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乡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院新商科人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村地区新商科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乡村产业振兴所需的电商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农村新商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偏弱;学院新商科人才的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亟须以精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为导向,明确涉农产业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需要新型“三农”人才的智力支撑,农业高职院校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专门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必须审时度势,诊视问题,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具有逻辑一致的可能,但地方本科高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存在失调现象,两者之间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数量不匹配,学生就业能力与乡村基层实际需求错位,无法有效满足未来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体现为构建“三融三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企业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地方本科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涉农人才的保障,人才要素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目前涉农产业人才的“供给—需求”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涉农人才供给服务机制不健全、高水平涉农产业人才引入困难、涉农企业的人才管理水平不高等。本文引入共生理论,从完善涉农人才供给服务机制、拓宽人才招募渠道、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化涉农产业人才的供需对接机制,以期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点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有效举措。农业高校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具有独特优势,也是使命所在,应为乡村人才振兴发挥好人才培育功能。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冲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不契合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农业高校亟需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结构;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完善保障措施;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思想转变;促进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机能共生,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是关键,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是新形势下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该文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人才需求和培养途径的探索,以期高校能发挥主动性,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三高四新”战略是当前湖南省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指导方针,构建功能完善的产业人才服务机制和培养优秀产业人才,是“三高四新”战略下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目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人才供需、服务质量、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阻滞。通过明确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完善人才保障措施,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农业产业人才培养能力,进而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服务机制,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振兴的关键是要将人才的内培外引相结合,因此,乡村人才引进是人才振兴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当前人才振兴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训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不充分、高校人才对乡村就业理解不客观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振兴战略的推进。为此,在新形势下,针对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提出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强化高校人才振兴乡村意识等对策,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快高校院所农业科技人才向乡村良性流动,构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高校院所农业科技人才向乡村流动的重大意义,并以人才供需两端为研究视角,对江苏省高校院所农业科技人才流动情况进行实证调研,结合典型省份相关政策实施,提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向乡村良性流动的政策建议:健全人才精准选派机制,提高人才供需匹配度;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彰显人才服务成效;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干事热情;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完善人才派驻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高质量人才队伍能够促进乡村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协同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当前,部分乡村存在的基层部门履职能力不足、资源要素匮乏、有关人才政策体系不完善、培养机制相较滞后等问题,不仅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也阻碍乡村工作的全面发展。应通过加强基层部门能力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等举措提升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更好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孙翠萍  丁莹莹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80-183+187
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涉农人才的支撑。这是时代交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命题。面临当下高校人才培养与涉农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潍坊科技学院应积极依托学校“大农科”办学优势、“寿光模式”地域特色以及“产学研”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案例院校的办学资源优势,本文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双基双能”实践能力体系构建、“三层三阶”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搭建等改革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分析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发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才培养法律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师资水平不高;人才供给渠道不畅通等.针对上述问题,从涉农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对策与政府主导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2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乡村振兴中面临人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健全、人才引进的机制不完善和乡村政府对人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各方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乡村引进人才的激励制度、扩宽引进人才的发展平台、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向农村回流,从而增强乡村人才的内生力,加强乡村建设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涉农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学生不愿学农、不能务农、不甘事农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构建‘校企同培’一体化育人格局,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进三位一体”“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技术人才定制化培养”“健全“五育融合”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评价改革”的措施,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茶艺与茶营销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决定增补的中职学校新专业,属于旅游服务大类,该专业的设定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完善我国茶艺人才培养链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意义重大。中职学校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为全方位培养茶行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出“校企深度合作+产业学院共育+行业推动引领”三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背景的,能服务地方产业的茶艺与茶营销专业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也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但当前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林高校作为培养涉农人才的重要力量,具有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鉴于此,本文从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分析了农林高校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剖析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供需不匹配、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并从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路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和塑造实践创新能力、主动对接人才市场需求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农林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振兴,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振兴。青年人才能够为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提供动力之源和智力保障。但目前乡村中还存在着农村发展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产业落后无法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有待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青年人才回乡的脚步。应进一步从改善乡村环境、壮大乡村产业、健全人才政策方面发力,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化带来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民增收、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短缺等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涉农高职院校完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涉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为服务“三农”提供优质资源、助力国家优化农业人才配置、加快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梳理了涉农高职院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与乡村人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乡村产业布局不平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乡村振兴理念不契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发展新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服务“三农”情怀;搭建校地教学平台,健全激励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推动涉农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人才培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是新形势下对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型农业技术人才需求和培养途径的探索,以期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能发挥主动性,不断创新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