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扦插密度及采收期对蒌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扦插密度及采收期对保护地蒌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扦插密度和采收期调节可以控制保护地蒌蒿群体大小和个体生长量,适当扩大扦插密度和延迟采收是保护地蒌蒿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蒌蒿的扦插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ez)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茎杆作蔬菜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1].一般每年3~4月上市,是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保护地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2].为大量繁殖这种野生蔬菜,促进蒌蒿在北方的人工保护地栽培,特进行了蒌蒿的扦插繁殖研究,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ez)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一般每年3~4月上市,是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保护地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在试验中发现,蒌蒿的嫩枝在水中很容易生根,为此以土壤扦插为对照,研究了蒌蒿嫩枝在水中扦插的可行性,为蒌蒿在北方的推广提供新的繁殖途径。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嫩茎为主要食用器官。近年来,武汉市、南京市、江西省及安徽省等地开展了蒌蒿的人工栽培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蒌蒿人工栽培历史较短,国内对蒌蒿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扦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很有必要。笔者对不同品种、不同扦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蒌蒿的高效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矮壮素(CCC)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为探究其在特色水生蔬菜蒌蒿上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4个矮壮素浓度水平(0、150、300、450 mg · L~(-1)),研究矮壮素在蒌蒿上的消解规律以及对蒌蒿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在蒌蒿上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茎秆中的半衰期仅为6.9~9.1 d,降解速率明显大于叶片。苗期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采收期所有茎秆均安全合格,但叶片除低浓度(150 mg · L~(-1))处理外矮壮素残留量均超标。随着矮壮素施用浓度的增加,蒌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茎秆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植株矮化程度加剧,但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150 mg ·L~(-1))矮壮素处理对采收期的蒌蒿植株矮化作用不显著,单株茎鲜质量和叶鲜质量分别为57.5 g和45.0 g,产量较不喷施矮壮素处理提高了13.5%,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了49.4%。综上,低浓度(150 mg · L~(-1))矮壮素在食茎类蔬菜蒌蒿的种植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蒌蒿的采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蒌蒿别名藜蒿,是每年3~4月上市的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云南省早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中滇中和滇西地区栽培较广。产品除供应本地区外,已开始外销创汇。蒌蒿的人工栽培,以往都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状茎扦插繁殖,大面积栽...  相似文献   

7.
蒌蒿,又名藜蒿、芦蒿、香艾、水艾等,为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芦蒿本是野生,现作为一年生蔬菜冬春季保护地栽培,上市期比野生采集提早4个月,667 m2产值超万元.蒌蒿以鲜嫩茎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蒌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平抑肝火,可治胃气虚弱、浮肿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蒌蒿的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冬春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8.
丰硕 《西南园艺》2002,30(2):41-41
藜蒿(蒌蒿)是野生菊科植物,是以根和嫩茎供食的一种野生蔬菜。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量不断增多,野生的藜蒿已供不应求。因此,人工栽培黍蒿已在一些地方兴起,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黍蒿适应性广,再生力强,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 扦插育苗 4月底5月初,挖取其地上茎,抹掉中下部叶片,剪成10~15cm的插条,按株距5cm、行距10cm的密度扦插于苗棚中(苗床的整地施肥按一般蔬菜育苗床操作),扦插深度以插条入土2/3为宜,每平方米苗床约插200根插条。插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茁壮生长,以获得健壮的种条。2…  相似文献   

9.
葡萄简易绿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上,葡萄绿枝扦插多采用以珍珠岩为基质的全日照弥雾扦插法或在保护地(塑料棚、温室)条件下扦插.全日照弥雾法要求设备投入较高,而保护地条件下温度、湿度较难调控,如通风换气不良造成叶片发黄,严重时脱落,影响生根.我们于2001-2002年开展了一种简易绿枝扦插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葡萄保护地绿枝扦插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保护地定植赤霞珠脱毒母株作采穗圃,延长其生长时间,进行绿枝扦插快速繁殖,于4月7日、6月24日两次大批量扦插,都获80%以上生根成活率;移入田间后秋季成苗率分别达98%和88%,繁殖系数达82,而且成本较低。7月份以后进行扦插,需保护地条件下越冬并进行隔年移栽生长,提高了苗木成本。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6-BA、NAA、2,4-D和蔗糖对藜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BA与蔗糖的浓度对藜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高浓度的2,4-D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对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筛选出的藜蒿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2.0mg/L6-BA 1.5mg/LNAA 蔗糖25g/L 0.7%琼脂,并获得移栽成活的植株。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南洞庭湖湿地优势植物蒌蒿及其根际土壤,进行了不同浓度的Cd胁迫处理,研究Cd对蒌蒿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蒌蒿对Cd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低Cd浓度(15mg/kg)胁迫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增强其生物活性,高浓度Cd(50mg/kg)胁迫对蒌蒿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Cd浓度达到70mg/kg时,蒌蒿仍能正常完成生长周期。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蒌蒿体内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在7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逐渐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蒌蒿体内各器官对Cd的富集含量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90mg/kg条件下,根的含量为910.66mg/kg,茎和叶分别为375.92和134.62mg/kg。在Cd胁迫浓度70mg/kg处理下,蒌蒿各部位对Cd富集量增加迅速,在70mg/kg胁迫下则增加缓慢,各处理浓度下,蒌蒿的平均根茎转移系数为0.85。蒌蒿对Cd具有较高的富集和耐受能力,是Cd污染的理想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评价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Turcz.)种质资源的育种价值,对14份蒌蒿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4份资源中包括蒌蒿原变种(A.selengensisvar.selengensis)和无齿蒌蒿(A.selengensisvar.shansiensis)两个变种。株高31.04~53.38cm,地上茎节间长2.70~4.16cm、直径0.51~0.61cm,单株分蘖数6.47~14.01个,地上茎产量3.01~6.35kg·m~(-2)、根状茎产量0.26~1.08kg·m~(-2);地上茎干物质含量7.40%~9.60%,蛋白质含量1.83%~2.33%,总糖含量0.46%~0.86%,粗纤维含量0.30%~0.52%。以选育地上茎高产品种为目的时,波阳红梗蒌蒿-3、鄱阳湖野蒿-4是比较适宜的育种材料;以选育根状茎高产品种为目的时,小叶白、小叶青及大叶青为适宜的育种材料。都江堰蒌蒿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是选育芳香气味浓郁品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种类型7个蒌蒿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白蒌蒿中的云南蒌蒿适合大棚栽培,其茎粗、茎叶质量比、可食率和总产量均高于其它品种,粗纤维含量也比较低,仅香味较淡;小叶白适合露地栽培,其产量高、茎粗适中、商品性好、始收期亦较早,且粗纤维含量最低,香味相对也较淡。3种类型蒌蒿中,白蒌蒿的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较低,香味较淡;青蒌蒿和红蒌蒿的干物质、粗纤维含量较高,香味较浓。  相似文献   

15.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藜蒿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无机肥料处理相比,施用养殖废弃物生物有机肥料之后,在一定范围内,藜蒿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藜蒿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养殖废弃物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显著提高藜蒿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八卦洲芦蒿业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探索出其特点:开端更易符合农民意愿、技术需求更多,更易标准化种植、统一决策,价格波动有一个"魔咒"式的规律,保持野味是未来发展重要内容,需求具有地方化特色.通过这些特点的分析,认为:野菜种植业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先锋队,对促进农业区域布局、农民增收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藜蒿的需肥特性、土壤的养分状况、农民的施肥习惯和肥料效应,研制了藜蒿专用肥配方。藜蒿施有机肥专用基肥配方N-P2O5-K2O=23-6-16,专用追肥配方N-P2O5-K2O-B-Zn=20-9-31-0.5-1.2;藜蒿不施有机肥专用基肥配方N-P2O5-K2O=21-6-18,专用追肥配方N-P2O5-K2O-B-Zn=19-10-31-0.5-1.2,施用专用肥理论上可以提高黎蒿产量,改善品质,减轻面源污染,节本增效,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8.
对在海拔高度200~1 000 m 地区栽培的单季茭的生长和孕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茭白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处明显延迟。高海拔处茭白萌芽较低海拔处需要更多5 ℃以上的有效积温;各海拔处茭白出叶速率和株高增速与有效积温间呈正相关。各海拔高度孕茭先后顺序为:410 m > 650 m > 1 008 m > 815 m。各海拔处茭白的孕茭期均发生在气温适宜孕茭的时间段内。因此,海拔高度对茭白生长和孕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度差异来实现的,高温抑制茭白黑粉菌的正常生长及代谢可能是茭白夏季高温条件下难以孕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西双版纳州在农艺和农机技术配套应用下,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产量、出苗等影响的差异.调查表明,机械收获宿根蔗破头率为7.69%~10.29%;杂质比人工砍收略高;割茬产量损失比人工砍收平均高134kg/667m2.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出苗差异不明显.提出了解决机械收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欧李全光照弥雾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光照弥雾条件下,以"长白山"欧李为试料,以洁净的河沙、细炉灰、田土为基质,以ABT1号生根粉4种浓度为诱导生根药剂,做绿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欧李绿枝扦插的基质为洁净的河沙和细炉灰,适宜的ABT1号生根粉使用浓度为1 000 mg/L。以洁净的河沙基质与ABT1号生根粉1 000 mg/L组合处理欧李绿枝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及根长最高;细炉灰基质与ABT1号生根粉1 000 mg/L组合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