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用季的蒸发量、降水量、早段长度和前期降水量,计算了春旱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用EOF分析了春旱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春旱对冬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后分片建立了春旱指数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龙巧娥 《甘肃农业》2005,(9):148-149
陇东为雨养农业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和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干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减产。因此分析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建立准确的预测方法,这对党政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用1968~2002年15个站点的旬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预测春旱提供了科学依据。一、陇东春旱的气候特征分析1.陇东春季干湿指数的计算。春季的干旱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而且与气温也有密切关系,利用该时段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计算干湿指数,用下式表达:Dij=…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陇东1970-1998年15个站的春季降水,蒸发资料,计算机春季干旱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用EOF方法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气候分片,建立了陇东各片春旱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枣庄地区春旱降雨特征。[方法]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分析方法,应用枣庄地区35°N南北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枣庄地区近50a春旱气候特征。[结果]1961-2010年间枣庄地区春季相对湿润度指数平均值在-0.64~-0.59之间,呈不显著变湿趋势。枣庄地区35°N以北春旱频率高达88%,35°N以南春旱频率为76%。20世纪60、90年代及2000年代枣庄地区北部春旱比南部严重,70年代南北春旱等级分布基本接近,80年代南部地区春旱比北部严重。60、90年代春季中旱高发,70年代、2000年代轻旱高发,80年代重旱高发。[结论]枣庄地区南北部春季暴雨日数的显著差异是导致春旱频率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春季干旱最明显的振荡周期是6a左右。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50个观测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作为干旱划分标准,对历年干旱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日数及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旱、夏旱、秋旱3类干旱均存在影响范围扩大、强度增加趋势,春旱影响范围、强度变化最明显;春旱日数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夏旱、秋旱日数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西部春旱发生频率较高,东部各种干旱发生频率相对都较低。  相似文献   

6.
营口地区干旱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修来  李明香  姚文  张晶  孙丽红  孙永联  王静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03-18305,18336
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K指数和辽宁省干旱指标,根据大石桥和盖州1987~2006年的气象资料,对营口地区干旱指标的确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干旱指标经过修正比较适合评价营口地区的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准确率也较高,但只对春旱敏感;Z指数对春旱、夏旱、秋旱都不敏感;K指数一致性较低,但对春旱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近50年来春旱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宁省50个站点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对辽宁省各单站春旱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区域春旱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发生春旱的频率较高,共有21年,占评估年份的42.9%,其中发生春旱为特旱的共9年,占评估年份的18.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春旱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省内各地都有春旱的发生,春旱发生的地域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陇东1968—2000年15站的春季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计算了其与500hpa高度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和高原加热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候倾向率、春旱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建昌春播期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19602009年)建昌春播期热量资源在增加,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25℃;19902009年较19611980年平均气温升高1.00℃;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稳定;终霜日期趋势提前4 d结束,变化幅度由31 d缩短至19 d,趋于稳定。降水量存在增加趋势,降水量变率过大对春播及苗期生长不利;春旱频率较大影响春季播种;重旱、偏旱年有30年,占60%;近20年(19902009年)重春旱频率较之前略有增加。适宜播种期在4月15-20日  相似文献   

10.
孙雪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295-297
本溪地区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等,如果春旱发生后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将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应做好对本溪地区春旱特征的分析,掌握春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了更好的解决本溪地区的春旱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对2014年本溪地区春旱的环流背景及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阳茶区茶叶冻灾发生的原因及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信阳茶区2007-2008年冬春时节发生的茶树雪冻的调查,分析了信阳茶区茶园冻害形成的原因及信阳茶区历年茶树发生冻害的类型。建议茶区结合茶园实际,采取加强茶树自身的抗寒能力、改变茶园不利的环境条件等措施有效预防茶树冻害;同时提出了灾害发生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选用大宁县(1973—2008年)36年地面气象观测历史资料,与大宁县近10年(2009—201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大宁县近10年春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客观分析了春季气候对大宁县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大宁县春季气候特点,提出相应防御措施,对合理安排春季农事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利用开封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0年的观测资料,简单分析了开封市50多年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春季气温呈波浪式平缓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明显;开封市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冬春降水变化不明显,并将研究结果与开封市冬小麦的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福州市34年的降水和气温基本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福州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主要集中于春、冬季;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近期呈现减少趋势。文中并指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贵南县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霜冻、干旱、冰雹等。从1961—2012年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贵南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为:春季终霜日为6月12日,秋季初霜日为8月20日;平均无霜期为68 d,无霜期总体上有延长的趋势。马铃薯和小油菜易受晚霜冻和早霜冻灾害。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总体看平均10年中5年有干旱,3年为轻旱,2年为中旱;最严重的干旱为2000年,春夏连旱;干旱总体为增加趋势,春旱为增加,夏旱为减少趋势。冰雹在1961—2012年共出现了252次,主要出现在3~10月,6月出现冰雹的次数最多,5月次之;最大冰雹的直径为30 mm;7月和8月出现在贵南的冰雹灾害强度最大;冰雹出现次数总体趋于减少,在年内冰雹出现的初日有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新富阶层”参与农村政务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中国乡村政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迁,特别是农村新富阶层参与农村政务,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由于新富阶层是在走没有经验的路,加之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各项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给他们的参与带来了不少不利影响,只有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各项制度的规范下,这支新兴的力量才能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溪县近52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闯  廖晶晶  祝奎  邵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49-14851,14929
根据本溪县1958~2009年日照时数序列资料,分析了本溪县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各个季节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并运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法计算出年际和各个季节平均日照时数的线性方程与日照时数趋势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近52年来本溪县日照以减弱为主,春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本溪县年和四季的平均日照时数全年、春、夏、冬季均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突变,而秋季在6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兰  黄卓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27-19429,19456
[目的]研究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逐年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低温阴雨结束期,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气候变暖对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和结束期的影响。[结果]1961~2010年广西各地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多年平均值在3.5~23.2 d,其地域分布特点是东北多、西南少,山区多、河谷少;结束期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东北部晚、西南部早,山区晚、河谷早。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呈略减少趋势,低温阴雨结束期呈略偏早趋势;低温阴雨日数和结束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较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多、结束期明显偏迟,90年代末以后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少、结束期明显偏早;低温阴雨日数存在4、6、8、10~14年的周期振荡信号,结束期存在6、12~14年周期振荡信号。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结束期与2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显著,气候变暖使低温阴雨日数趋于减少,结束期趋于提前。[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进一步了解低温阴雨的发生规律、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莘县气象局提供的1957—2016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莘县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莘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增温明显,春、秋季次之,夏季变化不明显;近60年来莘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夏季降水集中旱涝灾害并存,春、秋季易发生旱灾,冬季雨雪稀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3年晋城市各类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历年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得出2013年晋城市气温偏高,突破极值,其中春夏季偏高幅度较大,秋冬季偏高幅度较小;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阳城县和晋城市区两地之间降水量相差335.8 mm;春夏季降水偏多,秋冬季降水偏少,冬季降水量仅为0.2mm,突破历史极值,是降水量最少的一个冬天;无霜期延长;全年出现异常初雷、春季低温冻害、冰雹、暴雨、局地洪涝、干旱、雾霾等异常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