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两优211平均每667m^2产量511.5kg,比对照平均增产3.2%。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每667m^2产量4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211对稻病有较好的抗性。稻主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211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及晚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东稻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东稻1号"是1993年以水稻转菰基因后代"C23"为母本,以日本优质水稻品种"一目惚"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晚熟品种.2004年吉林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784.0kg/hm2,比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1.5%;2005-2006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94.8kg/hm2,比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8.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98.0kg/hm2,比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2.5%.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中感穗茎瘟(MS),抗稻瘟病性明显优于对照"关东107".该品种于2007年年初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吉林省四平、吉林、辽源、通化、松原等晚熟平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新品种垦粘8号是以自选系垦糯1号为母本、自选系垦糯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 331.0kg·hm~(-2),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8.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176.3kg·hm~(-2),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7.4%。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作为鲜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玉米新品种富尔2101,本文介绍了富尔2101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富尔农艺公司以W015N为母本,以HL896-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2 558.82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平均增产7.2%。2018-2019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1 477.23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4.6%。2019年同时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组春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588.94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8%。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602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A与恢复系5735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原名油YL053),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81.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2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59%,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2.9 d,比对照早0.6 d.含油率43.83%,芥酸0.2%,硫甙18.84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0.97%.抗倒性、抗寒性强,耐菌核病.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近年审定的中稻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和分析了2005~2010年期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46个中稻的产量、米质、抗性等性状,其中两系杂交稻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两系杂交稻比三系杂交稻的米质和产量略显优势。审定品种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3.56%,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米质达国标3级优质米以上的品种占76.9%;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审定的品种对稻瘟病基本上均为高感,对白叶枯病大部分为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8.
‘信粳1787’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新1709’为母本,‘金粳787’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择,历经5年8代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17年和2018年区域试验中稻谷平均产量分别为8 790.0 kg·hm~(-2),9 124.5 kg·hm~(-2),比对照品种‘9优418’分别增产5.2%,4.4%;2019年生产试验,稻谷平均产量9 541.5 kg·hm~(-2),比对照品种‘9优418’增产6.77%。2017年和2018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1.75,2.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均为1级。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强等显著优点,应用前景好。202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200005),2019年1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151574.3)。  相似文献   

9.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糯小麦新品种临糯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糯88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wx(京糯)/晋麦47号纯糯中间材料为母本、以临抗1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性小麦新品种。2013、2014年连续2 a参加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试验田小区品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多地5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均表现优质、稳产。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特色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4 738.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19.4%;2017—2018年度继续参加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114.7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5.30%;2 a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426.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12.4%。其支链淀粉(占淀粉)含量100%、糯性优良。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苏两优295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育优质两系不育系29S与籼型恢复系苏恢795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0和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产量分别为8 435.5和8 683.6kg·hm~(-2),分别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98%和5.52%,201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产量为9 384.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48%。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区推广种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南油杂1号(代号03杂716)是用不育系南A7、恢复系98R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346.75kg/hm2,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6.9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44%,平均芥酸〈0.05%、硫苷21.5μmol/g(饼)、含油量42.15%;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507.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6%,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20.24μmol/g(饼)、含油量42.22%;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夏秋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3号是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衢夏引4号作母本,与上海香豆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品种夏播组区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85.0 kg,比对照增产14.6%,极显著;2008年续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48.6 kg,比对照增产3.7%;2008年生产试验,鲜荚亩平均产量628.4 kg,比对照增产3.4%;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黑河4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4年和2005年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8 kg·hm-2和2 596.9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8均增产8.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11.2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0.5%;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1.84%和18.98%;中抗灰斑病.2007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推广应用,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15.
君实658是以自选系P33为母本、自选系P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个头低、穗位低、活秆成熟、易密植、抗倒伏的优质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在山西春播区生育期为127 d,需≥10℃活动积温2 750℃,适宜东华北中晚熟春播区种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2014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熟玉米高密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5 784.8 kg,比对照利民33平均增产8.3%;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耐密组区域试验,2 a平均公顷产量为13 506.0 kg,比对照先玉335平均增产5.9%;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耐密组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2 897.0 kg,比对照先玉335平均增产9.4%。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玉20180032)。  相似文献   

16.
闽豆6号是以浙2818为母本、闽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福建省2010-2011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鲜荚平均产量达9 568.20kg·hm~(-2),比对照增产8.85%,标准荚平均产量达5 497.50kg·hm~(-2),比对照增产4.31%;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鲜荚平均产量达10 742.55kg·hm~(-2),比对照增产15.86%;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3001),适合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通菊一号是以通0664为母本,通0679为父本选配的两系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2008年产比、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823.kg/667m2,比对照杂交一号增产26.4%;2008-2009年内蒙古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290.kg/667m2,比对照增产24.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361.4kg/667m2,比对照增产28.4%;小面积试种,最高产量达5000kg/667m2以上.2010年3月经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通菊一号.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高产优质耐盐碱玉米新品种富民105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盐碱胁迫浓度的筛选。富民105是吉林省富民种业有限公司以Fm1101为母本、F1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17―2018年参加吉林省高密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2 674.9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3.9%。2018年参加吉林省高密组生产试验,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941.7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1%,增产显著。在0,50,100,150和200 mmol·L-15个不同浓度的Na2CO3盐碱溶液模拟胁迫环境,比较盐碱胁迫下玉米品种苗期的盐害情况,筛选出在100 mmol·L-1的Na2CO3胁迫下富民105比对照先玉335叶片持绿性更好,耐盐碱性更强。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90027。该品...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中粳稻连嘉粳1号由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秀水405中系统选育而成,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该品种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品质指标达到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符合国家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于2003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江苏、安徽省的北部、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以及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产量9234kg/hm2,比对照豫粳6号减产0.03%(不显著);2002年续试,产量9417kg/h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7%(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产量8535kg/h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4%。在连云港市…  相似文献   

20.
宜香101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重穗型强恢复系贡恢101组配而成。2004-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189.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8%;2005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36.3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宜香101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