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要素对菏泽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锁玲  孟瑞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03-103,106
光照、温度、水分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的气象要素。利用菏泽市气象局1981-2007年27年的气象整编资料,对菏泽市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要素与冬小麦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充分利用菏泽市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气象因素对舞阳县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舞阳县2000年来小麦产量和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光照、气温等气象因素,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月降水量与光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气温之间负相关不明显;光照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呈正相关。气象因素中,降雨量和光照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对产量有影响较大,因此,温度最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气象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为未来进行冬小麦产量持续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综述光照、温度、水分3个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特征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小麦物候期变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的籽粒产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开花后的物质生产、运输和贮存等特性,对小麦产量的高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这一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对开花后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在小麦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上的影响,积累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子对平顶山市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质的环境间差异大于品种间差异,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子。在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中。以小麦生育期间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最为重要,尤其是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变化更为重要。依品质分布规律进行小麦品质区划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0—2018年舞阳县小麦生长期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产量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之间以及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月降水量与光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气温之间负相关不明显;光照与气温之间成正相关。降雨量和光照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因此,温度最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该试验研究结果为未来冬小麦持续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4—2015年度气象条件对巨野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野县是我国优质小麦主产区。对2014—2015年度光照、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对巨野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比较有利,对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四、豫西丘陵旱地小麦看墒栽培技术以上分析表明,影响豫西丘陵旱作区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自然因素方面主要是降雨量,其次是温度,再次是光照,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主要是亩穗数,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因此,在本区小麦栽培中,各项栽培措施都应以水分为中心,在确保有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争取穗大粒多,籽粒饱满。1.备播阶段根据对本区35年麦播前的气象资料,其  相似文献   

9.
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与产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中总结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讨论了肥料、水分、CO_2、光照,温度及生长调节物质等因素对该期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育种、栽培方面对光能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自然环境因素中纬度、海拔、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 5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光合作用是小麦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和物质基础,对小麦产量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发生,高温、低温、干旱、渍水、盐碱、强光、弱光等成为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综述了温度、水分、盐碱和光照强度等非生物胁迫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小麦高光效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当前茶叶种植的现状茶叶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范围,当前,茶叶种植地域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江北地区。另外,在台湾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多个分散区域也种植着少量的茶叶。不过因为这些种植地所在区域在温度、地形、气候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在茶叶栽植品种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并且在茶叶的成熟时间以及茶叶的品质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温度、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会对茶叶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的产量质量主要受温度、品种、湿度等因素影响,从发芽生根到生长成植株,再到结实,它的一生都离不开温度、光照和水分,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玉米对温度的需求不尽相同。该文主要分析温度的变化对玉米各个发育时期的影响,采取相应不同的防范措施,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苗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田间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苗到拔节称苗期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分化和生长,属营养生长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过程,即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阶段。此阶段是以根系建成为主,是培育壮苗的主要时期,此时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现就玉米苗期对外界环境主要因素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及田间管理措施简述如下。1玉米苗期对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1.1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对奇台县主栽小麦品种新春37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奇台县春小麦主栽品种新春37号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份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因素对新春37号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1年,随着新春37号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和光照总数的升高,产量也逐渐增大;降水量与新春37号生育天数、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皆呈负相关。因此生育期平均温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影响夏玉米产量的气象因子,如热量、降水、光照,指出沂源县光照、温度条件较充足,水分条件不足是影响产量提升的主要因子,提出生产建议,以趋利避害,促进夏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池再香  潘徐燕  张普宇  汤苾  熊应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23-19625,19640
以贵州西部1978~2008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作参考数列,以马铃薯生长期(3~8月)≥5℃积温、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最低温度等气候因子做比较数列,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贵州西部马铃薯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水分、光照3个综合因素对马铃薯生产具有协同作用,在水分、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热量因子对马铃薯产量起着主要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种评价方法均可作为评价贵州西部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因子,二者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荞麦菜中黄酮类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较籽粒均有显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加,药用功效增强,有利于开发新型保健食品。荞麦菜的产量、品质及生长受栽培基质、密度、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本主要就荞麦菜营养药用价值和最佳栽培方法及栽培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濮阳地区种植苹果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濮阳地区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对苹果生长的利弊关系的分析得出:濮阳地区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适宜优质苹果的生长发育,但苹果生长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要靠水利灌溉进行补给。针对影响濮阳地区苹果产量和品质的不利气候因素和常见的气象灾害,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质特性是由品种特性、生态因素和种植技术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研究发现影响小麦品质指标的因素较多,包括地理变化、年份、水分、温度、土壤类型、有机质、肥料使用、灌水、化学调控、播期播量、病虫害和收获期等。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栽培技术措施以实现强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协同增进,从而解决小麦"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