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jinggangensis Yen)KN-16经紫外线、60Coγ射线、亚硝酸-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摇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井冈霉素A高产菌株F-101,该菌株产井冈霉素A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5%.  相似文献   

2.
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J-6(Streptomyce shygroscopicusvar. Jingganggensis Yen)进行UV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在含有菌株孢子最小抑制浓度的链霉素培养基平板上,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获得大量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筛选到突变株UN-80,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井冈霉素化学效价达15 943μg/ml,比出发菌株SJ-6提高了84.4%。该菌株连续培养5代,其化学效价基本稳定,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氮离子注入井冈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氮离子注入技术在井冈霉素产生菌高产菌株诱变中的应用。向井冈霉素产生菌注入能量10 keV、剂量15×1013个/cm2氮离子实施诱变,再生培养后单菌落接斜面上摇床进行效价测定,筛选高产菌株。结果获得诱变菌株9275#,其有效A组分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33.52%,且具有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将蜡状芽孢杆菌经NTG诱变和井冈霉素水剂长期驯化处理,再经摇瓶及平板循环驯化筛选,最终筛得1株对井冈霉素水剂具有较高抗性的菌株WR 12,其显著提高了对5%井冈霉素水剂的抗性。研究发现抗性菌株WR 12发酵初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48 h时,芽孢产量及其对井冈霉素水剂抗性达到较高值。实验室检测表明,蜡状芽孢杆菌WR 12与井冈霉素水剂对立枯丝核菌仍具有抗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10代后,各代在含10.0μg.mL-1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表明Jgm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Jgmr与Jgms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与致病力的比较结果表明,Jgmr在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核形成量均比Jgms差,两者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菌核色泽与形状明显不同,Jgmr对水稻离体叶片的致病力明显比Jgms弱.  相似文献   

6.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剂量的井冈霉素水剂、粉剂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井冈霉素水剂1 500mL/hm^2、3 000mL/hm^2、4 500mL/hm^2,药后15d校正防效分别为63.1%、65.5%、67.8%;10%井冈霉素水剂750mL/hm^2、1 500mL/hm^2,药后15d校正防效分别为65.0%、81.8%;20%井冈霉素粉剂750g/667m^2、1 125g/hm^2,药后15d校正防效分别为54.1%、65.3%。而30%爱苗乳油和43%好力克悬浮剂防治效果虽然也较理想,但成本高于井冈霉素。因此,大面积防治水稻纹枯病以井冈霉素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4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防效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0.9%。3.5%多抗霉素、25%施保克和30%爱苗,防治效果分别为45.5%、50.9%和49.1%。5%井冈霉素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 175 kg.hm-2,比对照增产6.49%。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井冈霉素的有效使用期,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水剂贮存5年(过2年有效使用期)后,对丝核菌仍然具有良好的毒力,田间试验采用7.5L·hm-2浓度喷雾,对水稻纹枯病具有5%以上防效,与保质期内10%井冈霉素水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11%井冈·己唑醇防治单季晚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11%井冈·己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等,于2009年在单季稻上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井冈·己唑醇WP防治水稻纹枯病优于生产上常用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且安全性好。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开始用药,一般发生年份,以每667m2用60g,防治2次为宜,大发生年份用药量可提高到80g左右,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曹晖  王绍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9-3361
[目的]对井冈霉素原药进行提纯,并测定其含量,以用于井冈霉素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用混合溶剂对62%井冈霉素原药进行重结晶;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测定条件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经过重结晶后的样品,其纯度提高至97.7%。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井冈霉素含量的最佳条件为:对照品为无水葡萄糖;5%苯酚溶液1.0 ml,浓硫酸用量5.0 ml,反应后静置20 min,检测波长490 nm;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993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72%,RSD为0.3628%。[结论]重结晶法可以很好的完成井冈霉素的精制;硫酸?苯酚比色法用于测定井冈霉素的含量,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可以在工业化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平菇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再生菌株培养特征,为平菇新品种选育提供创制材料及技术理论据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平菇单核化菌株,采用生物学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培养特征分析。【结果】各菌株原生质体释放量随酶解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11个菌株在酶解处理3.5 h时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可达2.12×107个/mL,占总数的的84.6%;各菌株原生质体萌发率和单核率均具有较大差异,原生质体平均萌发率为69.62%,原生质体单核率为5.74%;比较分析出发菌株与其单核菌株的菌丝长速、形态、长势等特征发现,20个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优于其出发菌株,占单核菌株的48.78%;12个单核菌株的菌丝长速显著高于其出发菌株,占单核菌株的29.27%。【结论】所有供试菌株在原生质体释放速率、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单核得率以及菌丝长速、长势、菌落形态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耐低温草菇菌株,以草菇V23、V3552为亲本,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两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耐低温的突变株;然后利用紫外灭活(20 W,30 cm,110 s)和热灭活(50℃ 3 min)的双亲灭活标记法对突变株进行化学融合,结果表明在400 g/L的PEG6000、pH 8.0、融合时间30 min和融合温度32℃的条件下融合率最高,达到0.517%, 共获得200个融合子。经过0℃低温筛选,最终获得15株草菇耐低温菌株,菌丝在0℃的耐冻能力提高了4.5倍。经出菇实验证明其子实体与出发菌株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温性,液化现象明显推迟,说明该方法筛选出的菌株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蕙兰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蕙兰无菌苗的幼叶和幼原球茎以及花蕾时的花瓣和花粉块为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商品名OnozukaR-10)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浓度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粉块和花瓣的分离条件为1.5%纤维素酶、0.3%果胶酶、11%甘露醇、酶解时间6.5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分别为4.56×106和2.12×106个/gFW。②幼叶的分离条件为1.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3%甘露醇、酶解时间20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为3.36×106个/gFW。③幼原球茎的分离条件为1.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1%甘露醇、酶解时间16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为1.87×105个/gFW。此外,花粉块与叶片的原生质体溶液中杂质很少,有利于提纯;花瓣原生质体溶液中碎屑较多,且有少量的针晶;原球茎原生质体溶液中的淀粉粒与针晶很多,非常不易提纯。因此,花粉块与叶片为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诱变结合复合抗性筛选杆菌肽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瑶  王明兹  黄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48-12550,12571
[目的]筛选杆菌肽的高产菌株。[方法]将原始菌株经活化后制备原生质体,采用紫外照射75s后再用终浓度为100μg/ml的NTG诱变通过硫酸链霉素+杆菌肽复合抗性平板筛选杆菌肽的高产菌株。[结果]经过7轮诱变,一共分离了1000个菌株(筛选过的所有菌株);最终获得C-67号高产菌株,其杆菌肽效价达到963.2957U/ml,相比原始菌株提高22.34%。C-67连续传代5次后,产量仍稳定,表明其遗传稳定性较高。[结论]原生质体诱变结合复合抗性筛选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微生物育种及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普通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甘农薯2号”、“Favorita敗ⅰ癛usset Burbank”试管苗叶片为材料来源,游离培养马铃薯原生质体。结果表明,游离前材料的低温预处理,酶解前对组织和酶液进行真空渗透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原生质体产量。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第三、四层界面的原生质体有较好的培养效果。培养液中加入10 %~15 % 的马铃薯提取液并进行愈伤组织看护培养,有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选用经高温灭活的香菇原养型双核原生质体作供体亲本 ,以带有脯氨酸( Prol)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原生质体为受体亲本 ,对其原生质体融合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两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再生率为 0 .1 0 6%,部分融合子菌丝细胞多核 ,无锁状联合。对该融合子再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再生 ,得到了具有新的生理特性的菌株材料。表明这种单双核原生质体融合是实现食用菌属间远缘杂交育种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热研8—79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橡胶树热研8-79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条件,建立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为橡胶树体细胞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橡胶树热研8-79花药愈伤组织建立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酶组合、酶解时间和悬浮细胞继代时间进行原生质体分离,采用不同培养基、看护细胞浓度和接种密度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对原生质体分裂发育的小愈伤组织进行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培养,统计原生质体的产量、分裂频率、体胚数及体胚萌发率。【结果】酶组合为纤维素酶1.50%+果胶酶0.15%+离析酶0.50%、酶解时间为12 h时,继代培养第5 d的胚性悬浮细胞达最高产量(3.6 ×107个/mL PCV);用酶解细胞和看护细胞继代培养基分别作为原生质体液体培养基和看护培养基,比使用KPR培养基更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分裂,当看护细胞浓度为5%、接种密度为5 ×105个/mL时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最高,达54%。原生质体持续分裂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增殖后经体胚发生途径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结论】通过优化橡胶树热研8-79胚性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酶组合、酶解时间、继代培养时间及看护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组成、看护细胞浓度和接种密度等影响因素,可以建立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植株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二倍体马铃薯体细胞电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双单倍体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进行自体和异体融合及对二倍体野生种S.phureja实生苗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自体融合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在交变电场中的转动电压、成串电压及细胞拉长电压无明显差异;在1 800 v/ cm的直流脉冲电压、100μs脉冲幅度下,2~3细胞的融合频率最高(24.16 %);实生苗子叶下胚轴原生质体在2 000 v/ cm、100μs的电场作用下融合频率明显高于叶肉组织,其融合频率为43.50 %;实验还显示出,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自体融合频率明显高于异体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19.
将无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enBankNo.DQ782954)与表达载体PMK4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出阳性转化子DH5α-PMK4-egls,并将提取的质粒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WB600原生质体内,获工程菌WB600-PMK4-egls。同时,通过刚果红染色和SDS-PAGE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得到了表达。通过优化培养基因工程菌,胞外上清液中的酶活力达998U,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6.0,且pH在4.5~7.5,温度在30℃~65℃范围内,可保持最高酶活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苹果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叶片酶解的酶液组成是Cellulase-Onzuka R-10 0.8%+Pectinase 0.5%+PVP 1%+甘露醇0.65 mol/L+MES0.1%;以改良MT+BA 1.0 mg/L+2,4-D 0.2 mg/L+甘露醇0.65 mol/L+Vc 5.0 mg/L+Glu 500 mg/L+CH 100 mg/L+ME 500 mg/L+Arg 50 mg/L为培养基对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固液双层培养效果较好,最适培养密度为1×105个/ml,培养1~2天原生质体变形,3~4天第一次分裂,2周分裂3~5次.平邑甜茶原生质体一个月后形成微细胞团,两个半月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组织.鲁加5号和M7均只形成7~10个细胞的细胞团,嘎拉未见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