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化钙体系制备的褐藻酸钙凝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氯化钙体系制作的褐藻酸钠凝胶,其性能受氯化钙浓度、温度及褐藻酸钠的甘露糖醛酸(M)及古罗糖醛酸(G)的比值(即M/G)影响较大。当氯化钙溶液的温度为50℃、浓度为2.0%时,凝胶的性能最佳;高G的褐藻酸钙凝胶的拉伸强度优于高M的,但是吸水性能却不如高M的褐藻酸钙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褐藻酸钠成凝胶前后结构变化,主要是-OH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偏移以及C-H伸缩振动变弱,这是褐藻酸钠与Ca2+之间发生交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也称甲壳素,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以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个有规则地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是以虾、蟹壳为原料生产的。其在化妆品、工业、医学、保健食品上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主要利用其有较强的絮集、聚集作用,来减少褐藻酸钢生产过程中漂浮渣子的体积,从而增加褐藻酸钠清胶液的体积,达到提高收串的目的。 一、褐藻酸钠主要生产工艺简介 褐藻酸钠(简称胶)是由海带提取的一种亲水性胶体,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作为添加剂,在医药工业用于生产PSS(藻酸双酯钠)、牙模材料,也用…  相似文献   

3.
褐藻酸一步法脱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褐藻酸是褐藻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品(生产褐藻酸成品例外 )。褐藻胶系褐藻酸、褐藻酸与某些金属离子或有机碱类反应的生成物 ,以及褐藻酸的一些衍生物的统称。不同类型的褐藻胶有不同的用途 ,主要应用在食品、印纺、医药、化工、农药、饵料等领域。褐藻胶生产过程中的脱水是其重要的工序 ,但长期来存在劳动强度大、操作不连续、脱水时间长等问题。 80年代初 ,曾从国外引进及自行研制了一些脱水设备作为第一级脱水 ,然后将褐藻酸粉碎 ,装入尼龙袋用平板机压榨 ,并重复 2至 3遍 ,整个脱水过程持续 7小时左右。因此 ,褐藻酸一步法…  相似文献   

4.
褐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安藤芳明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病明显的海带幼苗上分离出8株褐藻酸降解菌。研究表明,8株菌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褐藻酸钠,菌株A1和A2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接种1d后液体培养基即变清。温度是该菌大量繁殖的决定性因子,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7.5。褐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0.6%时,不同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氮和铵态氮有利于菌体生长,尿素和硝酸钠抑制菌体生长;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褐藻酸钠时,菌体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褐藻中富含褐藻酸,应用酶解法制备褐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时,高活性的褐藻酸酶是所用工具酶中的主要组分。文中介绍了用硫酸铵二级盐析和透析袋脱盐从鲍鱼的消化腺中提取褐藻酸酶的方法,测定酶活力及蛋白含量,检测该褐藻酸酶对海带细胞的解离效果。结果显示,该褐藻酸酶比活力为12 U/mg,酶活力单位为34 U/m L,得率为1.4%。用含此褐藻酸酶的酶解液解离海带细胞,酶解3~6 h内可得到游离单细胞及原生质体的数量在3×105~6×105个/g。该褐藻酸酶解离海带细胞效果显著,且本方法简单、快捷且经济。  相似文献   

6.
乔奎蕴 《水产科学》1989,8(3):31-33
褐藻胶是一种多糖,为线性长链聚合物,一般是指褐藻酸的多种盐类。目前世界各国生产最普通的,用途最广泛的是褐藻酸钠,它的分子结构是由甘露糖醛酸(β-1.4-D Mann-uronic acid)与古罗糖醛酸(α—1.4—LGuluronic acid)构成,在线性分子链中呈不规则的嵌段性排列,其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产褐藻胶工艺过程中,褐藻酸的脱水方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褐藻酸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的褐藻酸螺旋脱水机,同国外同类设备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新颖性。该设备除了供生产褐藻胶行业使用外,还可用于造纸、食品、污水处理等行业。  相似文献   

8.
褐藻酸钠(Na—Alg)主要是由海带等褐藻类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轻工业等方面。目前,我国对褐藻酸钠的卫生等指标有所要求,但还没有一种完整的方法来测定褐藻酸钠的纯度。为此,笔者设计了测定褐藻酸钠纯度的实验仪器装置和实验方法。供褐藻酸钠的生产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粒化固体鱼油加工新工艺——喷雾定型固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微粒化固体鱼油加工新工艺——喷雾定型固化法的主要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该工艺以食用褐藻酸钠作为鱼油的壁囊材料,用氯化钙溶液作为定型液,将均质的鱼油褐藻酸钠混合液用喷雾法喷入氯化钙溶液中定型,经水洗、烘干后得到微粒化固体鱼油。  相似文献   

10.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材料,选用5株感染能力较强的褐藻酸降解菌作为致病菌,研究了活性氧(ROS)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1)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活性氧的产生具有普遍性。(2)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随着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活性氧的产生速率逐渐降低。说明活性氧的产生是海带在褐藻酸降解感染早期启动的反应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工厂褐藻胶生产过程中,褐藻胶粘度逐步下降情况的调查结果,指出褐藻胶分子降解最严重的是在中和之前的褐藻酸状态和随后的烘干过程,并对于防止粘度严重下降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褐藻酸钠(Na—Alg)主要是由海带等褐藻类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轻工等方面。目前,对褐藻酸钠的出口,外商不但要求对其卫生等几项指标进行测定,而且还要求测定其纯度。但是,我国目前对褐藻酸钠的卫生等几项指标有所要求,对褐藻酸钠的纯度却未加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完整的方  相似文献   

13.
褐藻酸钠可食性膜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原材料,通过混合水平正交试验,使用溶胶、混胶、脱气、倒胶、钙化、干燥工艺制备可食性膜,研究了不同褐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配比、溶胶温度、氯化钙质量浓度、钙化时间、褐藻酸钠质量浓度以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10mg/mL褐藻酸钠和50mg/m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质量配比1∶1混胶,10mg/mL的氯化钙钙化10min;所得膜的厚度为0.14mm,抗拉强度为2.97 MPa,透光率为64.09%,干燥质量损失率为9.97%,人工胃液崩解时间超过24h,人工肠液崩解为2.07h。本工艺较为简单,成膜性较好,为进一步制备植源性空心硬胶囊壳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利用其降解海带和裙带菜的方法及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更易降解嫩海藻,其降解能力与菌液或酶液的pH、盐度有很大的关系,先培养细菌离心后降解海藻、培养细菌后不离心降解海藻、培养细菌与降解海藻同时进行这三种方式对海藻都有降解能力,但效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染实验,确认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配子体克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观察了对其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侵染的现象,并研究了抗生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和褐藻酸降解菌的作用,发现0.5-100mg/L青霉素对配子体克隆细胞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实验范围内各浓度青霉素对褐藻酸降解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其中100mg/L青霉素10d内可将褐藻酸降解菌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的1/20以下,可作为海带配子体克隆保存中有效的抑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褐藻酸纤维的半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养殖是我国海藻养殖中最大的养殖业,其产量已进入世界第一位。我国养殖的海带除供食用外,主要是用作为提碘的原料。在提碘过程中尚联产有大量褐藻酸与甘露醇。十年来,我们除研究制碘流程的改进外,还研究如何推广使用这两种联产品。褐藻酸纤维是其中的一种。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Speakman研究褐藻酸纤维有进展,并取得专利。此后,二十年来,曾不断有许多文献与专利提出有关这一产品的制造方法;英国的Courtauld公司还有产品出售,且列举了其产品的主要规格。褐藻酸纤维具有遇水易溶,近湿发粘,不  相似文献   

17.
以海带为材料,研究了活性氧(ROS)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①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海带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海带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始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5).②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海带维持着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较高的抗性,而且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2个品系相比,海带No.1的抗性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1).③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后期,海带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加剧,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显著降低,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海带 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脱酯化作用都远远高于海带901;相反,海带No.1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明显低于海带901(P<0.05).指示在感染的早期阶段,活性氧的产生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后期阶段,活性氧的产生又大大降低了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海带在感染的早期维持较高水平的抗氧化能力,而在感染的后期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是活性氧表现出双重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瑜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22,46(12):2452-2466
为了弥补传统上海熏鱼的不足,实验以大口黑鲈替代草鱼制作上海熏鱼,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改良上海熏鱼的加工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别测定油爆后的上海熏鱼、用油爆后浸渍液(仅由酱油、白砂糖和植物油组成)处理的上海熏鱼、上海熏鱼成品(油爆后浸渍液由酱油、白砂糖、植物油、食用盐和香辛料组成)中的挥发性风味活性物质,通过GC-MS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上海熏鱼的主要风味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呈味核苷酸。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油爆时间6 min,油爆后浸渍液中酱油/白砂糖=4∶3。3个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37、47和55种,其中醛酮类、醇类、烃类、芳香类和含氮含硫类物质是上海熏鱼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肌苷酸是主要鲜味核苷酸。研究表明,高温油爆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热降解、脂肪酸氧化有助于去除鱼腥味,形成上海熏鱼的特色风味。浸渍和油爆是提高鱼肉制品品质的优良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海带为原料提取海带粗提物,以褐藻酸钠制备古罗糖醛酸寡糖与甘露糖醛酸寡糖,研究比较海带粗提物、褐藻酸钠、古罗糖醛酸寡糖、甘露糖醛酸寡糖及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吸湿、保湿性及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海带粗提物、褐藻酸钠、古罗糖醛酸寡糖及甘露糖醛酸寡糖具有较高的吸湿性与保湿性,且古罗糖醛酸寡糖、甘露糖醛酸寡糖、褐藻酸钠及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裙带菜褐藻酸钠对饮食性高血脂的影响,从裙带菜中提取褐藻酸钠,经DEAE-Sepharose FF、Sepharose 4B纯化;以高脂乳剂对小鼠灌胃,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再给小鼠灌胃褐藻酸钠溶液,研究裙带菜褐藻酸钠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LDL-C/H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HDL-C/TC)水平显著降低,成功建立起高血脂模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血清的TC、TG、LDL-C和LDL-C/H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和HDL-C/TC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裙带菜褐藻酸钠具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