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4年省畜牧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四川绵羊杂交改良生产的经营管理作了一次考察。笔者也参加了这次考察工作,在这里仅就川西北牧区绵羊杂交改良的状况作一初步分析,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龙日种畜场系川西北牧区唯一省属种畜场,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保护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的主要畜种——牦牛、藏绵羊、河曲马等珍稀家畜遗传资源,开展其本品种选育、良种扩繁与改良利用,为川西北牧区提供良种种畜,引进优良畜种和新技术,进行牦牛、藏绵羊的科学养殖示范,同时还为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科研、教学、新技术示范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3.
对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的资源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草地藏系绵羊存在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低、改良羊退化、商品率低、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产区大面积推广“越冬棚圈、冬季补饲、经济杂交、当年羔羊出栏”的生产模式,实施“引进品种、杂交改良、季节性生产、羊肉加工”的产业化技术路线,逐步转变其传统饲养方式,推广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的资源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草地藏系绵羊存在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低、改良羊退化、商品率低、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川西北草地藏系绵羊产区大面积推广“越冬棚圈、冬季补饲、经济杂交、当年羔羊出栏”的生产模式,实施“引进品种、杂交改良、季节性生产、羊肉加工”的产业化技术路线,逐步转变其传统饲养方式,推广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高寒牧区犏牛生产杂交模式主要包括种间二元杂交、种间三元杂交以及母犏牛持续利用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康巴变绿异燕麦新品种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的生产性能,以康巴垂穗披碱草为参照,在四川省3个试验点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该新品种适应性强,返青早,抗逆性强,再生能力较强,种子成熟后植株仍然保持青绿,草产量与康巴垂穗披碱草产量相近,叶量丰富,饲草品质好,粗纤维较低,可作为川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环境绿化、工程护坡和草场补播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7.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产乳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第一胎次的产乳性能,183天产奶量65936kg±4134,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165倍;比对照2组(土黄公牛×牦牛)提高072倍;乳脂总量3607kg,比对照1组、2组分别提高12倍、02倍,建议在川西北牧区牦牛业生产中推广这种种间杂交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四川省川西北高寒牧区每年有成千上万头公牦牛、公藏系绵羊、公马需要阉割。但目前牧区实行草场分户承包经营后,缺医少药等问题十分严重,要组织专业畜牧兽医人员按照家畜常规阉割方法,承担面广、量大的牛羊阉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新组合(西×黄)×牦牛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繁殖成活率比对照1组提高2.44个百分点,比对照2组提高20.15个百分点.川西北高寒牧区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高,繁殖的犏牛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和"黑×黄×牦"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正若尔盖县和色达县是分别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是川西北高原牧区的主要代表区域,牦牛和藏绵羊是该地区的代表性畜种。长期以来,藏区牧民利用当地独特的藏兽药资源优势来进行畜禽疾病的防控,对藏兽医验方多限于经验用药,极少重视其传承与保护。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藏兽医验方的收集和整理只限于部分畜牧业(如川西北高原地区的若尔盖县和色达县  相似文献   

11.
杂种黄公牛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效果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新组合(西×黄)♂×牦牛♀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繁殖成活率比对照1组提高2.44个百分点,比对照2组提高20.15个百分点。川西北高寒牧区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高,繁殖的犏牛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和“黑×黄×牦”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正贾洛绵羊(原名:阿坝藏系绵羊贾洛绵羊)是从藏系绵羊分离出来的优良类群,近年来通过对贾洛绵羊杂交改良试验,得出贾洛绵羊为父本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远远高于其他本地品种,对于优良品种极度缺乏的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绵羊遗传资源。种公羊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羊户(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种公羊应合理饲养、科学管理。1贾洛绵羊种公羊的饲养管理1.1饲料要求应根据种公羊的饲养标准配合  相似文献   

13.
从饲草生产现状、青贮饲料生产关键控制点、青贮添加剂的使用、青贮用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川西北高寒牧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研究现状,认为:低温是川西北高寒牧区青贮饲料生产推广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控制饲草物候期,适当萎蔫,增加发酵底物,前期维持较高贮存温度,能够促进乳酸发酵,缩短青贮时间,可确保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青贮成功;开发环保、无污染、高效的青贮添加剂(尤其是乳酸菌制剂),确保乳酸发酵充分,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并从反刍动物采食量、生产性能、免疫力调控、肉质(奶质)等方面评估青贮产品,优化青贮调制技术。因此,通过青贮调制技术示范辐射作用,能够有效利用饲草资源,缓解牧区日趋尖锐的草畜矛盾,增强抗灾保畜能力,促进高寒牧区草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龙 《中国养羊》2009,(4):36-37
青海省是草原畜牧业大省之一,畜牧业是青海省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养羊业是青海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受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青海省绵、山羊品种单一,生产性能低下,导致畜牧业效益差,对牧区经济的贡献有限。为提高本地绵羊生产性能,近些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绵羊杂交改良,通过引进高产肉羊品种进行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是草原畜牧业大省之一,畜牧业是青海省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养羊业是青海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受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青海省绵、山羊品种单一,生产性能低下,导致畜牧业效益差,对牧区经济的贡献有限.为提高本地绵羊生产性能,近些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绵羊杂交改良,通过引进高产肉羊品种进行杂交试验,旨在筛选出能较好适应青海高原自然生态条件和高产的肉羊杂交组合.本文就引进陶赛特肉羊与本地绵羊杂交试验做一分析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在不同区域引进不同品种的杂种黄公牛的适应性观察,结果从金川、黑水两县引进的黑黄杂种公牛的适应性最好;从甘肃临夏引进的西黄杂种公牛次之,黑黄杂种公牛稍差.建议在阿坝州半农半牧区建立(黑×黄)和(西×黄)黄牛改良制种点,为牧区牦牛三元杂交改良提供种源.  相似文献   

17.
高寒牧区引进杂种黄公牛的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在不同区域引进不同品种的杂种黄公牛的适应性观察,结果:从金川、黑水两县引进的黑黄杂种公牛的适应性最好;从甘肃临夏引进的西黄杂种公牛次之,黑黄杂种公牛稍差。建议在阿坝州半农半牧区建立(黑×黄)和(西×黄)黄牛改良制种点,为牧区牦牛三元杂交改良提供种源。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牧区天然牧草供应的季节性和家畜营养的平衡需要的长期矛盾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牧草捆襄青贮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捆裹青贮的特点和方式,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生产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我省绵羊生产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一个地形地貌复杂、各种气候条件并存的省,丘陵、山区和牧区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90%.川西南和西北的半农半牧区和高寒牧区寒冷、干燥,适宜发展绵羊.传统的绵羊生产目的是毛肉兼用,饲养方式是全放牧.由于管理粗放,致使我省大部分本地绵羊体型较小,生长较慢,繁殖性能低下.  相似文献   

20.
我州绵羊改良工作是在60年代开始的,经过试点工作,证明黄南牧区绵羊与引进细毛羊进行杂交的后代,能适应当地环境,其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群众也乐于接受。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绵改工作进展很快,国家投资,扶助社队修建配种点、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