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叶斑病苏丹草杂交制种技术及其种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高粱胞质型不育系“2 0 98A”(♀ )和抗叶斑病苏丹草恢复系“2 0 98”( )的分期播种试验 ,探明了抗叶斑病杂交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且制种产量高的适宜播期为 4月 2 5日至 5月 10日。通过苏丹草与拟高粱远缘杂交 ,成功获得了F1代杂种 ,经鉴定为高抗叶斑病型 ,系苏丹草抗叶斑病育种的创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粗毒素离体筛选苏丹草抗叶斑病体细胞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丹草叶斑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对苏丹草幼穗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粗毒素对幼穗愈伤组织的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加强,其最适粗毒素浓度为10 mg/L。利用粗毒素离体筛选获得的体细胞突变体中出现了对叶斑病抗性比对照提高2~3级的植株。  相似文献   

4.
苏丹草小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丹草新病害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菌和苏丹草大斑病菌的比较研究,鉴定出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病菌是同一个种,不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Nishikado&Miyabe)Shoemalcer=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hikado&Miyabe=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Drechs.)Drechsler(有性世代)〕,苏丹草是一种新寄主。  相似文献   

5.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富硒增产剂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丹草是饲用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一代,为一年生夏季优良牧草品种,综合了高粱茎粗、叶宽和苏丹草分蘖力、再生力强的优点,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产量和品质均超过苏丹草。供草时间可持续到10月下旬,亩(1亩=667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儋州、澄迈、琼山、琼海、万宁、保亭、通什、琼中、白沙和文昌等10个市(县)的木菠萝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发现海南岛木菠萝病害共21种。其中,真菌病害14种,寄生线虫病害1种,寄生植物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原未明病害2种(各为丛枝病、根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炭疽病、绯腐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叶点霉叶斑病、链格孢叶斑病及花果软腐病。发现尾孢霉、弯孢霉等几种较为少见的叶斑病,以及红根病、褐根病、根结线虫病3种根部病害。  相似文献   

8.
对信阳市11种园林植物的真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对病害病状及病原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病害12种。其中,杜英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及海桐叶斑病为河南省3种新记录病害。分布较广、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紫荆角斑病、樱花褐斑病、枇杷叶斑病、龙爪槐炭疽病、鸢尾褐斑病、鸡冠花叶斑病6种病害。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利用SAS统计软件构建了该病害传播梯度的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幂指数模型可以模拟该病害传播动态,同时推导该病害在一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16m,两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28m。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豫北地区花生田间病害发生种类、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花生生育期田间病害进行精准防控,于2019—2021年在濮阳市大屯乡南召市村春播连作(冬季歇茬休耕)和花生—小麦轮作(麦套花生种植模式)田块分别进行花生生育期间病害调查,分析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花生生育前期的病害主要为茎腐病、褐斑病和焦斑病等,生育后期的病害主要为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和白绢病等,其中叶斑病是试验地花生生育期间发病较重且每年发生的病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斑病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10 d均值和平均温度10 d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311,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说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叶斑病的发生分别具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由一般线性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耕作模式、年份及其相互作用对叶斑病的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连作效应和不同年份间病原菌积累现象不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斑病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这可能与我国北方地区花生叶斑病以晚斑病为主以及叶斑病菌在当年田间的积累和重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