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土丘陵沙棘造林抗旱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林  潘铭 《沙棘》1998,11(2):7-9
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通过对沙棘树种苗期凋萎湿度的测定分析,进一步摸清了沙棘的蒸腾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沙棘抗旱造林定量的水分指标:沙棘苗期满足生理要求时的土壤含水率为10.21%,暂时调萎时土壤含水率为4.01%,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为3.318%。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土壤含水率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种群数量的影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中国沙棘人工林持续4年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克隆种群数量、母株种群数量以及子株种群数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均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规律;随着年份增加克隆种群数量、子株种群数量最大值时最佳含水率不断升高;在同一土壤含水率情况下,母株存活数量和存活率则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土壤含水率对中国沙棘人工林植被承载力的影响,在水分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对4年生中国沙棘人工林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大,中国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呈凸形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土壤含水率较低情况下,林分个体小、密度低、生物量少、种群稳定性差;土壤含水率适宜情况下,林分个体大、密度高、生物量多、种群稳定性强;土壤含水率过高时,同样导致林分个体小、密度低、生物量少、种群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区沙棘造林多数地区以播种为主,但有的地方成活率不高。如采用植苗造林将会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沙棘播种育苗技术并不难掌握,只要按下述方法做,就会获得成功。一、育苗地的选择与整地做床沙棘种子皮厚坚硬出土力弱,育苗地选择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为好,切忌粘重土壤,以免出苗期造成严重土壤  相似文献   

5.
抗旱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棘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不同类型抗旱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抗旱保水剂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热河谷几种典型造林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困扰国内学者的难题之一,其中影响其成活的关键因子之一就是土壤水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就显得十分必要。相思适宜的土壤含水率(SWC)范围为12%~24%;合欢适宜的土壤含水率(SWC)范围为12%~28%;车桑子适宜的土壤含水率(SWC)范围为10%~26%。在此范围内,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速率水平也不低,林木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及结实,不影响产量。植物的抗旱性与水分利用效率没有相关关系。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与其本身的形态、抗性生理生态特性有关。就本文中所涉及的几个指标来说,得出植物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新银合欢(Leucaena sp.)〈车桑子(Dodonaea viscose)〈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而水分利用效率的顺序则是:相思〈车桑子=桉树〈合欢。  相似文献   

7.
幼树凋萎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密封盆栽法,测定了辽西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白榆、刺槐、沙棘、山毛桃、山杏幼树,在沙壤、壤土、粘壤土质上的初萎系数、永久凋萎系数。分析认为,树种不同,其初萎系数有差异,而永久凋萎系数无明显差异;各树种的抗旱性主要取决于幼树从初萎至永久凋萎的持久能力。研究了初萎、永久凋萎系数与土壤风干含水量、最大吸湿系数的关系、提出永久凋萎系数可作为幼树维持成活的土壤水分的临界指标,并探讨了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部分生长是一个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决定了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范围.通过对土壤含水率与植物根系的调查,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根系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该地区造林地水分管理及干旱、半干旱植被恢复区的造林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青杨沙棘混交林生长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明洲 《沙棘》1995,8(1):20-22
青杨沙棘混交林的定点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丘四区营造青杨沙棘混交林比青杨、沙棘纯林有更好的生长效应,其中青杨树高3年总净生长量比纯林高66.3%,胸径3年总净生长比纯林高21.3%,沙棘生长也比纯沙棘林好,混交林林下土壤含水率与纯林下土壤含水率差异甚小,林分内光照、水分、养分、空间得到较充分利用,这种混交林是一种相对稳定,可以在当地发展的林种。  相似文献   

10.
人工配制不同湿度的土壤,在塑料棚内进行侧柏、白榆、山杏裸根苗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为8%~18.9%时3个树种的栽植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均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从3个树种苗期对土壤水分的反应看,侧柏苗木抗旱能力最强,白榆最弱,山杏居中。3个树种植苗造林所需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侧柏14.2%、山杏15.1%、白榆17.2%。  相似文献   

11.
荒漠草原草牧场防护林营造及提高草场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草原造林,土壤水分是林木成活的主要限制因子。造林前座底水、容器育苗、石田法造林、使用抗蒸腾药剂和吸湿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环状松土,土壤含水率可增加10%~45%,产草量增加15%,以500ppm浓度稀土喷施草牧场,提高草产量65%;选出蒙古冰草和扁穗冰草为适宜推广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地测定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施放生物定时水后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渗漏及植物水分吸收关系,推导出造林植物需补充水量的公式,为生物定时水的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早柳、核桃、沙棘等9个阔叶乔灌树种,测定了不同土壤质地对苗木凋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粘粒含量越高,苗木的凋萎系数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干旱多风环境下沙棘移栽苗木致死机理与成活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沙棘苗木萌芽过程中体内水分状况与ABA累积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和风速对沙棘苗木含水量和水势有明显的影响,当定植后根系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4.5%。风速达到6m/s,可使苗体含水量占干重比值小于1.2,水势小于-2.5Mpa,芽和韧皮中ABA含量与苗体组织含水量,萌芽率及成活率呈显著负担关;在干旱多风条件下苗木成活率显著降低,即使少量成活的苗木幼芽生长缓慢。在干旱多风条件下沙棘造林宜采取截干、埋苗造林,避免苗木自身过度失水而降低成活率和成活后的生长,因此,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沙棘在辽西地区适宜的土壤情况进行了研究。得知,草甸土最为适宜,其主根深入土深不超1.5米,并以量多、较细的侧根分布为主,且萌蘖力强。土层厚度与生长呈正相关,土层厚则生长好。地形部位越低,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生长越了。如对造林地进行整地,选用水平槽方式,较未整地提高含水率1.8%-2.7%;有机质含量增加0.071%-0.391%,能促进沙棘生长。  相似文献   

16.
沙棘经济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造林地选择 沙棘是青海省的乡土树种,适应生态能力极强,尤其是中国沙棘,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状况差异明显。沙棘经济林的营造,是以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应尽量选择水分、光照、土壤等条件较好的地块进行造林。在生产中,有灌溉条件的宜林地极少,可供选择的宜林地多为荒山、荒坡、荒滩和25°以上的坡耕地。一般选择海拔在2000~3200m的阴坡、半阴坡荒山和坡耕地作为造林地,坡度0~35°均可,土壤以轻沙土和沙壤土为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蒙得木带菌种子萌芽苗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生长反应和凋萎湿度及根系活力测定表明:最适生长的土壤含水率,在沙中为5%~15%,土壤中为5%~12%;植区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含水率,旱季不低于3%,雨季除积水地外不超过8%,都在根系正常生长所需范围内,并未表现出水分含量是导致西蒙得木衰弱枯萎的因素。结合病原生长条件和地上部分感病反应的观察研究,说明水分条件并非是根系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火炬树适应性极强,喜阳光长日照,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枝叶繁茂,郁闭早,截留雨水力强,申报萌发极强,特别耐干旱瘠薄土壤,在土壤含水率6%~7%,水土流失严重于阜阳坡上造林,成活率可达80%以上。比臭椿、刺槐、樟子松、油松、例相、柠条、沙棘等耐干旱瘠薄的优良树种造林成活率都高。据调查,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瘠薄,土层15cm~3Ocm并含有石砾的阳坡,栽植前后对苗木均不加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平均成活率为63%,最高达gO%,比臭椿、侧柏、油松分别提高20%、56%、56%、62%。火炬树栽植后即使树干全部干死,根系…  相似文献   

19.
沙棘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为农民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推荐树种。文章介绍了大果沙棘在彰武沙地的育苗及造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地选择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起苗贮藏、造林和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措施对建平北部石质山地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匮乏、土壤瘠薄是影响建平北部石质山地造林效果的主要因子。通过整地、覆盖及改良土壤等试验,研究了提高该区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两率)的方法。结果表明:造林前1年雨季前整地,翌年雨季前坐水栽植或雨季栽植,"两率"显著高于雨季随挖随栽,且土壤含水率年均值为:水平沟整地穴状整地不整地。覆盖措施能显著提高"两率",综合考虑用工和造林效果,采用生牛粪秸秆粉末覆盖最为理想。施用适量的黄腐酸、海藻肥改良土壤能显著提高"两率",而"稀土+膨润土"对"两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