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舟山为打响普陀佛茶的知名度,以普陀佛茶文化节庆的方式将当地传统茶产业和佛教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利用普陀山佛教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来推广发展普陀佛茶产业,促进普陀佛茶品牌的形成。通过对普陀佛茶文化节的开发背景、举办内容、影响力和趋势的分析研究,探索当今时代佛教文化和茶产业的联合开发价值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浙江舟山为打响普陀佛茶的知名度,以普陀佛茶文化节庆的方式将当地传统茶产业和佛教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利用普陀山佛教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来推广发展普陀佛茶产业,促进普陀佛茶品牌的形成。通过对普陀佛茶文化节的开发背景、举办内容、影响力和趋势的分析研究,探索当今时代佛教文化和茶产业的联合开发价值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以徽州九华山月松阁五星级度假酒店为例,综述了徽州传统文化景观的价值,并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要素和意境两方面的分析,深入体会历史文脉,保留当地传统特色,实现徽州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与提炼。  相似文献   

4.
首先确定九华山风景区旅游影响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1个内容层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11年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为依托,对九华山客源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借助建立GM(1,1)模型对九华山风景区2012~2013年接待游客人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九华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接待游客人数呈现年递增的良好态势;近期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将保持高速增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九华山风景区客源市场的开发提出以游客为本,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明确景区定位,突显低碳和绿色经济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九华山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九华山茶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为九华山茶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安徽省近年来黄山站、九华山站(高山站)及其周边站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高山站和周边站降水特征指标、风场分布,使用正交经验分解(EOF)分析安徽省暴雨高度场特征。结果表明,高山站的降水指标均高于周边站,降水多集中在6—8月,黄山、九华山多年平均降水量(降雨日)分别为2 290.3mm(197.7 d)、2 077.6 mm(187.7 d),多年平均暴雨强度(暴雨日)分别为83.3 mm/d(8.5 d)、79.6 mm/d(7.7 d),其中主要影响高山站暴雨为700 hPa偏西风,一定海拔内的地形对降雨起到促进作用;对500、850 hPa高度平均场进行EOF分析,黄山、九华山500 hPa第一模态主要分别呈纬向、经向型分布,850hPa第一模态均呈经向型分布,其中500、850 hPa环流形势分别对黄山、九华山暴雨影响更大,因此通过探讨高山站与周边站降水、大气环流等特征研究,以期为山区降水预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汤文霞  李武陵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66-10569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古城村发展旅游业的必然性方面介绍了古城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吐鲁番古城村开展旅游业后的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着重于从毛驴的参与、语言的变化、宗教、道德问题及村民对高昌佛教文化的认识5个方面分析古城村发展旅游业后民族文化变迁的具体内容,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是改变当地村民生存现状的重要途径,扩大旅游业规模是转变村民生产方式的重要形式,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村民的消费观念适当加以引导,而整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应该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何圳泳 《农业考古》2015,(2):144-149,339
中国的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悠长,而茶禅文化更是作为中国的茶道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辽代统治下的河北地区在宋代中原地区传统饮茶方式和佛教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特殊葬俗形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本文针对河北宣化辽墓出土的壁画及墓主人的墓葬形式以及墓主人生前的佛教崇拜等方面,在地理文化背景下诠释宣化辽墓中的茶道文化、佛教文化及其茶与禅的融合,并阐述当前茶禅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图像学和艺术学方法,以洛阳白马寺为调查对象,探究中国汉地佛教文化符号在寺观园林中的运用。结论:1汉地佛教文化符号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之后,最终形成动物符号、植物符号、天象符号、人文符号4类象征符号,以不同的图案形式来表达僧徒对教派的崇尚敬仰;2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后其发展经历了本土文化的碰撞交融,造就出承袭、崇仰、典故、本土民俗、模式5个特征的多样符号文化,体现出汉地佛教文化的丰富性。探究洛阳白马寺汉地佛教精髓、内涵、背景、典故所形成的文化象征符号,对我国佛教文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的相地选址,规划布局,园林造景进行了剖析与阐述,展开了结合环境,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传统的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佛教融为一体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同时为新时期殡葬文化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绞股蓝资源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九华山地区几种绞股蓝化学成分的分析,并参考几年来以其纯品茶所作的人群效果,首次提出绞股蓝资源质量评价指标的基本依据是该种的医疗保健功能。这种功能不仅与该种的总皂甙含量多少有关,同时也与黄酮类物质、氨基酸含量及有益和有害元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界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天山以南汉民族物质文化遗产逐类进行了论述,通过例证较详细地分析了南疆(即环塔里木地区)汉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抢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枞阳青山以石屋寺为标志,以奇形怪状的石头为特色,素有"小九华"之称,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该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青山为主体,以生态旅游为核心,对青山的生态资源、宗教文化的优势及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开发的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规划出开发青山特色生态旅游景点的方案,以实现青山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九华黄精为多年生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为青阳当地重要的特产之一,栽培上常以4年为1个大周期收获。九华黄精喜温暖,同时也惧高温,适宜的温度对其生长非常重要,低温冷害或高温灼伤都可能对其生长产生胁迫甚至停止生长。结合青阳当地30年的气候特征分析2015—2018年的旬均温数据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日数对九华黄精生长的适应性。总体上2015—2018年均温符合九华黄精的正常生长需求,无较大偏差出现。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的。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价值目标上趋同、培养特色的契合以及情感激励上相通等特性标示了两者融合的逻辑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对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价值重视不够、功能认识不足、措施采用不当等限制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育人中价值功能的发挥。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尝试从提高融入的价值认同、多维度打通融入的渠道、搭建融入的有效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黄红星  罗仕伟  张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7-12028
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在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和影响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软性旅游"、"文化自觉"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必锋  欧阳红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25-14626,14636
以武汉董永公园为例,探讨了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的规划布局特点,以及在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出的地方文化内涵的设计手法,通过对董永公园的绿色人文、历史文化及孝文化的解读,挖掘孝感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融合的产物,对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至关重要。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和社团体育活动开展密切相关,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要科学设置体育课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促进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