
大豆遗传转化及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推广应用速度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但其遗传转化仍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大豆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转基因大豆走上人们的餐桌,关于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为此,概述了大豆遗传转化的几种方法,对转入大豆的外源基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两大方面探讨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常汝镇 《作物杂志》1989,5(4):33-35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本文根据《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命名品种的子粒性状,植株性状,生物学特性,品质和用途等各性状予以介绍,每一性状后举例列出品种名称,括号内为品种的全国总编号和原产地。 一、按大豆子粒性状命名品种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大豆子粒紫斑病研究进展,从我国大豆生产角度提出了加强大豆种子或子粒带菌检测技术、进行种子传病实证和药剂消毒处理及尾孢毒素基因调控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套作大豆促进四川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省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麦/玉/豆"为例,分析了四川发展套作大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了套作大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突出、技术优势明显等优势;揭示了套作大豆发展中存在对大豆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产量低、配套品种和技术有待完善,大豆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3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疆大豆需求量快速增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乌伊公路沿线气候冷凉的近山区和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因此选育早熟、高油、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提供相应的栽培技术已成为育种单位的迫切任务.新疆农垦科学院育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新大豆3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新疆大豆生产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豆花叶病引起的大豆顶端坏死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林  刘玉芝 《作物学报》1995,21(6):707-710
2个抗病亲本和2个感病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和4个回交组合。调查其F1、F2和BCF1群体接种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二号株系后,顶端坏死株的形成和分离比例。F1表现两种类型:无症株和坏死株,F2表现三种类型:无症株、有症株(花叶、皱缩等)和坏死株。其分离比例或为3抗:1感,或为7抗;9感,χ^2测验符合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或者两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