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杂交构树的适宜种植方式,开展了不同树龄杂交构树苗在不同立地条件、密度及除草方式下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木质化杂交构树苗成活率较当年生半木质化苗高;大棚种植成果率较露地种植高;宽窄行斜角种植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杂交构树产量;增加杂交构树的光热条件,不仅可提高单次产量,也可以增加收割次数;大棚内斜角种植当年产量即可达到15 566.25 kg/hm~2;从长期来看,铺设地布防草可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建议大棚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杂交构树苗,露地选用一年生木质化杂交构树苗,实行宽窄行种植,铺设防草地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杂交构树试点单位种植现状、饲料化生产、养殖业利用调查发现:(1)杂交构树种植第3年以后生物学产量为70.5t/hm2;(2)杂交构树忌水,利用荒山丘坡地种植杂交构树,能够降低构树饲料生产成本;(3)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发展构树饲料,并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能够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4)在贫困地区利用杂交构树饲料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利于畜牧业提质增效,有利于提高特色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可见,平原耕地和非养殖企业不宜发展构树饲料产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杂交构树在宁夏的饲用前景,本文对宁夏引种的杂交构树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对宁夏种植的杂交构树研究结果表明:构树产量最高达850 kg/667 m2左右,明显低于南方省份的产量。宁夏杂交构树叶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4.42%,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9.89%和6.07%;枝条粗蛋白平均含量为5.25%,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11%和3.35%;单株平均粗蛋白含量为8.05%。综合杂交构树的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采收加工的难易程度来看,杂交构树作为饲料用途不适宜在宁夏大规模推广应用,可在灌区作为一种补充性饲料用树种小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4.
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配合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集成云南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组织了云南省5个不同生态产区,开展杂交油菜种植密度、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密度及磷肥用量3个因素极显著影响小区产量,同时各地区油菜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助于提高小区产量,但是过大的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降低小区产量的趋势.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地区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87-490
为探求杂交谷子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组合,对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不同播种穴数、不同留苗数的密度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穴数或留苗数均能提高产量,但密度组合在15万穴下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时增加密度已不能提高产量,在低密度组合下,杂交谷子能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分蘖、单穗籽粒质量、千粒质量,稳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因为高密度下杂交谷子生物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降低,导致籽粒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耗水量不断增加,说明杂交谷子适当稀植才能达到节水、高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进中科1号杂交构树苗在新平县按10 000株/hm2、株行距100 cm×100 cm的模式种植,1年种植期内观测了萌动期、展叶期、显蕾期、开花期、果熟期、秋色期、落叶期,并于植株长至1.3 m时刈割测定其产量。结果表明,整个种植期间未出现开花结实现象,刈割2次,平均产量仅为6.435 t/hm2,刈割次数和产量较低,建议下一步降低株行距、增加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以获取更高产量和饲草质量。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38-142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山东省杂交构树的种植、收割、加工和应用情况,进一步结合营养价值评定,以发现山东省杂交构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选择山东省3个主要杂交构树生产和应用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山东省杂交构树种植面积约为400 hm~2,平均鲜重年产量可达5t;构树饲料的贮存方式以裹包青贮和灌装袋贮为主,每吨平均生产成本为446元;构树青贮的发酵品质有待提高,不同地区青贮的乳酸含量差异较大,部分青贮的丁酸含量高达15.30%;构树青贮在家畜上的饲喂效果缺少相关试验数据,造成养殖场对构树青贮饲料的认可度不高。综上所述,山东省杂交构树在种植、加工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需围绕构树青贮发酵品质的控制及其高效饲喂家畜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为杂交构树的推广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杂交狼尾草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生态生产条件下,以种植密度7株/m2,群体和个体生长最佳,产量最高;杂交狼尾草对氮肥要求大,在本试验施氮范围(470kg/hm2)内,产量随氮水平提高而增加.较高氮水平下,分蘖发生多而快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茎叶蛋白质含量在生育期间变化很大,刈割期迟,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增加氮肥用量可明显改善鲜草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若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植株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结构及千粒重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结角数、二次分枝对产量的贡献率等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分枝点高度、千粒重、含油率、主轴对产量的贡献率和等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 。因此,杂交油菜种植密度过低,植株高大,二次分枝增多,其产量贡献率占单株产量的1/4-1/3,在充分发挥杂交油菜单株生产潜力的同时,千粒重和含油率下降,从而影响杂交油菜籽粒的商品性,在大面积生产上,杂交油菜的种植密度以800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杂交构树,是以小构树为母本,大构树为父本杂交之后,通过航天搭载、航天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经过10多年的筛选和实验种植,培育出的优质杂交构树树种。本文着重介绍了杂交构树101的特点特性、市场前景、栽培技术等,对杂交构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云南省审玉米新品种红单5号在中、高海拔地区合理施肥条件下,配套5种不同植密度,探索山区、半山区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5号在合理施肥基础上,种植密度在5.76万株/公顷之下,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以5.76万株/公顷密度处理产量最高,达9111.0千克/公顷;种植密度超过5.76万株/公顷,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呈现负相关。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与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6,(1):8-9
为了扩大我公司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推广面积,开展优质杂交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比较试验,寻找合适密度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玉米杂交品种金玉838、贵单8号和金玉819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小区产量表现来看供试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金玉819在贵州中高海拔上种植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幅不大。在同一栽培水平下,供试品种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金玉838产量最高,贵单8号其次,金玉819产量最低;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密度与品种的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影响不同,而种植玉米品种金玉838产量最高,其最佳栽培密度是60000株/hm~2-69000株/hm~2间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氮磷钾及种植密度4要素对杂交籼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杂交籼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为施氮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和施钾量,以中等施氮、钾量,高施磷量和高密度下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杂交籼稻栽培中应适当控制氮钾肥的用量,增加磷肥用量和适当密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引进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引进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以组合KTY101、KTY102、KTY103、KTY104、KTY105、KTY1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各玉米组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TY101、KTY104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KTY102、KTY103、KTY105、KTY106最佳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6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变化差异性增强,百粒重在相邻密度间差异较小。因此,可通过提高百粒重、增加穗行数、选择中等长穗、适当的行粒数兼顾种植密度才能使产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杂交构树在滨海盐碱地生态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丰富可应用于盐碱地绿化的树种资源,建立滨海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绿化体系,本文通过在环渤海湾试验基地的连续种植试验,证明了杂交构树作为绿化树种在盐碱地应用的可行性。应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对杂交构树的成活和长势予以保证,建立了杂交构树在盐碱地的生态绿化体系。同时,培育出了大量的可用于盐碱地绿化的杂交构树苗木,为更大规模的种植试验和进一步推广做好了储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播绿豆产量的影响,以晋绿豆9号为试材,对6种种植密度下绿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绿豆的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适当提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可提高绿豆产量;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绿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y=246.23+169.66x-5.67x2,最适理论种植密度为14.96万株·hm-2,产量为1 515.37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临夏高寒阴湿区杂交油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4~33万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28.50万株/hm2时,其产量(3 465.9kg/hm2)、产值(20 795.40元/hm2)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种植密度的增加或减少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密度水平下,对蓖麻杂交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高密度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低密度区达到极显著水平。蓖麻株高、茎粗、有效穗数、单株穗粒重等性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主茎穗位、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嘉优1号杂交粳稻不同种植规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基本苗数增加,但成穗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规格为23.31cm×13.32cm及26.64cm×16.65cm,群体比较适中,成穗率、产量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他们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