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多年来,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实,在整合资源、丰富载体、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农垦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农垦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亢农场")是安徽省农垦集团骨干企业。龙亢农场工会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安徽省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农林水气象工会"先进工会组织"等称号。龙亢农场现有职工1192名,工会会员1120人,工会委员会由11人组成,下设女工委和工会办公室,现有基层工会12个,工会职代小组长12名。近年来,农场工会扎实履行工会职能,深入实施民主管理、劳动竞赛、维权惠民等"三大工程",形成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和谐"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了农场和谐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农垦淮海农场以构建"书香企业"为目标,为职工居民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三年时间里连续获得国家级"模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和"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农场建成占地1800平方米、包含多项文化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4.
正1975年,一次水灾,云台农场知青宿舍漏了,修缮期间,漂亮的托儿所老师刘晓宁住到我家。她一点也不嫌弃,把知青特有的标配军绿色上海包"咝"地拉开,取出衣物放在床头。晚上,我依着她睡。老师从包里摸出一块糖隔着糖纸咬成两  相似文献   

5.
<正>为使吉林农信"家文化"能够根植沃土、落地开花,永吉联社采取有力措施,使"家文化"建设能够深入人心,共筑永吉农信人的和谐"大家园"。一是着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前提,把人本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让员工充分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同时,把"农信之家"建设成"职工之家",实现美好家园的建设。二是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在"家文  相似文献   

6.
正一栋造价330多万的小洋楼,一部出行自用的小轿车,一家六口平淡而温暖的生活……海南农垦神泉集团(原南田农场)职工黄少明说,如果还像30多年前那样"盲种",自家这"芒果楼"就建不起来,"芒果车"也买不起来,家人为了生活只有四处奔波。"如今这红火的日子,都是屋后那连片的芒果树种出来的。"黄少明由衷感慨道。在南田,80%的职工都靠着种芒果奔上了小康,而这一切,用黄少明的话说,多亏了1993年南田农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10,(8):58-58
<正>2010年7月9日,江苏省工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授牌表彰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正昌集团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2010年"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这是工会系统的全国最高荣誉,正昌集团也成为溧阳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多年来,正昌集团工会紧紧围绕集团工作大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  相似文献   

8.
正因病不能干重活的黑龙江农垦红星农场王红效,进山采蘑菇半个月就收入3000多元,这缘于农垦北安管理局工会组织的"采摘山产品百日会战"。截至9月上旬,北安管理局共采集蕨菜、药材、蘑菇等山产品4.16万吨,创产值4.4亿元。近几年,人们不再说"工会工会,吃饱就睡",可作为"职工之家"的工会到底都会啥、能干点啥?初秋时节,当笔者走进小兴安岭深处北安管理局所辖农场采访时,一提起工会,百姓没把它当成  相似文献   

9.
<正>在海拉尔格尼河农场,职工们都说场长王士奇"抠门"。而他的"抠门",又得到了农场上下的一致称赞。不吃占便宜的饭王士奇,2007年任格尼河农场场长。在任8年,他以"节省"为规矩,从不浪费农场的一分钱。他的家住在阿荣旗。为了方便办公,他选择了住在农场的招待所,一日三餐都在农场吃。王士奇没有让农场"开小灶",而是自己置办炊具厨具,还从家里拿来米面,自己做饭吃。与他同住的是一名刚刚上班不久的小伙子,王士奇知道小伙子的工资  相似文献   

10.
走进江苏省淮海农场三管区农机站职工住宅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条各100来米长、由红砖铺设而成的清爽干净的砖块路。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个脏乱差的“泥潭”。职工们说,这都是张英超带着大家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11.
农场不是孤立的社会,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农场既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的发展,又应该在共同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争取农场利益最大化。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农场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场坚持场地共建、互惠互利、职工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城市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农场利益最大化。近两年来,地方政府先后征用农场土地2000多亩用于城市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农场除留置158亩用于自身发展外,还与政府协商,让政府把失地职工纳入地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就业、生育及再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苏农垦黄海农场重点培植了一批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经济能人,使其成为带动职工增收的生力军。吸收"农场小能人",注重从回场高校毕业生、优秀复员军人中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引导"致富带头人",发挥典型带动和项目示范的作用,引导致富能人利用技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江苏农垦猄港农场按照集团公司转型发展要求,以战略思维谋全局,辩证思维解难题,创新思维求突破,坚持把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提升职工居民幸福指数相结合。在建设幸福美丽农场的实践中,农场始终把造福职工作为第一工程",突出"绿色、生态、精品、效益",重抓产业富民,形成了依托"猄农牌"西瓜、西兰花等主导产业富民的发展格局,使之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中提升职工居民幸福感的活力板块。目前,公司职工人均年收入达4.28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省马鞍山农场位于普宁市西南,下辖7个行政村、4个专业管区和2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面积4.26万亩,农场以橡胶为主业。走进马鞍山农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片片流金滴翠的橡胶林,一张张幸福惬意的笑脸……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广东农垦最贫困的农场之一。在"十二五"之前的一二十年间,受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农场收不抵支,职工经营亏损,企业基础薄弱,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5.
"职工之家"建设是工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建家活动"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和全面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职工之家不断建设完善的过程。对养殖企业而言,养殖小区多分布在远离城市、地势比较偏僻的山区,再加上防疫工作的要求,员工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条件比较艰苦。鉴于此,建设规范化的职工之家,积极开展建家活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员工心态稳定是养殖企业目前"建家活动"的主要目标。以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对职工之家建设的经验和成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1年江苏农垦实行农业资源整合以来,江苏农垦新曹农场所辖的全部规模土地资源,由新成立的苏垦农发新曹分公司专业化经营,少部分的林地资源和3100名在职职工划转归农场管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农场面临着社会稳定、经济转型和职工增收的三重压力。为此,五年来,农场领导班子立足人口多资源少的场情实际,全面精耕林地资源,深挖林地价值潜力,走出了一条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侨眷、知青、场长、劳模、局长……这就是彭隆荣的人生轨迹。不相关联的几个身份连着一条线:执着、使命、梦想。苦干与坚韧,工棚里住了20年成为侨眷,由不得彭隆荣——父亲自马来西亚回国,他生在广东,叔叔、伯伯等近200名亲人留在了海外。15岁,知青彭隆荣来到海南,从此与南田农场结下不解之缘。38岁,大学毕业后的彭隆荣面临多种选择,但他毅然回到南田农场,挑起场长重任。彼时的南田农场是海南农垦5个特困农场之首,负债几千万元,1万多名职工半年没拿到工资。  相似文献   

18.
<正>海南省国营中坤农场创建于1952年2月,位于屯昌县西南部,距离省会海口市88公里,隶属海南省农垦总局,是国有中型一类(正处)企业,曾获得"海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2009年2月,海南农垦实行扁平化管理,把原中坤农场、黄岭农场和晨星农场重组为中坤农场。农场现有人口3.4万人,土地总面积41.13万亩,已开垦利用发展农业生产面积30.66万亩(其中海胶集团15.6万亩)。农场管理的土地25.53万亩,其中:橡胶5.28万亩,经济木林3.06万亩,水果0.52万亩,槟榔1.2万亩,山柚0.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51万亩。  相似文献   

19.
<正>"自打农场搞起了认养农业,我们老百姓可算得到大实惠了,把地包给认养公司,自己又在这里打工干活,老伴在家待弄菜园子,这比往年多挣了三四万。"辽宁省大洼区新立农场杨家分场职工万国才高兴地说。2015年以来,新立农场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方式,发展"认养农业",既实现了农业效益、职工收入、农产品质量的"三提升",保证了农产品的品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的冬天,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场天寒地冻,然而,生活在这里的职工群众心中却饱含着对幸福的向往和对好政策的感激,这份情谊温暖了特泥河人的整个冬天。高投入,农场下狠心建起安居楼特泥河农场地质条件差,冻土层较深,受冻害影响,新房刚盖好三四年就会出现裂缝。久而久之,房屋维修成了职工群众摆脱不掉的一笔负担。改善职工居住环境,成为农场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农场整合运用危旧房改造政策、生态移民政策和公共租赁房政策,计划斥资1.7亿元,打造宜居、宜游、宜休闲、宜养老的职工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