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采用小麦、玉米、菠菜、豆角、平菇一年五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小麦497千克、玉米646千克、菠菜620千克、豆角730千克、平菇4370千克,实现了栽培粮菜菇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1.种植方式.将耕翻好的地块整成80厘米宽的畦面和宽60厘米、高15厘米的畦背,在畦背上栽植2行甘蓝,1月5日育苗,2月底移栽,行距30厘米,株距18厘米,每1/15公顷(1亩)栽5000株.甘蓝栽完后立即在畦内撒播菠菜,4月上中旬菠菜收获后,于4月下旬在菠菜畦内栽植2行玉米,大行距120厘米,小行距与株距均为20厘米,每1/15公顷栽玉米4700株左右.4月21日甘蓝开始收获,5月5日收获完毕.6月8日在玉米两侧10厘米处点播菜豆,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每1/15公顷种植3000穴.同时在玉米两侧10厘米外开沟,将出过两茬菇的菇块埋入沟内,让其继续出菇.平菇采摘两茬后,于7月上旬将发好菌的木耳袋埋入平菇的位置上,培育木耳.各茬播、收日期为:甘蓝2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收获;菠菜2月下旬播种,4月中旬收获;玉米4月下旬播种,8月上旬收获;菜豆6月上旬播种,8月中旬收获;平菇6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收获;木耳7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  相似文献   

3.
小麦、菠菜、花生、黄瓜四种四收立体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小麦300千克,菠菜1000千克,花生350千克,黄瓜2000千克,收入达到6000元。1.种植模式:10月1日前后,起垄距90厘米的大垄,垄高10厘米,垄顶宽60厘米,垄底宽20厘米。在沟底播种2行行距17厘米的小麦,垄顶种4行菠菜。  相似文献   

4.
一整地、施肥、定植。水果型黄瓜结瓜量大,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宜选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的壤土进行种植,定植前每亩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加入过磷酸钙30千克,饼肥200千克,草木灰50千克,深翻混匀,耙平起畦,做20-30厘米高的高畦,铺上地膜,若条件允许,最好能安装滴灌设施。2月中旬当幼苗有3-4片真叶时定植。定植行距90-100厘米,株距30-40厘米,也可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120厘米,小行距60厘米,  相似文献   

5.
小麦、菠菜、西瓜、玉米、豆角、晚辣椒模式亩产小麦300千克,菠菜亩产500千克,西瓜亩产3200千克,玉米亩产400千克,豆角亩产800千克,晚辣椒亩产1000千克,亩产值达5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该模式秋播前每667平方米(1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碳铵40~50千克、磷肥40~50下克作底肥,深耕20~25厘米.细耙平整后做宽窄畦,宽畦2.2米、窄畦1.5米.10月上旬在宽畦内按18厘米行距播种12行小麦.小麦出苗后中耕1次.翌年春季追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中后期浇好拨节水、孕穗水、灌浆水各1状,结合中耕除草.小麦于6月上旬收获.  相似文献   

7.
1.产量产值。每667平方米产小麦350千克,玉米450千克,芹菜4000千克,粮菜合计每667平方米产值2000元。2.耕作带型。小麦秋播时,按"两密一稀"条播,宽行距33.3厘米,窄行距16.7厘米;翌年5月下旬按200厘米行距在小麦宽行间点播1行玉米;7月中旬在玉米行间移栽8行芹菜。  相似文献   

8.
1.产量产值。每667平方米产小麦350千克,玉米450千克,芹菜4000千克,粮菜合计每667平方米产值2000元。2.耕作带型。小麦秋播时,按"两密一稀"条播,宽行距33.3厘米,窄行距16.7厘米;翌年5月下旬按200厘米行距在小麦宽行间点播1行玉米;7月中旬在玉米行间移栽8行芹菜。  相似文献   

9.
一、种植模式 该模式150厘米为一带,小麦占83厘米,菠菜、玉米占67厘米,每一带中,播种5行小麦、6行菠菜、2行玉米.小麦行距16.6厘米,每种5行小麦,留67厘米宽的空地,早春在空地中播种菠菜,菠菜收割后套种玉米.该模式667平方米产小麦400~500公斤,菠菜1200~1500公斤,玉米500~700公斤.小麦机械收割后麦秸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0.
沈慧 《新农村》2012,(11):23
近年来,枣庄市在立体高效农业开发中,推广应用了小麦—菠菜—西瓜—玉米四种四收立体种植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科学选地布局该模式以粮食作物为主体,间套瓜、果、菜,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块推广应用。种植带宽180厘米。秋种时在畦面一边种植6行小麦,幅宽90厘米。小麦播后在畦埂和另一边畦面种4行菠菜。翌年4月下旬收菠菜后,移栽一行西瓜,株距40厘米。收小麦后直播3行玉米,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3200株。2.主要栽培管理措施(1)选择适宜良种选用搭配适宜的优良品种,使其与立体种植模式相配套。小麦选用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一、种植形式 采用193厘米一带,玉米宽窄行种植,宽行168厘米,窄行25厘米.宽行间依次种植甘蓝、豆角、菠菜三种蔬菜.3月中旬先定植甘蓝每带定植4行,行距40厘米,株距30~33厘米,亩定苗4 500株.  相似文献   

12.
一、整地施肥栽培牛蒡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条件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pH6~7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土质以沙壤土最佳,壤土、粘壤土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耕。播种前施肥碎土,每亩配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标准氮肥40~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混合集中施入沟内,然后整地。在播前按照种植条带,深翻80千克以上,达到深、细、透、均、平。做畦采用高垄双行,以南北向为宜,垄高30厘米,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  相似文献   

13.
<正>西瓜—白菜—花生—菠菜四种四收,一般亩产西瓜4000千克;白菜亩产4000千克;花生亩产300千克;菠菜亩产1000千克,比种植小麦、玉米两熟作物效益提高4-6倍。一、茬口安排与间套作方法西瓜在3月10日育苗,4月10日定植,行距l70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密度在750株左右。6月下旬收获。花生于5月上中旬在西瓜行间套种4行,行距42.5厘米,穴距20厘米,亩密度7800穴,花生于9月下旬收获。西瓜收获后,套种2行大白菜,行距85厘  相似文献   

14.
1、玉米、豆类、荞子(或萝卜)间套此模式适合在高海拔冷凉地区,一年只有大春一熟的冬闲地上采用。于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玉米采用宽窄行式种植,每亩种4000株左右,即大行宽1郾6米,小行宽40厘米,小行上种两行玉米,塘距30厘米,每塘留2株(或育移栽株距15厘米)。大行内同时播3行黄豆或无藤豇豆或南京豆或小红豆或甜脆黄豆。豆类品种采用生育期100天左右的品种。7月中旬豆类收获后在大行上重新整地,播种荞子或萝卜。这一模式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三熟,亩产玉米600千克左右,豆类100千克左右,荞子100千克左右或萝卜2~3吨,年亩产值可达900~1200元。2、小…  相似文献   

15.
一、选地、整地选择中等以上肥力,三年内未种过向日葵,小麦全蚀病较轻的地块,要求秋深耕20厘米以上,如有条件,每三年深耕一次,通过深翻,减轻小麦、向日葵的病虫草害,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可结合秋翻每亩压优质农家肥2500千克或碳铵50千克。播前要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碎、墒好、墒匀,地表无根茬、无残膜,活土层达到6~8厘米。二、种植规格1.10.8尺机收带型:小麦用7行分层播种机播3带,共播21行,行距3寸,带宽6尺。向日葵播4行,带宽4.8尺。向日葵距小麦边行距1尺,向日葵小行距8寸,大行距1.2尺,食用向日葵株距1尺,亩留苗2222株;油用向日葵株…  相似文献   

16.
于长春 《北京农业》2011,(13):12-13
<正>1产量产值每667米2产小麦350千克,玉米450千克,芹菜4000千克,粮菜合计每667米2产值2000元。2耕作带型小麦秋播时,按"两密一稀"条播,宽行距33.3厘米,窄行距l6.7厘米;翌年5月  相似文献   

17.
1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该栽培模式将原来的两条小垄(垄沟宽为60cm)改为一条畦面宽100~110cm的大垄。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大行距60~7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通道,有效解决了田间郁闭问题,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定植1.整地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或腐熟鸡粪500~8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作基肥。2.定植时间:播种后25天、幼苗5片叶为定植适期,冬春茬栽培的在1月30日左右,秋冬茬栽培的在9月15日左右。3.定植密度: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500株。田间管理1.温度的调节:在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9.
<正>套种是一种巧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充分利用地力、热量资源,改善群体环境的良好种植形式。玉米套种红干椒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玉米栽培技术1.整地做畦冬前秋翻,耕深20厘米左右,翻后细耙要施足底肥。未经秋翻的地块,要顶凌耙地,顶浆起垄。玉米套种红干椒种植方式采用1米两行一带玉米2米四行一带红干椒。玉米带直播两行玉米进行覆膜形成一带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60厘米,玉米株距29  相似文献   

20.
宽膜玉米套早甘蓝是西峰区近几年探索创新的高效立体粮菜栽培模式,适宜有灌溉条件、肥力中上的地块推广种植。模式主要利用作物间“一高一矮,一阴一阳,一早一晚”优势互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般玉米产量为10500千克/公顷,甘蓝产量为120000千克/公顷,产值31350元/公顷,纯收入25080元/公顷。1套种模式以330厘米为一带划线打畦,选用幅宽140厘米、厚0.005-0.008毫米的农膜进行地膜覆盖,每畦覆盖两垄,垄面宽120厘米,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