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适当增密对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三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增加,增加一定密度后,产量不再增加,而是逐渐下降。本试验条件下,东单60在3200株/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产量751.3kg/667m^2;博丰109适宜密度2800株/667m^2,产量755.3kg/667m^2;辽单37的适宜密度3000株/667m^2,产量732.1kg/667m^2。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单株和群体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籽粒干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收获指数、籽粒干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而群体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收获指数、籽粒干重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并且950株/m^2与750株/m^2密度下的产量差异显著;950株/m^2较750株/m^2密度下的产量高出10.1%,产量各构成因子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密度一小株型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 500~8 5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均呈降低趋势,从而减弱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单株产量。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但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源增加,从而增加群体的同化作用,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5 263株/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为521.8 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密度阈值为5 263株/667m2。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肥料对蓖麻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不同密度、肥料对蓖麻叶面积系数(LAI)、光合生产率(NAR)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蓖麻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但当密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反而降低。综合密度、肥料对各项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可初步确认水浇地蓖麻的种植密度在39150株/hm2左右,二铵施用量324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光合势、净同化率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临奥4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4000~48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39~4.14,干物质积累量1523.60~1632.00kg/667m2,总光合势16.11万~19.98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7.39~8.34g/(m2·d).半紧凑型玉米毕玉2406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2.67~3.15,干物质积累量1159.36~1334.80kg/667m2,总光合势16.35万~18.79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6.68~6.82g/(m2·d).平展型玉米毕单13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81~4.23,干物质积累量1209.60~1390.00株/667m2,总光合势22.68万~24.96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5.16~5.22g/(m2·d).  相似文献   

7.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寻在新疆旱区不同密度处理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找出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E)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花生光合生理变化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种植密度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势影响较大,在出苗后44d,在低密度范围内(1.35×105~1.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高密度范围内(1.65 ×105 ~ 1.95 × 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期的增长不断增加,出苗后98 d达到最大值,出苗后107 d,密度进一步增加,叶面积系数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整体趋势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叶绿素含量高于低密度处理(1.35×105~1.5×105穴/hrn2).光合势在出苗后64 ~77 d的群体光合势最大,约占整个生育阶段的18; ~20;.群体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高密度处理(1.65 ×105 ~1.95×105穴/hm2)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相对均衡,而在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均优于低密度处理,相应的高密度配置在生产上更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超级稻两优0293、GDS/RB207为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对水稻高产栽培产量、产量结构及其叶面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密度下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由适宜密度达到最高点后,进一步增大密度,产量便开始下降.叶面积LAI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有效、高效叶面积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其中两优0293、GDS/RB207适宜密度分别为8 000株/667m2(27 cm×25 cm)、10 000株/667m2(25 cm×26.5 cm)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22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郑单2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而增加,结果表明,郑单2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种植密度(6.00、6.75、7.50和9.00万株/hm2)对3个夏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穗重均呈降低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能力呈增加趋势;衡玉321和郑单958的耐密系数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先玉335的耐密系数小,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小,适合相对稀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