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宁夏自治区中部干旱地带实施的荒山造林工程,面积很大,多年来先后试验、总结出多种造林方式,直播造林就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在荒山造林中作用突出。适宜干旱地区直播造林的树种主要有山桃,山杏、柠条等,在宁夏干旱地区主要推广的是柠条直播造林技术。为了丰富荒山造林树种选择,兼顾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培育荒山造林后续产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笔试验总结了宁夏中部干旱地带荒山、缓坡地酸枣直播造林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现状的分析研究,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种苗不足、科技资金投入少、宣传方式欠佳、后续产业培育不足等影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柠条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偏关县营造柠条林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提出在风沙干旱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的晋西北地区,应把柠条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柠条先行,先灌后乔和乔灌草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等气候特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采用苗干缠膜、树盘覆膜、铺设滴管滴灌等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和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退耕还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中部干旱带得以顺利实施,极大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日前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指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关系农民当前生计和长远利益,关系全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统筹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要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省偏关县退耕还林、加快后续产业发展主要做法的调查。认为柠条先行、灌草结合、兴林促牧是一条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农民增益、实现“三嬴”之路。推进灌草结合造林模式,不仅缓解了林牧矛盾,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也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在退耕还林后发展商品型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集沙池(集沙槽)法分别对干旱风沙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典型退耕还林柠条灌木林地、樟子松乔木林地、旱作农田、放牧草地的近地表集沙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表明:旱作农田的年均总集沙量最大,为319 288.43 g,分别是樟子松乔木林地、退耕还林柠条灌木林地、放牧草地的241.43、351.88、1.96倍;旱作农田及放牧草地均是当地主要沙尘源,而退耕还林柠条灌木林地防风固沙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对干旱风沙区生态修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黄山区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9.58万亩.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林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下一步退耕还林发展与巩固中,必须结合黄山区实际,用足用活退耕还林政策,因地制宜抓好多种模式的抚育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草)不同立地条件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依据山区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主要原则与指导思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运用现代生态学经济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提出了适合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的生态林、林草牧、林药、林茶桑、退耕还林坡改梯、综合管护专业户等六种退耕还林模式。同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目的,指出了六种模式的适应范围,林草种配置与技术方案,以期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属陇东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县区。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秦州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目标,把退耕还林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建设、扶贫攻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试论正确处理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两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握生态目标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为确保生态目标的实现 ,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吃饭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重视林草植被保护的关系。具体措施 :科学选择树草种 ,确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模式 ;加强川地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单产 ;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 ,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 ;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 ,改善人民生活 ;积极实施封山禁牧 ,解决林木矛盾 ,促进植被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是一项艰巨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要最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4个核心关系:一是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二是退耕还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的关系;三是退耕还林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四是退耕还林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本文对此4个核心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部干旱带四县(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规划(2013-2017年)》和《2014年中部干旱带产业结构调整暨高效节水农业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中部干旱带农民增收致富,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四项措施推进中部干旱带特色优势林产业发展。一是加快落实产业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大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是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调壹发现:①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改善了我省生态环境,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②退耕还林要与当地林农的种植习惯相结合,尽量多采用当地经济价值高、生态防护效果好的乡土树种,注重三大效益有机结合;③退耕还林必须把政府引导、重点扶持、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及市场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走生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当前河北省退耕还林后续发展情况作了较深入分析,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后续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找出了影响后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围绕"生态建设与保护、农民吃饭与增收、经济协调与发展"三大目标的实现,提出促进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6条对策措施,对今后指导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乌兰浩特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乌兰浩特市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区。多年来,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一些地区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资源开发”,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救命索”,由此引发了乱采滥挖、过垦过牧、肆意掠夺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导致了科尔沁草原的大面积沙化。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群众积极性非常高。然而,在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疑虑和困惑。为此,谈点粗浅的见解。一、退耕还林(草)工程要因地制宜,系统规划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350毫米左右,林木难以正常生长。一定要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恢复林草植被,提高灌草比重。对降雨量较大,水源较充足,土壤较肥沃的乔木适宜区可适量栽植杨树、柳树等乔木林,其它地区应因地制宜适度栽植抗逆性强的榆树、山杏等乔木、亚乔木及黄柳、锦鸡儿等灌木,大力种植抗旱性强、防沙治沙效果好的沙打旺、菊芋等饲草作物,并将退耕还林(草)工程与草柳工艺制品加工,柠条、菊芋高蛋白绿色饲料加工及舍饲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远期效益与近期效益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刘家河村解决退耕还林中的收益不均问题陕西省岐山县刘家河村采取按亩林产品收入分配的办法解决了退耕还林户收益不均的问题。即用退耕总面积除所有收入,得出亩均收入,再依退耕地面积分配,并形成书面材料,与农户签订合同,长期有效。(杨晖王宇萍)朝天区打造退耕还林精品工程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采取五抓举措,高标准、高规格地打造精品工程,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退耕还林先进单位”称号。五个抓即:宣传发动、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政策兑现、奖惩考核。(姜朝元)石柱县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基地重庆市石柱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因地制宜,走特色路,打绿色品牌,着力培植以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以佛手为主的木本中药材基地、以直干蓝桉为主的木本香料基地、以银杏、板栗为主的木本干果经济林基地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45万亩,目前已建成13万亩。四大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0元。黄钰财)富宁县3万多农民受益于退耕还林云南省富宁县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坚持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采取多种造林模式,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68...  相似文献   

20.
赵晓萍 《中国林业》1994,(12):17-17
坚持三大效益兼顾建立新型林业经济模式赵晓萍山西省西山防护林建设同基本农田建设结合起来,同小流域治理结合起来,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一起抓,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重大进展。营林结构打破了单一生态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