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厦门岛为研究区域,对厦门市1997年以来城市基准地价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选取15个影响厦门基准地价变化的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厦门市基准地价变化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引起基准地价动态变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产业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张掖市1997年以来城市基准地价的动态变化为依据进行分析。采用内部结构比率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张掖市基准地价变化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引起基准地价动态变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产业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3.
根据天水市秦州区2007年和2013年基准地价的更新成果,通过计算同级各类地价比率指数、同级各类地价环比指数、同类各级地价比率指数、同类各级地价环比指数在内的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关系,并在计算结果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天水市秦州区基准地价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州区各类用地的地价均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各级土地均为商业地价大于住宅地价大于工业地价;居住用地价格近些年增长较快,尤其在Ⅰ、Ⅱ级地上;工业用地的Ⅴ、Ⅵ级地价较其他级增长显著,反映出秦州区工业向城市周围转移的趋势.主成分分析中第1、第2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6.263%,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6.768%,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496%.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天水市秦州区基准地价动态变化的主要内在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完善度和交通便捷性.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安徽省粮食生产态势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8—2012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综合系统驱动因子(又分为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现代化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田水利驱动因子、政策引导驱动因子5类)、社会—自然综合引导驱动因子、自然驱动因子3个方面。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出了从耕地、水资源、技术、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着手保障安徽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阴、涟水2000~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数量变化入手,比较分析了两县市耕地动态变化的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研究了两者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比较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异同,以期为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湖北省各县、市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50年代以来稻田面积变化的总体情况、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田面积经历了从增长到减少的5个阶段;对各县、市的稻田面积变化运用GIS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部江汉平原地区相对变化率较小,而鄂西北、鄂北、鄂西南和鄂东的部分地区相对变化率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影响湖北省稻田面积变化的7个影响因子分别归纳为经济发展动态、人口增长压力和生产力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三大类因素.从单个因子看,GDP.人口数量和稻田单产是影响稻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对丰顺县汤坑沙田柚螨类发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应用药纸捆绑防治沙田柚红、锈蜘蛛效果明显,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利用1990、2000、2006和2011年遥感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近20年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首先对1990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斑块,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样本数据矩阵;然后提取变化图斑对应驱动因子的栅格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土地利用转换类型与驱动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定量阐释了各类型土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距海岸线的距离、人口密度是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为到城镇的距离、交通密度和GDP密度.  相似文献   

9.
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如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耕地定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丰顺县耕地质量总体一般,质量最优的1级耕地以及较次之的2、3、4级耕地质量面积依次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7.06%、39.11%、31.62%、12.21%。同时,应用层次聚类法对耕地定级划分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全县耕地面积和耕地定级评价单元数划分的正确率分别达到87.68%、87.17%。  相似文献   

10.
以2001、2006年石家庄市基准地价为例,利用MapGIS的图形处理和库管理2个模块,将各用地类型更新前后的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图进行叠加分析,提取级别变化图斑并赋级别属性,客观准确地分析基准地价更新前后的变化幅度.并结合图表进行综合研究,归纳总结基准地价动态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4-2015年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巨额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重要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处于动态平衡过程,经济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该文研究2004-2015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变化规律,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索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拥有量、交通投资、道路通车里程和直接财产损失等因素变化对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汽车拥有量、交通投资、道路通车里程等影响因素变化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道路交通投资和道路通车里程增长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率呈负相关,而汽车拥有量与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增长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黄威  李淑杰  刘兆顺  王楠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06-15008,15011
根据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市场历史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出让价格与相关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筛选出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为土地利用规模、城镇人口数量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以上述因素作为输入量,以土地价格作为输出量,通过历史数据训练,构建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规划期内储备土地出让价格进行预测,并综合专家咨询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土地储备成本与出让收益核算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收益率在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68.05%、70.09%、66.37%。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2009年房屋出租样点资料测算出兰州市典型繁华商业路段路线基准地价,对路线基准地价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运用平均深度百分率法建立了深度修正体系。结果表明:在兰州市商业用地Ⅰ~Ⅲ级范围内所筛选的22条典型繁华路段中,不同级别路线基准地价均略高于相对应的级别基准地价;同一级别不同路段随着距离商服中心远近距离不同,路线基准地价具有明显的差异;商业用地级别越高,路线基准地价与级别基准地价对比越明显。这充分体现了商业用地对区位条件十分敏感的特点。因此认为在今后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路线基准地价的方式来表达基准地价,精确地反映商业用地路线的价格,确保地价管理与决策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城镇化过程中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景观破碎化加剧的问题,以甘肃省广河县2011—2018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移动窗口法、样线法、灰色关联法,分析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破碎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18年耕地是广河县的基质景观,景观利用类型之间结构变化特征较明显。基于样线法确定最佳研究尺度为900 m,从乡镇尺度进行样带分析发现,乡镇集聚效应导致景观破碎化程度趋势表现为越靠近乡镇区域变化程度越大,而距离较远的丘陵山区则变动较小;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角度来看,景观破碎化整体上为递增趋势,其变化剧烈区集中于广通河谷与道路沿线周围乡镇,在空间上呈现带状延伸变化;广河县景观破碎化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发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人均GDP总值、工业总产值和交通运输业产值等5个指标是导致景观破碎化加剧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因素的影响则低于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认识耕地资源价值结构组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为研究对象,应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生物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进行核算,对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襄垣县2017年耕地资源价值为75.57万元/hm2,其中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为26.23万元/hm2,生态价值为25.4万元/hm2,社会价值为23.94万元/hm2;2)高程、坡度这两类地形因子对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大面积的矿山开采对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有一定的负面效应;3)距河流、国道、高速公路、县道的距离与耕地资源价值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距主要道路与乡道的距离与耕地资源价值呈显著负相关,距省道和铁路的距离与耕地资源价值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核算耕地资源价值,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和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2-9083,9086
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地价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对土地的经济价值及其空间分布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地价作为土地经济价值的体现形式,对土地利用规划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地价具有一致性,可以说“规划即地价”。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镇地价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统一,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三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研究以及影响集约利用水平因素的相关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定性和定量地对吉林省内全部县域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水平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吉林省县域范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量、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等因素,对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