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病害,其危害性大、防治困难,而种子包衣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文中选择亮盾种衣剂作为试验药剂,比较分析其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降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率,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对大豆生产有严重危害性的病害。大豆疫霉菌抗药性强,且其毒力演变和进化较快,在生产上较难防治,目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作者就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者开展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的土传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生产,为有效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减少其危害,本试验筛选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并提出使用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有的重茬年份达到10年左右,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大豆根部病害以及后期的枯萎死亡,一般都认为是根腐病或胞囊线虫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经过研究发现有许多是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引起的,在重茬地块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大豆产区50多个县调查后发现,其中有40多个县都发现有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现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其特点危害面积大,毁灭能力性强。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于地头、田间低洼或积水处。由于发病规律的特殊性,一种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控制该病害,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对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转基因品种选育是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主要采用下胚轴接种法对280个转基因大豆种质资源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吉林省优势生理小种1号,进行抗根腐病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农科院提供的280份转基因大豆种质资源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27份,占9.6%,表现感病的有188份,占67.1%,表现中间型的有65份,占23.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途径,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室内抑菌效果和对大豆植株的诱抗作用及最佳诱导间隔期和持续期.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直接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诱导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试验表明,喷施壳聚糖可诱导大豆对疫霉根腐病产生抗病性,当壳聚糖浓度为1.0mL·L-1时,防治效果最好达51.6%.壳聚糖最佳诱导间隔期为5d,持续期可达15d以上.壳聚糖处理后死苗率的下降是由于壳聚糖处理提高了大豆的抗病性,并且这种抗病性是系统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过研究筛选有效药剂防治疫霉根腐病,获得最佳使用技术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亮盾拌种+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叶喷",对大豆疫霉菌防治效果最好,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在我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建议应用"亮盾拌种+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叶喷"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  相似文献   

9.
过研究筛选有效药剂防治疫霉根腐病,获得最佳使用技术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亮盾拌种+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叶喷",对大豆疫霉菌防治效果最好,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在我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建议应用"亮盾拌种+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叶喷"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  相似文献   

10.
<正>由张淑珍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SSH结合cDNA芯片筛选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通过验收。大豆疫霉根腐病对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而我国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阐述了大豆防卫基因、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以及大豆-疫霉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自该病害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后,随后相继在北京、山东、吉林、内蒙古等地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对大豆产量影响极大,产量损失一般为25%~50%,甚至绝产,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分布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黑龙江省大豆产区也有个例,发病地块多半靠近水源、地势平坦、积水较多。由  相似文献   

13.
3种液体地膜对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一种能有效预防大豆中后期根腐病发生的并保证增产措施。本研究对3种液体地膜喷施下的根腐病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对大豆苗期镰孢菌根腐病,疫霉根腐病均有加重现象,但差异不显著。花期及后期对疫霉根腐病有防治效果,其中禾美特液体地膜对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效最高,达21.83%。3种液体地膜对大豆均有增产作用,禾美特液体地膜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2.48% 。液体地膜能有效预防大豆花期及后期大豆疫霉根腐病,并有效提高大豆产量。禾美特液体地膜的抗病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症状、病原、浸染循环、发病条件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众多、危害性大,对大豆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意义重大,试验通过不同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主要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以期获得抗病性高的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所占比例大,并筛选出高感品种1个、中感品种12个。抗病性鉴定有利于品种的合理布局,对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施用农家肥、大豆专用肥和化肥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影响效果,分别在大豆苗期、花期和鼓粒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同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及比例的拮抗菌舒展曲霉与以鸡粪为主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混合制成生物有机肥,防治盆栽大豆疫霉根腐病。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满足大豆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抑制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率比对照下降51%~88%;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生物量比对照增加31%~67%;大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比对照增加48%~235%、97%~246%、55%~233%,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下降55.6%~77.8%;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病原真菌种群数量比对照下降77%~94%,以有机肥中舒展曲霉活孢子1×10~7cfu·g~(-1)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利用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大豆根腐病菌进行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和苗期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 dermatum)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较高,分别为100%、100%和84.82%.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瓜果腐霉菌卵孢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卵孢子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苗期盆栽防治试验中,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分别达到70.93%、65.63%、63.71%和76.54%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病害发生尤为严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文中主要阐述了危害最严重的3种病害,即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危害状况及相应的实用防治技术,旨为大豆病害的研究和合理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