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冰冻灾后.广西各柑橘产区对柑橘木虱越冬后的死亡率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广西冰冻灾后有虫面积缩小到1.83万hm2,同比减少63.7%,虫口密度同比减少86.4%~192.0%o抓住冰冻灾后柑桶木虱种群分布范围明显缩小、虫口基数明显降低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做好分区统一防治,对治好柑橘木虱,控制和扑灭检疫性病害柑橘黄龙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辉  李安国 《广西植保》2007,20(4):31-32
桂林市是我国著名的柑桔优势产区,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带”,2005年柑桔面积8·3万多公顷,产量105万t,产值16·1亿元,柑桔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却面临着柑桔黄龙病的严重威胁,因黄龙病毁灭的柑桔达0·4万多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柑桔黄龙病已成为桂林柑桔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柑桔黄龙病主要是通过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传播的,因此,研究柑桔木虱种群分布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对发展桂林柑桔产业有积极的意义。1柑桔木虱的危害柑桔木虱不仅是柑桔梢期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丁勇  黄明度 《昆虫天敌》1994,16(2):67-72
XRP-473是灭幼脉类杀虫剂,试验结果表明,对柑桔潜叶蛾和柑桔木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一些柑桔害虫的天敌较安全。用70ppmXRD-473防治潜叶蛾1-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8.7%和93.6%,作为对比的杀灭菊酯为22.%。用50ppm防治柑木虱初龄若虫校正死亡率91.15%,但对上述两种害虫的老龄幼、若虫效果稍差。用50ppm对脯食性天敌草蛉、蜘蛛、瓢虫捕螨田间施药试验,10天后几种天敌数  相似文献   

4.
柑桔木虱为柑桔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本文对泰和县郊柑桔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泰和县郊柑桔术虱发生已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柑桔木虱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各种低温条件下对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越冬成虫的测定结果证实:柑桔木虱能忍受10分钟-18℃左右的强低温和4小时-10℃左右的低温。其过冷却点为-17.4±2.78℃,结冰点为-15.75±2.77℃,经模拟低温测定和自然低温观察,柑桔木虱经过极端最低气温-10℃时,也不会全部死亡,说明木虱具有一定的耐寒力。  相似文献   

6.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快速、有效防治这种害虫是综合防控黄龙病的关键。目前,其防治措施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为了了解化学农药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以广东省博罗县柑橘木虱田间种群为测试对象,以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饲养的种群为敏感对照,室内测定了13种常用药剂推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 h后77.5%敌敌畏EC和5%啶虫脒EC对田间种群的效果最好,柑橘木虱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0%,48 h后两种药剂处理的死亡率已达100%;48 h后,350 g/L吡虫啉SC处理的死亡率也达93.3%;72 h后,20%丁硫克百威EC、30%噻虫嗪SC、12%高氯·毒死蜱EC、45%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处理的死亡率也达90%以上。两个种群相比,所有药剂在相同时间对敏感种群的防治效果都高于田间种群。其中,用20%甲氰菊酯EC、30%噻虫嗪SC、45%毒死蜱EC、25 g/L联苯菊酯EC、99%矿物油EC等5种药剂处理,24 h后田间种群的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敏感种群;48 h后除上述药剂外,4.5%高效氯氰菊酯ME处理的校正死亡率也显著低于敏感种群。72 h后,4.5%高效氯氰菊酯ME、25 g/L联苯菊酯EC、99%矿物油EC处理的校正死亡率依然显著低于敏感种群。说明田间种群对以上药剂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发现,采用此测定方法22.4%螺虫乙酯SC对田间种群和敏感种群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彻底清除柑桔黄龙病树,是防治柑桔黄龙病传播的强制性措施之一.对柑桔黄龙病树的处理,要求先喷农药防治柑桔木虱后,再挖除病树.  相似文献   

8.
在京郊有机梨园中国梨喀木虱越冬代成虫和1代若虫发生关键时期,以石硫合剂和苦参碱为主要防治药剂,混配一定比例的烟草浸提液,调查和分析了混配制剂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越冬代成虫,45%石硫合剂结晶与烟草浸提液2∶1混配后,药后7d防治效果由仅使用45%石硫合剂结晶的45.23%提高到67.16%;对第一代若虫,0.5%苦参碱与烟草浸提液4∶1混配后,药后7 d防治效果提高了14.23%。试验结果证明,在石硫合剂和苦参碱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烟草浸提液可提高梨喀木虱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若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佩璋 《广西植保》2007,20(3):28-29
柑桔是桂林市的重要的经济果树,2005年全市共有水果面积19·30万ha,其中柑桔类面积8·46万ha,占全市水果面积的43·83%,产量106·95万t,产值203 191万元。柑桔生产,给我市农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对农民脱贫致富,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在桂林市柑桔园发生为害十分严重,由原来的局部发生转为普遍发生,其发生为害程度已不亚于柑桔红蜘蛛。柑桔粉虱主要以成虫、幼虫为害春、夏、秋各次新梢叶片及果实,群集在叶背及果实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退绿变黄,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引发煤烟病,叶片受…  相似文献   

10.
柑橘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最主要的虫媒介。为探索杀虫剂环氧虫啶对柑橘的安全性、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等,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虫剂防治梨木虱》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虫剂防治桔全爪螨》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25%环氧虫啶可湿粉剂对柑橘木虱有较好的防效,用4000倍~2000倍液于柑橘木虱若虫发生始盛期施第一次药,连续施2次药(间隔期为15d),第一次药后7d的虫口减退率达59.17%~82.94%,防效达55.22%~80.46%,第二次药后5d的虫口减退率达78.33%~90.87%,防效达83.75%~93.39%,第二次药后15d的虫口减退率达82.50%~100%,防效达89.62%~100%。  相似文献   

11.
锈色粒肩天牛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和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和市容景观。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分布、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从孕穗末至齐穗期如遇上连续阴雨天,稻曲病大发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抓住施药适期,选用高效、内吸、广谱、环保型农药,进行3~4次防治,可有效防控病虫危害,达到节本增效、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森林林隙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马栏林区林隙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 m2和40~60 m2居多,其中40~60 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最大.林隙的年龄结构是中前期和中后期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2.31%和38.46%.林隙形成方式以砍伐树桩占的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现有的林隙大多是人为干扰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中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株数相对较多,且主要是由中小径级的树木构成.不同大小林隙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表现为:乔木层面积为40~60 m2时其多样性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面积均为20~40m2时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最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在林隙发育到中后期时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连续干旱对土壤干层深度及植物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以绥德县为基点,分析研究了陕北1997-2001年连续五年,由于降水总量少,有效性差,气候变暖,以及沙尘暴频率加快,使年内时段干旱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造成草地,农耕地0-100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4.2%(干土重),林地0-180cm内仅3.6%,刺槐林地0-500cm平均仅4.2%,其直接后果是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日益严重,导致群落衰败以致大片死亡,但还有些植物经过灾变的考验,表现出高度抗旱耐高温特性,为我们以后防旱抗旱,退耕还林(草)及作物布局对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对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明确广东、海南荔枝采后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和危害情况,从两省荔枝主产区取果,在常温贮藏条件下观察荔枝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及其对荔枝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采收后在28℃下贮藏,炭疽病、霜疫病和酸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5.3%、6.5%和8.2%。炭疽病在采后3—4天开始表现症状,7天后发病率为60.8%~100%,9天后发病率为83.1%~100%,该病害是引起荔枝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潜伏侵染。从幼果果皮上可分离出潜伏侵染的炭疽病菌,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达到90%左右。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较高的荔枝果实。其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褐变腐烂较快,贮藏效果较差,即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防治效果也不明显。采收时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草坪的病害种类调查表明:草坪的病害主要是由丝核菌属。腐霉菌属、镰刀菌属引起的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和镰刀枯萎病.在初筛的基础上进行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供试的3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噁霉灵和多菌灵次之,而三唑酮对于立枯丝核菌的抑制较强,甲霜灵(该药不宜使用单剂,易产生抗性)时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抑制较强。  相似文献   

19.
20.
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陆湖泊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几十年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出现了面积萎缩和水位下降,有的水位和面积保持稳定,有的消失;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此,研究其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对更好保护内陆湖泊,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58-2000年流域降水和温度的资料和灌溉引水量的资料,采用年代对比、距平百分率、滑动平均曲线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和青海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