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HH5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基因,其分子机理为9号染色体上138kb大片段缺失,造成二甲基腺苷转移酶1(TFB1M)基因丢失。TFB1M基因在核糖体小亚基合成中发挥重要功能,故缺陷纯合子胚胎在发育早期死亡,造成母牛流产。HH5基因的共同祖先为1957年出生的一头加拿大著名公牛,其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奶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常规检测的遗传位点。本研究首先通过Sanger测序分析HH5缺陷基因,发现除了已知的138kb大片段缺失外,还存在一个9bp插入片段(TGATTACAA);该基于此特征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型方法,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快速分型。笔者所在团队对北京郊区某奶牛场372头荷斯坦母牛检测,发现HH5携带者12头,携带率为3.23%。本研究为我国荷斯坦牛HH5遗传缺陷基因筛查提供了一种准确便捷的分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HH4(Holstein Haplotype 4)是在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种隐性遗传缺陷单倍型,由1号染色体上GART基因g.1277227AC单碱基错义突变引起,隐性基因纯合时引起胚胎早期流产,严重威胁着奶牛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北京地区332头荷斯坦公牛样品和1 151头母牛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荷斯坦牛群体中,未发现HH4携带者个体,即均为正常个体。提示HH4单倍型对我国荷斯坦牛群影响较小,在奶牛场的选种选配中可以不予考虑,但在遗传物质引进的时候应重点关注,避免引入有害基因。  相似文献   

3.
HH4是新近在荷斯坦牛中发现的一种遗传缺陷,其分子机理为牛1号染色体上的GART基因编码区内的1个A/C错义突变。该遗传缺陷呈隐性遗传、突变等位基因纯合时,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本研究针对HH4建立了基于PCR-RFLP技术的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466头国内荷斯坦种公牛进行基因筛查,发现6头携带者,均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公牛Besne Buck。建议我国今后进口荷斯坦种牛时,对个体进行系谱分析和遗传缺陷基因分子检测,避免引入有害基因;同时,对国内现有荷斯坦公牛群体进行HH4筛查,明确标注每头公牛的携带状态,以便在生产实践中合理选种选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奶牛选育程度的加强,奶牛遗传缺陷问题逐渐凸显。HH6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荷斯坦牛遗传缺陷,其致病机理为16号染色体上SDE2基因编码区内发生了一个从A到G的突变,SDE2是真核生物中维持基因组稳定必需的蛋白质,突变使得该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了胚胎在几次细胞分裂之后便死亡,即造成母牛流产。这一突变最初来源于一头1987年出生的美国公牛,该公牛及其后代的冻精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使用。为了分析HH6在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利用KASP SNP分型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出可准确检测HH6的方法,可实现在2.5h内对96个样本分型。随后对100头公牛和466头母牛随机样本检测,结果在公牛中未检出携带者,而母牛群携带率为1.93%。尽管HH6在当前牛群中分布并不广泛,但仍需将其纳入常规种牛遗传检测当中并实施科学选配,以免该缺陷在国内牛群中传播,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遗传缺陷单倍型HH3(Holstein Haplotype 3)由牛8号染色体上SMC2(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s 2)基因的T/C突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其隐性纯合子可导致胚胎死亡,而HH3携带者个体表型正常。本研究建立了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检测遗传缺陷单倍型HH3的方法,该方法可快速、高通量的检测遗传缺陷单倍型。本研究共随机检测了北京地区158头荷斯坦母牛,发现HH3携带者个体6头,携带率3.8%,有害基因频率1.9%。本研究为遗传缺陷单倍型的分子筛查提供了借鉴,同时为奶牛场进行合理的选种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麦科学家1999年首先发现了荷斯坦牛中存在的、造成大量流产和畸形犊牛的脊椎畸形综合征(CVM)遗传缺陷。全世界奶牛业已经验证并认同丹麦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付这种有史以来因遗传原因给荷斯坦牛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我国奶牛群中也同样存在着隐性遗传缺陷CVM问题,可能已经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奶牛CVM的概况和CVM隐性遗传缺陷基因的分子检测方法,分析了其遗传机理和传递规律.以及国外对CVM的发现、检测和处理办法,介绍了控制CVM的关键点。北京奶牛中心在国内率先对本单位的150头荷斯坦种公牛和140头荷斯坦母牛进行DNA测定,对种公牛和母牛的DNA样品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50头种公牛中,有16头是CVM携带者,携带率为10.7%;140头母牛中,17头是携带者,携带率为12%。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种公牛进行选择.向养牛户提供CVM非携带者的公牛精液,避免CVM隐性遗传缺陷基因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由牛3号染色体上SLC35A3基因第4外显子上的单碱基突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其隐性纯合子可以造成妊娠母牛早期流产、死胎或出生犊牛畸形,而携带者表型正常。本研究利用PIRA-PCR方法对北京密云地区500头荷斯坦母牛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样本中,无CVM携带者。通过对调查地区荷斯坦母牛CVM携带情况的筛查,对该遗传缺陷在北京密云地区荷斯坦母牛群中的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为CVM遗传缺陷的监控和合理选种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HH7(Holstein Haplotype 7)是在荷斯坦牛群中新发现的一种隐性遗传缺陷单倍型,由27号染色体上CENPU基因4个碱基缺失突变引起,隐性基因纯合时能引起胚胎早期流产,严重影响着奶牛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法)对随机抽取的166头荷斯坦公牛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荷斯坦公牛中未发现HH7携带者个体。提示新缺陷单倍型HH7在北京地区的荷斯坦牛群中比例可能很低,但在全国牛群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清楚,建议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并在种牛遗传物质引进时重点关注,避免将新缺陷基因引入进来,造成有害基因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是由常染色体上CD18基因单碱基突变(A→G)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患病牛只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病,影响其生产性能的表现。本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FLP),检测了北京502头荷斯坦母牛CD18编码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表明,3个奶牛场中共检测到2种基因型——AA和AG,未检测到GG基因型。检测群体BLAD基因携带率为3.1%,说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使用的公牛冻精中BLAD基因没有得到彻底净化,导致母牛群体中BLAD基因携带率在3.0%以上。在奶牛育种和生产中,应有计划的淘汰携带BLAD基因的个体,净化京郊荷斯坦奶牛群体。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遗传缺陷脊椎畸形综合征的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麦科学家1999年首先发现了荷斯坦牛中存在的、造成大量流产和畸形犊牛的脊椎畸形综合征(CVM)遗传缺陷.全世界奶牛业已经验证并认同丹麦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付这种有史以来因遗传原因给荷斯坦牛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我国奶牛群中也同样存在着隐性遗传缺陷CVM问题,可能已经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奶牛CVM的概况和CVM隐性遗传缺陷基因的分子检测方法,分析了其遗传机理和传递规律.以及国外对CVM的发现、检测和处理办法.介绍了控制CVM的关键点.北京奶牛中心在国内率先对本单位的150头荷斯坦种公牛和140头荷斯坦母牛进行DNA测定,对种公牛和母牛的DNA样品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50头种公牛中,有16头是CVM携带者,携带率为10.7%:140头母牛中,17头是携带者,携带率为12%.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种公牛进行选择.向养牛户提供CVM非携带者的公牛精液,避免CVM隐性遗传缺陷基因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16-1421
为了提高荷斯坦奶牛的繁殖力,改善乳成分,增加其乳肉综合经济效益,本试验以蒙贝利亚乳肉兼用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拟合泌乳曲线、计算综合经济效益等对其F1代母牛(69头)与荷斯坦纯种母牛(74头)的产奶性状、繁殖性状、抗乳房炎能力及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在产奶性能方面,蒙荷F1母牛乳脂率(3.59比3.49,P0.05)和乳蛋白率(3.25比3.12)(P0.01)显著高于荷斯坦母牛,而体细胞评分(2.37比2.85,P0.05)显著低于荷斯坦母牛;在饲料转化效率方面,泌乳盛期蒙荷F1母牛ECM/DMI(1.92比1.86,P0.01)极显著高于荷斯坦母牛;在繁殖性能方面,蒙荷F1母牛的初产月龄(25.38比26.33,P0.05)和空怀天数(87.35比107.16,P0.01)显著低于荷斯坦母牛;在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蒙荷F1母牛第1胎次泌乳期305d经济效益比荷斯坦母牛提高了4 918.15元。总之,乳肉兼用型的蒙荷杂种牛较荷斯坦母牛具有高乳脂率、高乳蛋白率,抗乳房炎能力强、投产早、空怀期短、综合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奶牛群中牛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CN)、尿苷酸合酶缺乏症(Deficiency of uridine monophophate synthase,DUMPS)的携带和发生情况,根据已报道的ASS、UMPS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相应PCR-RFLP检测方法,并对表型正常的436头荷斯坦母牛及93头荷斯坦公牛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CN、DUMPS杂合牛分别为8和6头,携带率分别为1.55%,1.17%.其中CN、DUMPS公牛杂合子分别为2和1头.  相似文献   

13.
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VM)是由牛3号染色体上SLC35A3基因第4外显子上的G/T突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其隐性纯合子可以造成母牛妊娠早期流产、死胎或出生犊牛畸形,而CVM携带者表型正常,无发病表现。本研究利用PIRA-PCR方法对北京地区552头母牛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样本中,荷斯坦母牛CVM携带者为21头,携带率为3.80%,有害基因频率为1.90%。通过系谱分析,其中13头携带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其母亲,15头CVM携带者为Carlin-M Ivanhoe Bell(USA1667366)的后代。因此,牛场应当开展母牛CVM筛查,防止CVM携带个体之间的交配,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摘本研究旨在对部分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脊柱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致病基因的携带状况进行筛查.应用错配PCR突变分析技术(PCR mismatch amplification mutation assay,PCR-MAMA)建立了针对CVM致病基因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利用PCR-MAMA法检测了154头荷斯坦种公牛,发现了24头CVM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5.58%.结果显示,应对中国荷斯坦种公牛进行全面的针对CVM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的荷斯坦牛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CN)分子检测方法,依据CN是由于精氨酸琥珀酸(ASS)合成酶基因编码第86位精氨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的遗传学基础,利用Assay Design SW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和1条测序引物对三种不同基因型的基因材料进行测序分析。用建立的方法对55份进境荷斯坦牛血样进行检测,发现有1例为隐性基因携带者,将PCR产物进行常规测序,结果与焦磷酸测序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荷斯坦牛瓜氨酸血症的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缺陷,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非计划性淘汰,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PIRA-PCR方法对北京昌平地区1 465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了CVM有害等位基因检测,共发现CVM携带者34头,对CVM有害基因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针对携带者个体制定了合理的选配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胚胎移植(ET)和人工授精(AI)后代荷斯坦青年母牛的超排效果,试验通过对13~16月龄的193头AI后代荷斯坦青年母牛与97头ET后代荷斯坦母牛进行超排处理,对超排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青年奶牛进行超数排卵可以获得满意的胚胎生产效果,AI青年后代牛16月龄超排效果优于13~15月龄,在新疆使用8.5~9.5 mg的FSH(中科院生产)超排,效价和剂量是合适的,ET与AI后代荷斯坦奶牛平均获得可用胚胎数(6.56±1.37)枚/头次和(5.22±1.21)枚/头次,可用胚胎率为64.8%和55.4%,移植妊娠率分别为49.3%(500/1014)和43.0%(135/314)。说明荷斯坦牛AI和ET后代在13~16月龄可用于胚胎生产,繁殖性能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Toll样受体6(TLR6)基因的多态性与荷斯坦母牛乳房炎抗性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208头荷斯坦母牛TLR6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荷斯坦母牛钵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系.结果发现,TLR6基因mRNA序列中存在T853A、G855A、G1793A、C1859A、G1934A和A1980G 6个多态位点,其中T853A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谷氨酸,G855A突变使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A1980G突变使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T853A和G855A突变位点经SSC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308、0.490和0.202;X~2检验表明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BB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AB和AA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AB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G1793A突变位点经BsiY 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CC和CD,其频率分别为0.332和0.668;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CC和CD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C1859A突变位点经BstX 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EE和EF,其频率分别为0.178和0.822;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EE和EF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G1934A突变位点经BsiY 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GG和GH,其频率分别为0.356和0.644;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GG和GH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A1980G突变位点经Bcl Ⅰ酶切产生3种基因型II、IJ和JJ,其频率分别为0.260、0.567和0.173,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JJ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IJ和II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IJ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II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对于奶牛乳房炎抗性,BB和JJ是有利基因型,AA和II是不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TLR6基因T853A和G855A突变位点的B等位基因以及A1980G突变位点的J等位基因是提高奶牛乳房炎抗性的2个潜在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我区引进一批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490头,除去运输及特殊疾病死亡,现存栏成母牛及育成母牛共计483头,分别饲养在新纪元高产奶牛园区(433头)和市委奶牛场(50头)。目前,该批奶牛营养状况良好,育成母牛已开始大批配种,少部分成母牛已陆续产犊。这批奶牛的引进对我区奶牛试范园区和奶牛大场的建设起到了的推动作用。但经我们对该批奶牛系谱近1个月的分类、归档、整理分析后,发现该批奶牛祖先携带6种隐性有害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