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理漾濞核桃是北亚热带树种,耐湿热,不耐干冷,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海拔在1200~2900米之间的山地区域,以海拔在1400~2200米地带生长发育较好。云南省广南县大部分区域适宜发展大理漾濞核桃,县委、县政府  相似文献   

2.
<正>一、建园技术立地选择。一般选择海拔500米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地,PH值在5-5.6微酸性的砂壤土,南向坡面、东向或东南向为好,坡度在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在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米的两侧山坡不宜造林。  相似文献   

3.
罗燕 《中国林业》2010,(23):46-46
<正>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西北部。县内核桃分布广泛,全县2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或引种。主要分布在牛栏江、以礼河、硝厂河流域。垂直分布从海拔1100米的纸厂乡江边村至海拔2800米的老厂乡白龙茂村都有,相对高差1700米,核桃种植较多、生长较好、最为适宜的海拔是1800-2300米。  相似文献   

4.
一、立地条件 核桃喜光,不耐湿热,适生于微酸性土、中性土及弱碱性钙质土,在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所以要选择背风向阳的阳坡半阳坡沟谷地,土质松懈,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层厚度1.5米以上,年平均气温8-12℃,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8℃,无霜期1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 都山林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县西北,都山南坡。东经118°33′—118°59′,北纬40°27′—40°33′。是柞木(蒙栎)(Quercus mongoliea Fisch)集中分布区。萌生起源的柞木林,在不同海拔,坡向都有生长。但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阴坡、半阴坡;海拔1000米以上土层较薄的阴坡上部;以及海拔1000—1500米的阳坡。在海拔700—1000米的阳坡,除裸岩外,也有分布。 按都山南坡柞木林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可划分五个林分类型:(一)阴坡中层土柞  相似文献   

6.
闫涛 《陕西林业》2010,(4):35-35
<正>一、自然地理状况。旬邑县地形分土石山区和高原沟壑区两大部分,平均海拔1300米。核桃主要栽植于高原沟壑区,海拔850-1500米。气候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热冷极端气温为36.3℃与-24.3℃,年日照时数2390.2小时,无霜期179天,年平均降水量606.3毫米,多集中于七、八、九月。  相似文献   

7.
山杏属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小枝褐色或红褐色,有刺,冬芽卵圆形;花粉红色,先花后叶;果近卵形,具缝合线及柔毛;花期3~5月,果6~7月成熟。喜光、抗寒、耐低温、耐旱、抗盐碱性较强。分布在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海拔200~2200米的阳坡、丘陵、山地、草原等绝对最低温度-40℃以上的地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可在荒山、沙荒地、水土流失地造林,也耐粘质土壤,但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三北地区栽培的主要速生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的优良针叶树种之一。根据同朔地区多年来的试验观察和生产实践来看,其造林应掌握好以下技术环节。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较强,造林地可选择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坡度8度以上,海拔900-2000米皆可。根据大同恒山、长城山石质山区引种情况分析,海拔1600-1700米以上的阳坡、半阳坡,由于比较高寒,已不适于油松生长,但又比较干燥、  相似文献   

9.
上期介绍了山楂的价值,本文谈谈山楂的栽培……一、造林地选择云南山植在我省多分布在海拔1000一2500米的范围内,尤以滇中海拔为1500一2000米的地区比较集中。山  相似文献   

10.
漾濞核桃     
漾濞县是云南省核桃的主要产区之一。漾濞核桃以高产、皮薄、出仁率高、含油量高而驰名。它是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漾濞县年平均气温15.7℃,绝对最高温度34.5℃,绝对最低温度-2.0℃,年降水量1,06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无霜日数200天,土壤多为山地森林红壤或棕色森林土,很适宜核桃生长。核桃多分布在海拔1,500-2,500米的山区,主要种植在地埂、房前屋后或箐沟两旁。种植在地埂及耕地中间的核桃,由于长期实行林粮间作,土壤疏松,养料充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核桃农家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Jnglandacae jnglans)中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省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省除海拔较低的干热河谷地区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毕节、黔西南、六盘水等地;垂直分布从海拔600~2500米均能生长,多集中在1500~2000米之间。由于我省核桃生长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不同立地条件影响下,形成种类繁多的生态型和农家品种,种性杂乱,优劣不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  相似文献   

12.
一、建园1、立地条件与树种:一般山坡下部宜栽枣、桃、苹果、梨、葡萄等;中部宜栽槟沙果、苹果、梨、核桃等;山顶适宜栽杏树等。坡度在5—15°范围内适宜栽苹果、梨及其他各种果树;15—30°适宜栽核桃、桃、梨等;30—35°宜栽仁用杏。枣树、桃树要求栽在阳坡;苹果、梨可栽在半阳坡;阴坡可栽核桃、仁用杏等。2、品种选择:山地果园应选择优质、  相似文献   

13.
单瓣黄刺玫分布于海拔1100-1700米的大青山干旱阳坡,是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等立地条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自治区东北部,最高海拔1745.2米,最低海拔268米。年平均气温-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52℃,无霜期76~120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一、野生榛子概况野生榛子即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属中生植物,主要生于山坡、山岗或柞树林间的阳坡或平地上。具有喜光、抗寒、适应性强、根蘖繁殖能力极强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81株核桃(Juglans regia)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核桃优良种质的分布情况、表型遗传及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核桃优良种质集中分布在海拔700~1500m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及红水河两岸。海拔及温度与核桃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核桃青皮厚度、核壳厚度、亚油酸及硬脂酸呈负相关,核桃品质与海拔总体呈正相关。对不同海拔之间核桃优良种质的青皮厚度、三径、单果重、出仁率和核壳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单果重及青皮厚度皆在海拔300~500m最大,而三径均值则在这个海拔时最低,仅有青皮厚度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达到显著。核仁蛋白(21.24%)、亚油酸(63.88%)及硬脂酸(3.91%)含量在海拔1301~1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63.03%)与亚麻酸(63.76%)含量都在海拔300~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亚油酸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海拔及年均气温皆会对核桃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陇县南靠关山,北有千山,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34米,最低海拔895米。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7.5℃,平均温度10.8℃。年平均10℃以上积温3,808℃,年平均日照2,027.3时,年平均降雨592.9毫米。初霜期10月11日,最迟终霜期5月9日,平均无霜期206天。地理条件、自然气候都较适应核桃生长。因此核桃生产历史悠久。解放以后,省、地确定我县为核桃生产基地之一。截止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位于东经109°19′~109°44′北纬35°04′~35°25′,海拔500~1500米,年平均气温11.3℃,年平均降雨量559.3毫米,年平均日较差为10.7℃,光照2390小时,0℃以上有效积温4294.4℃,无霜期210天。自然条件适宜核桃生长,群众也有栽植核桃的习惯。近十多年来,核桃栽培发展很快,现有核桃树面积  相似文献   

18.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18天,最高海拔2602米,最低海拔344米,属北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近几年来狠抓核桃产业,经济突破发展,全县核桃成片面积7万亩,加上零星分布株数折合总面积15万亩,510万株,年产量3600吨,产值3000多万元,为镇安县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和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桉树速生丰产栽培组装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垌镇黄堂村位于广西岑溪市北部,属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22.0℃,1月份平均气温12.0℃,年降雨量1400 ̄1500毫米。示范基地选址在黄堂村1林班内,造林地最高海拔485米,最低海拔280米,林地土壤为  相似文献   

20.
鬼臼的栽培     
鬼臼,俗名黄瓜儿、八角莲、八角乌,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 一、适生条件 原生地生态环境海拔2700—3100米,年降雨量480—580毫米,年均气温2.3℃,年日照2300小时,植物生长期100天左右,pH值6.2—7,适生土壤为栗钙土,土壤结构团粒,土层厚度50—110厘米,分布在中下坡位,阴坡、半阴坡或半阳坡,云、桦林下或林缘,在湿润、松或较松、遮阴条件较好的林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