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古道”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它出现在古诗词的多个场景中,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意境,反映了文人骚客的审美取向。同时,随着朝代的更迭,“古道”的审美与哲思内涵又发生了改变,或扩大,或缩小,或稳定。  相似文献   

2.
阮籍和嵇康诗歌中鸟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和嵇康诗歌中有许多鸟的意象,不仅数量大、种类繁多,而且内涵丰富。二人的诗歌中,鸟的意象的运用有很多不同,诗歌中塑造的形象和蕴藏的内涵也有不同点。这些不同是由于诗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不同而造成的。阮籍和嵇康对鸟这个意象的不同的创造丰富了鸟这个意象的内涵,这正是诗歌文人化在正始时期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轨道不同,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象,这是民族内涵的重要体现。作为译者,在工作时要对文化意象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做出正确处理,要认识到不同民族所存在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文化意象错位和失落。本论文对文化意象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汉维翻译中在文化意象中所出现的失落和错位进行讨论,对于文化意象从传递方式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梅花,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年轮,成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特质的一种植物。梅及梅花的开发利用历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过程。本文试图以这种中国特有植物为意象标本,探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与梅花精神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提出倡导梅花精神对中华复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夔生活在南宋王朝与金朝南北进行对峙,民族矛盾处于尖锐时期。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使姜夔感到极其痛心,凄凉的心境表现在他的词创中。这期间他大量创作咏物词,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咏物词占有较大比重,其创作的咏物词有25首之多,占词作总量的三分之一。姜夔咏物词具有清空含蓄,幽韵香冷的风格,这是通过他独创的审美意象和丰富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文章介绍和分析姜夔的咏物词,以梅、柳、荷、红芍的审美意象为例,分析这些意象的审美特征,从中可见姜夔的性情志趣与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现代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形式灵活,意象丰富,通过翻译这一手段将中国散文分享到世界是很有价值的。现研究现代散文中的一篇叙事散文《世俗白菜》,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使用多种翻译方法与技巧,增强文本的连贯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文化意象丰富, 要求译者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文章从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着手, 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杨宪益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 霍克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可读性强, 但影响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对鹤的描写始于鹤鸣,先秦文献记载认为鹤鸣有求友引朋之意。后来蔡邕的《琴操》与鹤意象相结合,形成了表达夫妻分离的"别鹤"意象。唐代稳定的外部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使诗人离别逐渐常态化,唐诗中"别鹤"意象过渡为友人离别。唐代诗人整体更积极入世,被贬谪的情况也更常见,使诗歌的情感在传统离别之情外增添了知识分子"仕"和"隐"的人生抉择之苦,深化了别鹤意象。文人们敏感地在"羁鹤"与"困士"中建立同构对应关系,逐渐形成了鹤悲情结。文人在鹤悲情结中产生了对生命的喟叹,对命运无常的拷问和对生命有限性与追求的无限性之矛盾的思索,让诗歌中的鹤悲情结上升到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9.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对其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在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与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探讨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旅游者决策的理论内容,丰富了音乐视频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意象理论在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轶  郭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93-12095
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发展迅速,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对少数民族小城镇的旅游开发进行创新性的探讨是研究的目的。从意象及城市意象理论的介绍入手,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城市意象要素构成、内容及意象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探讨了城市意象理论在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贯流风机用于有限尺寸大冷量窗式空调器系统中的特点,介绍了贯流风机的设计方法.首先采用气动设计计算确定叶轮的几何尺寸,计算蜗壳的有关参数,最后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合适的蜗舌间隙和蒸发器位置尺寸,使贯流风机的风量和噪音满足所设计的空调器性能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资源环境系统的内部结构出发,将资源环境评价体系分为生产系统和环境治理系统,针对该结构建立了扩展强自由处置性下的网络DEA模型——E-NSBM模型,将其与窗口分析法相结合,对2005-2012年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系统效率普遍较高而环境治理系统效率较低;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系统效率较高,但东部地区环境治理系统效率改进幅度最大;综合效率表现差的省份普遍表现为高的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硫强度。因此,各省应根据各自发展需要来确定资源环境效率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画出了系统框架图,然后选择了合适的PLC、传感器等元器件的型号,设计了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并分配了系统的I/O点,绘制了具体的PLC外部电气控制接线图。根据系统控制的要求编写了合适的PLC梯形图程序并且调试成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智能窗的可行性。本智能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家居生活环境的质量,节省人们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uctured model of CDIS,based on HAM model.In order to implement CDIS,we discuss two fundamental techniques:the fast substring rearch technique;the creating link and navigation through link technique in Windows 3.0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采后不同时间间隔西州密25号哈密瓜,研究哈密瓜采后与1-MCP 处理之间的有效间隔,确定1-MCP 处理适宜的窗口期,为其在哈密瓜采后贮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哈密瓜采后间隔6,12,24 h,分别用1-MCP 处理,贮藏在室温(25±2)℃条件下,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MCP 处理保持哈密瓜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 C 含量,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果皮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果实的失重和腐烂,抑制了丙二醛的累积。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得出哈密瓜果实在采后12 h 内用1-MCP 处理能够较好的保持果实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32例胸部CT检查有病变的病例中使用双窗技术,分别阅读肺窗、纵隔窗以及双窗位片,比较使用双窗前后的诊断结果。发现使用双窗前,有6例误诊,应用双窗后只有1例误诊。对CCT双窗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限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提出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的概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以前的成长氛围,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的特点和面临的矛盾,旨在引起教育界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样方代表性狭窄、误差大、需重复采样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地块窗口的估产模式,以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域,利用QuickBird影像提取的地块区域作为窗口,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分别以玉米和花生为研究对象,在地块、区域2个层面初步探讨了在地块窗口支持下遥感估产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以地块为窗口的分类方法在大...  相似文献   

19.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先后采用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获得红河流域的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空间梯度分布特征,生成了景观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各指数分布很不均衡,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斑块数多,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大,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大,为该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有关。就横向和纵向梯度变化而言,两样带上各个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不同幅度的上下波动,SHID、LSI、ED和PD 4个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AREA_MN、CONTAG和LPI指数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分析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地理分布格局,探究地形起伏度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为滇东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提供合理且全面的依据。以滇东南石漠化地区马关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为研究区,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计算地形起伏度,利用10 m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研究表明,根据均值变点法确定研究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像元分析窗口为24×24,地形起伏度在0~2.41;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为极强烈等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85%;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多集中在0.05~0.35等级范围内,地形起伏度在0.15~0.25等级范围达到水土流失强度峰值。研究区的地形起伏度与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充分说明地形起伏度是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