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廖佳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13-218
【摘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研究配方施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水稻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所提高;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每公顷施N 180kg、P 90 kg、K 67.5 kg)的水稻产量最高,为10234.5kg/h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每公顷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91.55kg,磷肥95.85 kg,钾肥64.80 kg。综合肥料间互效拟合成功的方程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推荐水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肥188~192kg,磷肥85~90 kg,钾肥63~66 kg。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配比及用量不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过四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肥以每公顷施纯N67.5Kg、P2O5 135kg、k2O60 kg为最佳配方,该项配方在本试验中产量名列首位,小麦产量达到2276.2kg/hm2比对照增产88.8%,折产值3141.16元/hm2减去肥料成本,纯收入2346.91元/hm2,比对照多收683.21元/ hm2,由于配比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肥料与密度对高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建明  陆国盈  梁和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75-177,207
试验设密度(A)与肥料(B)二因素三水平研究了施肥量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高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6876.45kg/hm2)。  相似文献   

4.
试验设密度(A)与肥料(B)二因素三水平研究了施肥量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高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 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6876.45 kg/hm2)。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氮磷钾效应试验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设计方案,对不同氮磷钾供应水平下马铃薯对氮磷钾利用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开展该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有效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地块的地力贡献率为51.94%,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钾量,其次是施磷量,再次是施氮量。影响马铃薯养分吸收的限制因子是施氮量,其次是施磷量。当季各种肥料利用率氮肥29.85%,磷肥1.64%,钾肥50.39%,肥料综合利用率为78.16%。推荐马铃薯最高施肥量为:N 208.35 kg/hm2,P2O5 117.3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862.95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04.9 kg/hm2,P2O5 111.0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783.6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适合湘中南双季稻地区烟稻轮作制条件下烤烟作物的平衡施肥模型,确定烟草的合理施肥量,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414”试验方案,稍作修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湘中南双季稻地区烟稻轮作制条件下烤烟作物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及其最佳施肥量,以为烤烟作物的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烤烟作物的地力贡献较小,无肥区产量仅占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处理6)产量的34.6%~39.4%;增产效果居首位的是氮肥,农大,永州,常宁3个试验点分别增产719.6 kg/hm2、1109.7 kg/hm2和441.0 kg/hm2;运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得到的各试验点的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均不成功,农大点推荐施肥宜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据此所得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59.8 kg/hm2,P2O5 86.1 kg/hm2,K2O 152.2 kg/hm2;永州点推荐施肥宜使用三元二次方程模型,据此所得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75.2 kg/hm2,P2O5 52.1 kg/hm2,K2O 278.3 kg/hm2;常宁点推荐施肥宜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据此所得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78.7 kg/hm2,P2O5 107.8 kg/hm2,K2O 279.2 kg/hm2;综合各函数的最佳施肥量得到湘中南双季稻地区的烟草作物的施肥决策:烤烟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 172.2 kg/hm2,P2O5 93.3 kg/hm2,K2O 300.0 kg/hm2。  相似文献   

7.
黄土半干旱区柴胡低耗高效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黄土半干旱区寻找柴胡栽培高效低耗施肥方案,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实验建立了氮、磷、钾3种肥料与柴胡根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于柴胡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其中在试验施肥范围内氮肥和磷肥存在最佳施肥量,而钾肥未达到最佳施肥量。磷肥和钾肥间存在互作效应,高产出现在高磷高钾情况下,最大产量可达700 kg/hm2。寻优结果表明,柴胡经济产量在600 kg/hm2以上,纯收入在22500元/hm2元以上,95%的置信区间下,优化施肥量为:尿素,150.90~209.14 kg/hm2;过磷酸钙,753.38~933.05 kg/hm2;硫酸钾,190.96~255.62 kg/hm2。氮磷钾施肥量与柴胡产量有紧密的联系;在黄土高原区,需施高钾已达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选取玉米为紫色土区典型种植作物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量(750 kg/hm2)、常规施肥量的0.5 倍、1.5 倍、2.0 倍和2.5 倍6 个施肥水平,通过野外坡耕地小区试验和试验室内分析试验,分析玉米典型生育期内不同施肥量对作物产量、生长特性、淋洗液和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的影响,并基于肥料施用量与肥料中氮素和磷素的去向的试验数据,构建干热河谷区紫色土玉米协调农学、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指标和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内,施肥量为0~187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表现为前期上升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玉米生育期株高和产量均随着施肥量从较低到适中的增加而递增,且达到较高施肥处理(常规施肥量2.5倍)时株高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径流和淋洗液中的总氮和总磷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的变化呈现出同一趋势,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流出量增加。运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玉米肥料的边际产量效应和富营养化效应,得到干旱河谷区紫色土玉米协调农学、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容许施肥量为1154~1176 kg/hm2。  相似文献   

9.
湘南丘陵区红壤旱地红薯钾肥最佳用量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红薯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的纯收入为9624.5元,增收率为47.7%,红薯的经济产量也较高,为19501.5kg/hm2,每公顷增产52.9%。同时,在该施肥水平下,整株红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和钾肥利用率均最高,钾肥利用率达到15.6%。相反,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0~20cm耕层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其他钾肥用量的处理相比较,均降低。综合考虑,在五个施钾水平中,笔者得出湘南丘陵区红薯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225kg/hm2。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施肥量对于提高大豆产量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通过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肥料效益的影响,探索最优的大豆施肥量组合,以期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施肥提供理论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豆黑农48的农艺性状、产量及肥料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且T_5处理组合表现最好,其施肥量为氮肥30kg/hm~2、磷肥75kg/hm~2、钾肥90kg/hm~2。此施肥量组合可作为大豆施肥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乙烯利浸种、田间增施中微量元素及功能肥等,研究其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乙烯利浸种、增施中微量元素和功能肥的施用,生姜株高、主茎叶数和地上茎粗显著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在生姜品质方面,乙烯利浸种和肥料处理对生姜抗坏血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粗纤维含量均有所降低。在供试范围内,乙烯利浸种最佳浓度为350 mg/kg;生姜功能肥施用量为525 kg/hm2;硼肥的增产效果略优于锌肥,二者对生姜品质影响略有差异;1500 kg/hm2硅肥的施用在保持生姜品质的同时具有最佳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稀植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 : 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糜子密度、 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研究提高糜子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两组试验,对施肥对糜子出苗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出苗密度和出苗分蘖后单株密度分别低于不施肥处理7777.5丛/hm2、23888.6株/hm2.在本研究情况下,施肥处理产量小于不施肥产量467.7 kg/hm2,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糜子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受施肥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小.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品种施肥处理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茎粗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糜子群体在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内,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研究中施肥处理会造成糜子烧苗.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生产栽培马铃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追肥处理,即T1(CK, 追肥0 kg/hm2)、T2(追肥600 kg/hm2)、T3(追肥750 kg/hm2)、T4(追肥90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马铃薯生育期微量元素积累与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马铃薯后期追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9.24%、27.18%、16.60%;商品薯率分别增加了14.73%、23.52%、18.44%,各处理差异性显著。试验中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底肥为2250 kg/hm2,追肥为750 kg/hm2,产量达38835 kg/hm2。(2)马铃薯后期追肥显著提高了微量元素积累量。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全生育期平均铁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2.74%、46.39%、35.81%;锰分别提高了16.40%、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4.41%、40.81%、26.41%;锌分别提高了12.84%、25.92%、19.34%。(3)追肥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对铁、锰、铜、锌的吸收速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全生育期平均铁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22.97%、45.95%、32.43%;锰分别提高了17.08%、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2.92%、39.53%、20.16%;锌分别提高了9.49%、26.65%、17.00%。(4)不同微量元素达到最大吸收速率时的马铃薯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其中,铁铜锌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块茎膨大期,而锰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因此,马铃薯微量元素最佳补充时期宜在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  相似文献   

15.
硫包衣肥料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硫包衣肥料在安丘生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3个不同施肥量硫包衣肥料与对照含氯复合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包衣肥料后,生长中后期生姜叶色较绿,茎杆粗壮,长势旺,后期衰败晚,干叶尖差,染病轻,不同硫包衣尿素处理的姜苗鲜重比对照多3214.5~9558.0 kg/hm~2。施用硫包衣肥料的3个处理生姜产量比对照多6675.0~10627.5 kg/hm~2,产值比对照高24030.0~38259.0元/hm~2,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使用硫包衣肥料显著提高了生姜的投入产出比。从产量产值上来看,施用NPK总量与对照相同的硫包衣复合肥处理(处理4)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施用20%硫包衣尿素+80%普通尿素处理(处理3)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硫包衣肥料在安丘生姜上的应用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在生姜生产中加大硫包衣肥料的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为研究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该地区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安徽、河南、山东和河北四省小麦田等量和减量施用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化肥,并对最终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新型高效化肥对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小麦产量5401.80kg/hm2,施肥可以提高产量2~3成,是该区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等养分施肥试验中,控失型复合肥平均单产7673.16kg/hm2,较普通复合肥7361.31kg/hm2增产4.2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4.71%。产量结构分析显示,控失型复合肥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小麦每公顷穗数和成穗率来实现;减量试验表明,控失型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在平均氮肥减少28%的情况下,平均单产分别是7498.20kg/hm2和7507.50kg/hm2,产量几乎相平,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36.59%。试验证明,控失型复合肥是一种原理独特、高效的新型控缓释化肥,在黄淮海地区大规模推广使用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最优的菜籽饼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改善烟叶品质,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烤烟品种‘云烟97’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曲靖沾益烟区,施用纯氮量为90 kg/hm2,腐熟菜籽饼有机肥等量替代20%纯氮,施用量360kg/hm2,烤烟专用基肥399kg/hm2 对植烟土壤有改良作用,能促进烤烟品种‘云烟97’的正常生长,显著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病率(P<0.05),并能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协调,协调性较对照平均提高14.4%,抽吸品质平均提升5.90%,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8.39%、13.17%、4.41%和6.93%,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测土配方TRPF系统在大豆优化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在大豆施肥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于2013—2014年期间在不同地点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产值、肥料投入和经济效益等项目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佳木斯试验区,2013年和2014年高肥处理的肥料投入最大,分别为1380元/hm2和1374元/hm2,TRPF处理的收益均最大,较常规施肥处理每公顷分别增收706.9元和1254.1元,高肥处理产值排在第2位,但与3个TRPF处理比较经济效益较低;在国营八五三农场试验区内,2013年和2014年农民经验处理的肥料投入最大,分别为780元/hm2和765元/hm2,TRPF处理的收益均最大,较常规施肥处理每公顷分别增收2102.2元和1567.3元,较农民经验施肥处理每公顷分别增收1184.2元和1266.1元。本研究从增产率、肥料投入和经济效益角度验证了TRPF系统取得的良好效果。TRPF系统所出配方在收益方面均优于高肥处理、低肥处理、常规施肥、农民经验施肥和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9.
硅钙钾肥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枣树生产中单纯重视补充大量元素而忽视补充中微量元素的问题,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向枣园施用不同浓度的中量元素肥料硅钙钾肥,对该肥料在红枣生长量、果品品质以及产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肥后可以促进枣树叶片及果实生长,叶片长、宽及面积与果实纵径均明显高于对照,4kg/棵效果最明显;施肥后红枣中的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尤以4kg/棵效果最显著;施用硅钙钾肥可以明显增强枣树抗病害能力,降低裂果率和病果率并且明显提高吊果比、单果重及产量,以4kg/株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达到21.8%。本实验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硅钙钾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内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多年不同产量需肥特征进行配方施肥,来模拟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进而研究不同产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等特性,为田间水肥管理和高效用水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个产量水平,分别为7.50 t/hm2(C0),8.25 t/hm2(C5),9.00 t/hm2(C10),9.75 t/hm2(C15),以不施肥为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随产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SPAD、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无效小穗数呈下降趋势,较CK处理相比,C15处理株高、SPAD、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物量分别提高17.8%、69.1%、68.6%、15.3%、16.5%、17.3%、34.9%,收获指数达到53.2%。随产量的增加,冬小麦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C10耗水量增加22.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9%;收获后C10土壤全氮全磷较播前显著增加,C15显著减少,肥料贡献率随产量增加显著提高,偏生产力显著降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较高的穗数和全生育期干物质的积累,结合冬小麦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等认为C10处理水肥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