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奶牛养殖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国内外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的变迁规律并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治疗提供参考,笔者对国内外2009~2018年无乳链球菌的耐药率进行了分析,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隐性乳房源炎致病菌——链球菌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CMT法检测石河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并分离鉴定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总阳性率为44.56%(869/1 950),共分离菌株208株,其中链球菌的分离率为47.11%(98/208);分离出的链球菌主要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具有耐药性。说明链球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很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临床使用一些新药,同时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及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奶牛乳房炎样品185头份,采用微流控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是乳房链球菌(66.49%),其次依次是牛棒状杆菌(43.78%)、无乳链球菌(19.46%)、大肠杆菌(10.27%)、支原体(10.27%)等,其中乳房链球菌、牛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为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无乳链球菌、支原体为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单独感染有89头份,占总检测数的48.11%;混合感染有96头份,占总检测数的51.89%。说明河南省内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控制,但仍需要警惕;环境性病原微生物的高检出率则需要牧场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时间变化。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将检索得到的论文数据进行整理;根据气候等因素将中国地域划分为三大区域:西北、北方、南方,比较三大地域之间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多寡、所占比重、主要致病菌的差异以及主要致病菌随时间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西北地区所分离得到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最为丰富,共计22种;北方与南方致病菌种类均为16种;三大地域分离得到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这8种致病菌进行地域间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三大地域间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分离率无显著差异,规模化养殖淡化了气候对致病菌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域奶牛养殖过程中应对几类主要致病菌进行无差别防治;在时间变化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NS和无乳链球菌呈上升趋势,而停乳链球菌与乳房链球菌则呈下降趋势。提示在奶牛养殖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对CNS及无乳链球菌的防范。  相似文献   

6.
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一大类致病菌的统称。无乳链球菌是其中一种,主要引起亚临床型乳房炎以及轻中度的临床型乳房炎。因此,就感染无乳链球菌患病牛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牛乳中体细胞超标严重,严重影响该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明确引起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病原菌,筛选敏感药物给出治疗方案。本实验对该奶牛场中30份奶牛乳房炎乳汁进行乳样处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DNA提取和PCR扩增。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确定其主要致病病原菌大多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肠球菌及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样中并未检测出支原体、乳房链球菌及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患病奶牛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敏感,对一种商品名为惠可宁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耐药性明显。最终得出该厂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分离出的细菌大多数为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肠球菌和少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当本地区奶牛检测为乳房炎时,可首选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敏感药物治疗,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奶牛乳房炎发病及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波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及主要病原菌构成,采用乳房炎诊断试剂(HMT)对宁波市8个奶牛场307头泌乳牛的1249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采集HMT反应阳性(++)及强阳性(+++)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并选择具代表性牧场进行乳房炎综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宁波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1.3%,乳区阳性率为33.5%。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1%、无乳链球菌20.4%、停乳链球菌17.3%、金黄色葡萄球菌5.1%和乳房链球菌3.9%。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类及苯唑青霉素敏感。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明显降低桶奶总细菌数,改善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及主要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临床诊断法及隐性乳房炎试剂诊断法对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按乳区计算,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13.0%,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5.2%。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是引起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分离率为最高。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复方新诺明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129/249),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50/73),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1病因1.1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由乳头管口侵入是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病毒、真菌和支原体(霉…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20%~50%,奶牛乳房炎轻则造成产奶量下降,重则失去泌乳机能,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奶牛乳房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疾病,引起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细菌感染引起乳房炎的细菌有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支原  相似文献   

15.
根据感染性,奶牛乳房炎主要分为接触传染性乳房炎和环境条件性乳房炎。最常见的是链球菌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和支原体性乳房炎等。1流行病学病原体主要为兰氏B群的无乳链球菌,C群停乳链球菌等也可以引起,均为革兰氏阳性化脓性球菌。无乳链球菌可  相似文献   

16.
自拟中草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很多,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乳房炎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着抗菌剂长期大剂量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乳中残留问题被普遍关注。中药作为天然药物,不仅不存在药物残留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许多中药还是很好的免疫调节剂,因此,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课题。一些中药复方制剂和中药提取物制剂,已经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其病原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体和病毒等,有150多种。临床上常见的主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约占整个乳房炎病例的90%以上。现阶段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措施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但是使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药残问题和费用过高问题及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受饲养条件限制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难题,而疫苗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最佳方法,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临沂兰山区养殖户45份乳样进行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种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表明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首选药物为先锋V、氯霉素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某奶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和合理用药,该试验对乳房炎奶牛取样1 15份,开展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菌;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