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间条件下转玉米C4型PEPC基因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琼  许为钢  李艳  齐学礼  胡琳  张磊  韩琳琳 《作物学报》2011,37(11):2046-2052
为了检验转PEPC基因小麦是否具有C4光合生理特性,以转PEPC基因小麦和对照周麦19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抽穗期、开花期、花后第7天和花后第15天测定其单株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单位日光合总量分析, 并且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单株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日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花后第15天测定其单株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在成熟期调查了单株产量性状。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在4个测定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尤其在花后第15天,单位日光合总量较对照提高29.1%和23.3%,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增加,胞间CO2浓度降低;花后第15天12:00与8:00相比,转PEPC基因小麦的Fv/Fm、qp、NPQ、ΦPSII的变幅均小于对照;单茎重、千粒重、单穗重和收获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转PEPC基因小麦材料在田间条件下光合特性明显优于对照,且具有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延缓叶片衰老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的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育后期低钾胁迫对不同自交系叶片持绿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激酶(NADK)活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耐低钾玉米延缓叶片衰老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持续到生育后期,90-21-3与D937相比,叶片持绿时间长,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叶片净光合速率(Pn)高;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上升幅度小;FPSII、Fv、Fm高,而Fo明显低;PEPC和NADK活性高;MDA含量上升缓慢且维持较低水平;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相对较高。低钾胁迫下,90-21-3自交系延缓叶片衰老的原因可能为持绿性较好,延长了叶片功能期;光合能力强,受光抑制程度较轻;NADK活性稳定,为光反应提供电子受体NADP,同时PEPC活性较高,暗反应又能固定相对较多的CO2,从而保证了CO2的供应;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协同,使90-21-3自交系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同时抗氧化酶又具有较高的活性,可有效清除活性氧。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肥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剑叶光合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选用氮肥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研究225 kg hm-2施氮条件下水稻剑叶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氮肥利用效率、水稻结实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齐穗后,氮高效基因型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净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中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II的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表明,齐穗后不同时期,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净光合速率、剑叶的光合功能期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值(Fv/Fm、Fv/Fo、ΦPSII、qP、qN)与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结实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由此说明,与氮低效基因型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水稻生育后期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较长的光合功能期;同时,其PSII反应中心更加稳定,具有更大的光能转化为电化学能的潜力,非光化学猝灭对光合机构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因而,其在促进植株光合物质积累,提高结实性的同时能通过地上部与地下部的调节反馈增强植株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及820 nm吸收参数,比较了小偃54 (XY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41 (XY41)和小偃81 (XY81)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差异。在开花期,4个品种(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基本表现为杂交后代高于双亲,且以XY81最高;8602品系的光合速率(Pn)和羧化效率(CE)最高,XY41品系的气孔导度(Gs)最低,而XY54品种的CE最低。4个小麦品种(系)的胞间CO2浓度(Ci)、K点可变荧光(FK)占FJ–FO荧光振幅的比率(Wk)、光系统II(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概率(Ψo)、电子从系统间电子传递体传递给光系统I(PSI)受体侧电子受体的概率(δRo)、820 nm相对可变透射光(ΔI/Io)、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猝灭(NPQ)无显著差异。小麦开花后,XY54的叶绿素含量、Pn、Gs、CE、Fv/Fm、δRo及ΔI/Io的下降幅度和Wk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其他3个品系,但Ci、Ψo、ΦPSII和NPQ与其他3个品系没有显著差异。8602和2个杂交后代的上述参数的变化趋势在整个发育期内基本相同。以上结果表明,与XY54相比,XY41和XY81的光合下降幅度较小,可能与它们的光合暗反应能力不同有关,而不是三者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及光反应的能力不同所造成,杂交后代XY81和XY41可能遗传了8602品系较高的光合暗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苏家秀  谭学林  徐津  李伟华  海梅荣  王婷 《作物学报》2011,37(11):2075-2084
滇I型不育系和保持系是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技术体系之一。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79对滇I型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及保持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结果表明,不育系间及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在3个叶位上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基因型间的这种显著差异为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基础。同一叶位上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除SPAD值外,其他光合参数值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育系的SPAD值显著大于保持系。叶绿素相对含量不是粳稻提高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滇I型细胞质对光合作用没有负效应;利用滇I型细胞质转育的不育系的叶绿素含量很可能有所提高。基于剑叶光合参数值对保持系及不育系的聚类,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分别分为高和较低光合速率的类型。本研究为滇I型不育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作为杂交粳稻高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按照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20个普通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系统测定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旗叶的6个光合碳同化相关性状,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并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杂种优势值因组合、性状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光合碳同化性状与穗长和有效穗数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其他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作物籽粒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灌浆中期,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主茎穗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可能是小麦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糜子植株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晓敏  张永清 《作物学报》2012,38(8):1513-1521
选取耐旱性不同的糜子品种陇糜4号(强抗旱)、晋黍7号(旱敏感)和5283黄(中等抗旱),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调查不同水分处理对糜子苗期主要性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各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根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且陇糜4号的降幅小于5283黄和晋黍7号。(2)水分胁迫下,3个品种的固定荧光值(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qN)均显著增加,在重度胁迫后,陇糜4号、5283黄和晋黍7号的Fo值分别比对照增加24.6%﹑34%和40.8%,qN值分别增加0.956、1.083和2.183,且表现为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的增加幅度大于强抗旱品种陇糜4号;各品种的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值均因水分胁迫而降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时,与正常灌水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降幅以晋黍7号>5283黄>陇糜4号。(3)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均因水分胁迫而下降,强抗旱品种陇糜4号各值的变化幅度均小于中等抗旱品种5283黄和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表明陇糜4号的光合参数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最小,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和较强的光能转化能力是陇糜4号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特性。(4)水分胁迫导致糜子叶片对强光的敏感性增加,干旱和光抑制对光系统II造成的叠加伤害随干旱加重和品种抗旱性减弱而加剧,因此,对强光下的糜子幼苗应及时补水,以避免干旱和高光强的叠加伤害。  相似文献   

8.
两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恢复系缙恢10号为对照,对它的两个叶色突变体ygl5和pygl1在孕穗期的光合、荧光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数量明显少于对照,叶绿素含量也大幅下降,其中ygl5表现为叶绿素总体缺乏,pygl1表现为叶绿素b严重缺乏;ygl5和pygl1的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而CO2饱和点、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则低于对照;其Fv/Fm、ΦPSII和qP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突变体ygl5和pygl1具有较高的光能捕获效率和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
沼液与尿素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9年度,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沼液与尿素氮肥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品种温麦28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基施沼液的基础上追施尿素,提高叶片PSII潜在活性(Fv/Fo)、PSII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其PSII量子效率(Φ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尤其是基施25%沼液氮+追施75%尿素氮处理,光合功能强,籽粒产量最高,2007—2008年度达8 277.90 kg hm-2,2008—2009年度为7 318.07 kg hm-2。整个生育期单施沼液处理使小麦营养生长过旺,荧光参数变劣,光合速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单施尿素氮肥处理Fv/Fo和Fv/Fm在开花期前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开花期后不再延续前期优势,ΦPSII和ETR参数年度间存在差异,qP值持续低于基施沼液追施尿素的配施处理,而qN值表现相反,荧光参数间不够协调,产量较基施沼液追施尿素处理降低,而较单施沼液处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 (抗旱性强)和陕单902 (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抗旱池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对吐丝期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产量分别降低39.10%和44.87%;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升后降。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光化学猝灭(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升高;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升高。说明吐丝期干旱胁迫增加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率)及其对籽粒转运的贡献率;但郑单958受干旱影响程度小于陕单902。说明抗旱品种郑单958具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这可能是其在干旱胁迫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棉花正反交组合F1代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以美国抗虫棉品种A1~A6为父本,国内常规棉品种B7~B12为母本,得到正交组合36个;以B系列为父本,A系列为母本,得到反交组合36个。2002年在湖南长沙、宁乡、南县、澧县4个实验点进行组合F1代产量、纤维品质、抗虫性等性状的正反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纤维品质在正反交间无差异,棉花纤维品质性状遗传为非细胞质遗传;无论是子棉产量还是皮棉产量,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1代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在构成产量的各个因子中,铃重在正反交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从抗虫性方面看,正交组合的抗虫性稍好,其中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正反交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响应规律,为水稻高产稳产、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在盆栽土培条件下,研究了5种1,2,4-三氯苯(TCB)浓度(0、10、20、40、80 mg kg-1土)对2个水稻品种(宁粳1号,敏感;扬辐粳8号,耐性)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CB的影响品种间差异显著。低浓度TCB (10 mg kg-1)下,扬辐粳8号的株高、鲜重和产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qN略有升高,但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而Fv/Fm和Fv/Fo略有下降;宁粳1号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ΦPSII、Fv/Fm、Fv/Fo、qp和产量略有下降,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在20 mg kg-1 TCB处理下,宁粳1号的光合参数、产量、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均显著降低,而扬辐粳8号略有降低,表现出较强耐性;在中高浓度TCB (40 mg kg-1,80 mg kg-1)处理下,2个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株高、鲜重和产量均受显著抑制,且以宁粳1号的降幅较大。TCB对水稻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不仅与其浓度有关,且存在显著品种差异,耐性水稻品种表现出低浓度TCB处理对其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其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高浓度TCB处理时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受胁迫程度小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华贵  杨焕文  饶勇  杨斌  朱英 《作物学报》2013,39(3):520-529
调查油菜自发黄化突变体(NY)、野生型(NG)及其正反交后代材料(F1和rF1)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农艺性状,分析五叶期各参数的变化规律。表明,突变体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均大幅减少,其中叶绿素b减幅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但气孔导度与野生型等相当,表明光合速率不受气孔限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暗呼吸速率与野生型等相当,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显著降低;CO2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羧化效率均显著降低,CO2饱和点则显著升高;突变体的荧光参数,包括Fo、Fm、Fv/Fm、Fv'/Fm'、ΦPSII、qp、NPQ和ETR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低,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突变体的黄化持续时间较长,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较大,单株籽粒产量只有野生型的57.09%,但与正常材料组配F1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1、F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1代LAI具有超亲优势,冠层光截获率具有中亲优势; LAI和冠层光截获率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性,而MTA受到父本的显著影响。F2代冠层结构主要受F1代相关指标和衰退率的影响,LAI中亲优势减小了衰退率; 杂交棉F1代光合物质积累主要受亲本参数和超亲优势的影响,F2代主要受F1代参数的影响。杂交棉光合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和直线增长期开始时间较晚,直线增长期及活跃增长期较长,最终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较高。杂交棉F1代具有明显的光合生产和产量优势,F2代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以选择具有优化冠层结构的亲本为基础,组配具有较大MTA的父本和较大LAI的母本,有利于改善杂交棉光合性能,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为杂交棉高光效组合的选育及提高F2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synthetic,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newly developed CMS cotton hybrids (H1, H2) and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currently planted hybrid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rs (C1, artificially produced hybrid CCRI 29 and C2, conventional cultivar CCRI 12) under the field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n, Fv/Fm, ΦPSII and qP of hybrid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1 and C2. Furthermore, heterosis was found on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in hybrids over their parents at the first four growth stages, while only heterosis over mean of parents (HOMP) was detected i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t was clearly shown that one male-sterile line M2 was higher than the hybrids in Fv/Fm, ΦPSII and qP over all growth stage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P < 0.01) were found between LAI or Yield and Pn, Cs, Tr, Fv/Fm, ΦPSII, or qP, whil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Ci and LAI or Yield, and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qN and Chl a, Cs and qP were fou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CMS hybrid cottons showed better potential to maintain relatively higher photosynthetic ability during the growth,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d lint yield.  相似文献   

16.
通过29个陆地棉品种(系)表型性状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分析,依据遗传距离大小在不同类群中选择了8个遗传背景差异不同的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了28个组合,开展了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杂种F1、F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及其中亲优势均与表型及SSR标记遗传距离正相关,其中杂种F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2种遗传距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断裂比强度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达显著水平;伸长率的杂种F1、F2表现及其中亲优势均与表型及SSR标记遗传距离负相关,其中杂种F1伸长率与SSR标记遗传距离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与遗传距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纤维品质性状,均与对应遗传距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拟合的曲线模型.这些显著或极显著的纤维品质性状,可在育种实践中为利用杂种优势改良棉纤维品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高品质陆地棉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品质棉与高品质棉、常规品质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类杂种的子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高×高杂种的株铃数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高×常抗杂种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两类杂种的纤维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但显性效应对纤维长度也起较大作用。高×高杂种的F1子棉产量和株铃数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高×常抗杂种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两类杂种的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具有较小的正向平均优势,比强度具有负优势。高×高杂种可以在保持亲本良好品质的基础上,利用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正向超亲优势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强光高温同时作用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齐学礼  胡琳  董海滨  张磊  王根松  高崇  许为钢 《作物学报》2008,34(12):2196-2201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豫麦49、郑麦9405、周18为试材,用强光(1 900 μmol m-2 s-1)、高温(35℃)同时处理材料3 h,研究了高光强和高温共同合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郑麦9405和周18的光饱和速率、饱和光强均高于藁城8901和豫麦49,郑麦9405的表观量子效率也最高。强光高温处理使藁城8901、豫麦49和周18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较对照大幅下降;郑麦9405的Pn、Gs也出现了下降,但降幅最小,Pn仍保持11.6 μmol CO2 m-2 s-1,Tr较对照略有上升;4种基因型小麦的Ci未较对照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4个材料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开放的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作用光下光系统II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上升;其中郑麦9405的各项荧光参数均较高。研究表明,小麦旗叶对强光高温的适应性存在品种间差异,郑麦9405的耐强光高温特性优于其他3品种;强光高温下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大的NPQ可能是郑麦9405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对棉花生育后期叶片与苞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46号棉花品种,设置2个膜下滴灌量处理,测定棉花叶片和苞叶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荧光参数等相关光合生理指标,探讨生育后期棉花叶片与苞叶光合能力的差异及对滴灌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间,高温强光下苞叶最大羧化速率与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比值(Jmax/Vc,max)较高,气孔导度(Gs)较低。棉花生长发育后期,苞叶面积、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PSII)、Rubisco含量显著低于叶片,但随着生育进程降幅显著低于叶片。与常规滴灌处理相比,节水滴灌处理棉花叶片含水量降幅显著高于苞叶;叶片叶绿素含量、Pn和Rubisco含量显著降低,而苞叶的变化不显著。棉花生育后期苞叶面积、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n、ΦPSII、Rubisco含量的稳定性高于叶片,表明生育后期叶片衰老较快,但苞叶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光合能力,对光合物质的贡献逐渐增大,常规滴灌下达7.22%~8.83%,节水滴灌下达10.24%~1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