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种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Mn的吸收及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Mn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及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种类,利用土培法研究了棕竹、宛田红花油茶、红背桂和地瓜榕4种园林植物对土壤Mn的吸收及修复能力。结果表明:500~1500mg/kgMn处理45d后,棕竹未出现中毒症状,宛田红花油茶、红背桂和地瓜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随着Mn处理浓度增大,棕竹根、叶Mn含量呈增高趋势,但地上部与地下部Mn含量比值及Mn迁移率略有下降;500mg/kgMn处理下,宛田红花油茶叶片Mn含量分别是其根、茎Mn含量的2.78、3.68倍,而红背桂根系Mn含量是其地上部Mn含量的2.56倍,但该浓度下红背桂地上部与地下部Mn含量比值及Mn迁移率均较低。可见,棕竹可作为废矿区生态恢复及污染土壤修复备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头花蓼对重金属Cd的吸收特性与累积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野生地被植物头花蓼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对重金属Cd在该植物体内的吸收、累积分布以及迁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d对头花蓼生长未造成显著影响,甚至低浓度(≤5 mg·kg-1)Cd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表现为植物的生物量增加.当Cd处理浓度达到50 mg·kg-1时,植物的生物量虽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植株不同部位对Cd的积累具有分异特性,地下部根系的累积量最大,叶次之,茎最小,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Cd处理浓度为50mg·kg-1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2,69、31.49 mg·kg-1和10.34 mg·kg-1.植株对Cd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46~1.55和0.14~0.67,且地上部对Cd的最大迁移总量高达100.09μg·plant-1.说明头花蓼对修复Cd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潜力,是一种修复Cd污染较好的景观地被植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土壤施锌对不同镉浓度下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施Zn量对不同Cd浓度下2种基因型玉米吉单209、长单374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Cd浓度由6mg·kg-1增加到20mg·kg-1,2种基因型玉米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16)。Cd6mg·kg-1处理时土壤施Zn提高了玉米生物量,Cd20mg·kg-1处理施Zn240mg·kg-1对生物量有所抑制。随添加Cd浓度的升高,2种基因型玉米植株对Cd的吸收呈线性增加。土壤施Zn降低了玉米植株中的Cd含量,2个品种玉米植株Cd含量在80或160mg·kg-1Zn时达到最低值(P<0.05)。添加Cd含量由6mg·kg-1增加到20mg·kg-1,土壤施Zn使地上部Cd含量降低幅度增加,而使根系的降低幅度减小。土壤外源Cd浓度的升高促进了2种基因型玉米地上部分的Zn含量。  相似文献   

4.
3种植物对红壤中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研究了3种重金属富集植物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规律,为植物修复Cd污染的农田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浓度(0、20、35、50、65、80 mg·kg-1)cd处理下,分别测定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Cd的含量,计算了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富集系数,研究了土壤中Cd添加量与植物富集Cd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d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中的cd含量也在增加,相关系数都大于0.99;综合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和富集系数,3种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的相对顺序为: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紫叶芥菜.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65 mg·kg-1的土壤中和紫叶芥菜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80 mg·k-1的土壤中栽培时,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均超过了100 mg·kg-1,达到了cd超富集量的标准.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性,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Cd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矿区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及Cd吸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施Cd水平(0.20,50mg·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根系侵染率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尤其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对照处理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受到明显抑制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5.4%和228.2%;除对照处理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而显著降低了Cd吸收量外,土壤施Cd几乎增加了所有处理植株Cd浓度和吸Cd量.同一施Cd水平下(Cd20mg·kg-1、Cd50mg·kg-1),接种处理植株C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而Cd吸收量则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土壤Cd情况下,万寿菊增加了Cd向地上部分的运转.  相似文献   

6.
垂序商陆对Cd胁迫的生长响应和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在Cd胁迫下的生长响应和富集特征.试验表明,Cd处理浓度≤50 mg·kg-1时,垂序商陆根系的长度和生物量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随Cd处理浓度增加根系长度和生物量逐渐减小.Cd处理下植株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大于对照,且分别在20、50 mg·kg-1处理下达到最大.垂序商陆根、茎、叶Cd含量都在130 mg·kg-1的处理时达到最高,分别为60.44、37.74和116.93 mg·kg-1.植株根部和地上部Cd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86.86和170.91 μg·plant-1.Cd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分别为0.42 ~0.55和0.44~1.54,且都在Cd浓度80 mg·kg -时达到最大.因此,垂序商陆可用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利用盆栽水培试验研究了黄瓜对营养液和叶面喷施Cd的吸收、运转和分布,Cd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的影响以及Cd对黄瓜生长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瓜植株的致死浓度低于1.0mg.L-1,Cd的浓度在0.1 ̄0.5mg.L-1范围内时,黄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出现中毒症状。(2)根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系中,营养液Cd的浓度为0.5mg.L-1时,根系Cd含量分别是茎、嫩叶、果实的25、32、205倍(。3)在相同的Cd处理水平条件下,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是黄瓜Cd含量的20倍以上(。4)叶面喷施的Cd可部分被叶片吸收并转运到茎尖和果实,滞留在叶片上的Cd可部分被水和醋酸洗脱。(5)Cd促进Ca和Fe的吸收并向嫩叶和果实运转;Cd增强根对Zn滞留,减少Zn向果实的运转量;加Cd处理的黄瓜植株根、茎和果实的Mn含量明显增加,但叶片Mn的含量有所下降。(6)Cd的浓度为0.2 ̄0.5mg.L-1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高,根系活力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盆栽水培试验研究了黄瓜对营养液和叶面喷施Cd的吸收、运转和分布,Cd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的影响以及Cd对黄瓜生长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瓜植株的致死浓度低于1.0mg.L-1,Cd的浓度在0.1 ̄0.5mg.L-1范围内时,黄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出现中毒症状。(2)根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系中,营养液Cd的浓度为0.5mg.L-1时,根系Cd含量分别是茎、嫩叶、果实的25、32、205倍(。3)在相同的Cd处理水平条件下,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是黄瓜Cd含量的20倍以上(。4)叶面喷施的Cd可部分被叶片吸收并转运到茎尖和果实,滞留在叶片上的Cd可部分被水和醋酸洗脱。(5)Cd促进Ca和Fe的吸收并向嫩叶和果实运转;Cd增强根对Zn滞留,减少Zn向果实的运转量;加Cd处理的黄瓜植株根、茎和果实的Mn含量明显增加,但叶片Mn的含量有所下降。(6)Cd的浓度为0.2 ̄0.5mg.L-1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高,根系活力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镉处理对两种生态型水蜈蚣镉富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的生长和对Cd的吸收和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在2 mg·kg-1 Cd处理时,Cd对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之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生物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显著。在200 mg·kg-1 Cd处理时,矿山生态型水蜈蚣死亡,而非矿山生态型仍能维持一定生长,表现出较强的Cd耐性。(2)在高浓度Cd处理下,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比矿山生态型具有更强的Cd富集能力。在2、10、50 mg·kg-1 Cd处理时,两种生态型水蜈蚣Cd含量和积累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在200 mg·kg-1 Cd处理时,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分别达到498.66 mg·kg-1和1 016.09 mg·kg-1,积累量分别为86.00 μg·pot-1和123.82 μg·pot-1,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3)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两种生态型水蜈蚣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较强的Cd富集能力;矿山生态型水蜈蚣转移系数最大值为0.55,非矿山生态型为0.53。两种生态型水蜈蚣对Cd均有一定的富集特性,而在高浓度Cd处理时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的Cd富集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番茄幼苗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镉吸收差异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镉(1、5、10mg·kg-1)胁迫下4种基因型番茄圣粉1号、东圣1号,农城906和宝冠1号幼苗地上部及根部生物量、镉吸收量、活性氧含量(ROS)及其他生理指标,筛选出镉低积累基因型番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番茄对镉胁迫响应存在差异.随镉处理浓度增加,4个品种番茄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地上部Cd吸收量呈增加趋势,在中浓度(5 mg·kg-1)镉处理下达到峰值,品种间为宝冠1号>圣粉1号、农城906>东圣1号.4个品种番茄幼苗Cd转移率随镉处理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其中东圣1号Cd转移率较低,根部Cd滞留较多,向地上部转移较少.4个品种番茄幼苗生理活性存在差异,宝冠1号番茄幼苗ROS含量及抗氧化酶(POD,CAT)活性随镉处理浓度增加变化幅度较大,东圣1号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合各项指标,4个基因型番茄中东圣1号为镉低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盆栽3种观赏植物(萱草、鸢尾、美人蕉)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镉进行单一及复合处理,分析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植物体内的铅镉含量。结果表明:1)在单一Pb处理下(500 mg·kg-1),3种观赏植物的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2.33%、35.08%和51.27%。2)在Pb-Cd复合处理下(Pb 1 000 mg·kg-1 Cd 10 mg·kg-1),3种观赏植物的生物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75.36%、74.80%和68.50%。3)在单一Pb和Pb-Cd复合处理下,3种观赏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Pb、Cd含量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4)在Pb-Cd复合处理时,Pb使3种观赏植物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表现为抑制作用,Cd使植物地上部分对Pb的吸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3种观赏植物在铅镉污染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说明其对铅镉污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为铅镉富集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铀及其伴生重金属镉的根茎类富集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植物对铀(U)、镉(Cd)的富集特性,在每千克土中分别外源添加铀、镉150 mg和15 mg,试验评价5科8种根茎类植物的污染耐受性和铀、镉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富集植物,并以对铀有良好富集效果的植物向日葵作为对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植物铀、镉富集转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植物中,雪莲果综合评价最高,各部生物量均大于对照,单株铀积累量和铀、镉积累总量均最大,分别为3 564.75μg和4 342.95μg,根部铀含量为638.89 mg·kg~(-1)DW,铀富集系数4.26;此外,由于雪莲果有膨大的块状茎,生物量较大,存在用于植物修复的潜质。苤蓝吸收铀、镉最少,单株铀、镉含量分别低至1.45 mg·kg~(-1)DW和11.45 mg·kg~(-1)DW,贮藏部位的铀、镉含量更低,分别仅有1.43 mg·kg-1DW和2.43 mg·kg~(-1)DW,故苤蓝有应用于污染土再利用的潜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Cd积累、光合、质膜透性以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60 mg·kg~(-1)时显著促进苦楝幼苗生物量的积累(P0.05),Cd2+浓度60mg·kg~(-1)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120 mg·kg~(-1)Cd处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植株能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的生物量;苦楝对Cd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其根、茎、叶中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根系是主要积累部位;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Chla+b)含量和光合速率(Pn)下降,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大,但≤60 mg·kg~(-1)Cd处理时均无明显变化;随Cd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呈先升后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CK,苦楝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来维持Cd胁迫下的渗透平衡,从而降低Cd毒害。上述结果表明,苦楝对Cd具有一定耐性,其耐Cd胁迫的阈值浓度大约是120 mg·kg~(-1),可以将其应用于土壤Cd污染区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修复土壤Cd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的凹叶厚朴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0(CK)、50、100、200和300mg·kg~(-1)等5个梯度,研究Cd胁迫对厚朴幼苗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各组织部分Cd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合特性的影响。厚朴幼苗根干质量Cd积累最高达325.76mg·kg~(-1),地上部分干质量Cd积累最高仅为13.56mg·kg~(-1),而根部Cd积累量占到全株Cd积累量的95.71%~96.23%,其地下组织部分Cd含量高于地上组织部分,说明厚朴幼苗根吸收的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厚朴幼苗株高增长量随Cd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高Cd胁迫下,叶绿素SPAD值呈差异极显著变化,低Cd胁迫下厚朴仍能生长和代谢,说明厚朴有一定的适应性。4个Cd处理下厚朴幼苗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的光化学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化学淬灭(qP)、电子传递效率(ETR)与CK组相比均显著下降,说明Cd处理阻碍了凹叶厚朴叶片光合反应链中电子传递,进而影响PSⅡ反应中心活性,改变了对光能捕获与转换及电子传递效率,产生光抑制,进而造成对植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锌肥对不同镉水平下水稻产量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镉的盆栽试验,研究在生育后期叶面喷施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不同部位锌(Zn)、镉(Cd)、铜(Cu)、铁(Fe)、锰(Mn)和钙(Ca)等元素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部位各元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越高,其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与对照相比,在镉添加水平为2.5和5mg·kg-1时,植株的鲜质量分别降低了14.0%和15.9%,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5.3%和7.6%,产量降低了27.9%和48.4%,而糙米中镉含量分别达到了0.35和0.65mg·kg-1,高于农业部食品安全标准(0.2mg·kg-1);生育后期叶面喷施锌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植株各部位锌含量显著增加,而Fe、Mn、Cu等元素含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2.5mg·kg-1镉处理下,叶面喷施锌肥后糙米镉含量提高41.9%,而在5mg.kg-1镉处理下,糙米镉含量却降低了15.4%;相关分析表明,糙米中镉与锌无明显相关性,而与Mn、Cu、Mg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Cd胁迫对类芦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类芦为材料,测定不同Cd胁迫浓度下类芦相关形态生理指标,探讨类芦在Cd污染矿区正常生长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Cd浓度处理对类芦分蘖数、叶片数、株高、最大叶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随Cd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d胁迫对类芦根长和表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根平均直径(Cd≤100 mg·kg~(-1))和根体积(Cd≤50 mg·kg~(-1))有显著促进作用;Cd胁迫下类芦抗氧化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指标均逐渐减小,阻碍了类芦的生长;不同Cd浓度胁迫下类芦根系及地上部分Cd含量逐渐增加,且转运系数大于1,对Cd具有一定富集能力。研究表明,Cd胁迫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等阻碍类芦正常生长,类芦通过调整生长格局、提高根系平均直径和表面积、刺激地上部分富集转运能力来适应Cd胁迫。  相似文献   

17.
麻疯树对镉胁迫的生理耐性及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Cd浓度(0、10、25、50、100、200mg.kg-1)对麻疯树的生理指标和Cd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的Cd≤50mg.kg-1时,麻疯树的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P>0.05),当Cd≥100mg.kg-1时,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同时,麻疯树叶中叶绿素含量随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其体内Cd含量则呈增加趋势,且表现根>茎>叶的富集特征;麻疯树叶中的SOD、POD活性随Cd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CAT活性仅在Cd为200mg.kg-1时显著增加,麻疯树叶中的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酸溶性巯基和谷胱甘肽含量随Cd浓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属Cd对麻疯树的毒害。因此,麻疯树在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8.
湛江水稻生产环境及其稻米中Cd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湛江稻米生产环境及其稻米中Cd的安全性,抽样测定了湛江4个水稻主产区的大田土壤、灌溉水、植株器官和稻米中重金属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早稻与晚稻均表现为,Cd在根中的积累量显著地高于茎、叶和稻米.同时,Cd在稻米中的积累量显著地低于茎、叶,Cd在茎、叶中的含量水平相当,水稻植株器官对Cd的富集水平基本为根>叶>茎>稻米,根系是吸收和积累Cd的主要植株器官;湛江市4个水稻主产区生产的稻米中Cd的含量范围为0.034~0.047 mg· kg-1,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控制标准值(GB 2715-2005),尚不存在Cd暴露的风险.水稻种植区的土壤中Cd含量为0.155~0.180 mg·kg-1,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 15618-1995),仍属于自然背景值范围;灌溉水的重金属Cd含量的范围为0.001 9~0.004 9 mg·L-1,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GB 5084-2005)的要求.因此,湛江市水稻生产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是安全的,生产的稻米Cd的安全性高,不会危害消费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漠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施氮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镉含量为6mg/kg的水平下施用氮肥后,黑麦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平均株高增加显著,施氮200mg(N)/kg(土)和400mg(N)/kg(土)地上生物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CK1)地上生物量的2.96倍和2.29倍。各处理组黑麦草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施氮肥可增加土壤镉生物有效态向黑麦草地上部分转移,依次为CK2组的1.20倍、1.39倍、1.43倍和1.92倍。在Cd胁迫下,随施氮量增加,黑麦草细胞脂膜受氧化程度增加,MDA、POD和CAT呈上升趋势,SOD有所下降,其中除POD外,400mg(N)/kg(土)施氮组与对照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在土壤镉浓度为6mg/kg条件下,施氮肥(50~400rag(N)/kg(土)]有助于镉向黑麦草体内迁移,黑麦草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理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