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生态环境,以林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等,开展农林牧副等立体复合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立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林下开展复合式农业经验模式,能有效实现资源和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当前我国各地林下经济类型主要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林下旅游四种模式,不仅有效的保护生态资源,还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研究认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林菌、林禽、林药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势头十分旺盛,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林下经济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林下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发展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林下养鸡、林下种菜……这几年,林下经济模式越来越丰富,但规模与成效却参差不齐,如何在不破坏树林生态的前提下创造经济价值,似乎是林下经济模式经营者不断探索的方向。日前,笔者前往上海市崇明县建设镇,来到当地以林下食用菌种植为特色的邹大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听负责人邹正云讲述其在崇明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的经历。他为了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总结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筛选了适宜崇明岛的林下经济模式,对沪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出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林下资源开发要根据生态承载力,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制约天津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问题,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适合于天津市退耕还林区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种高效率、可循环的经济模式.研究林下经济的发展对策,能够促进林下经济的有效发展.针对国内外的林下经济进行总结,找出我国在林下经济发展的不足,制定能够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可以促进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分析方法,基于黑龙江森工林区的产业体系,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生态经济模式进行产业划分,以最具代表性的营林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投入指标,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生态经济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增加林业投入,扩大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规模可以有效提高黑龙江森工林区的生态经济效益.另外,应将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多年来未能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而在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还应加强对林下经济的认识,以便了解林下经济发展对产业、民生和生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还应加强发展林下经济对产业、民生和生态的影响分析,以便更好的推动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1林下经济的概念在对林下经济的概念进行解读时,还要意识到该种经济模式是从多年生  相似文献   

8.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逐渐推进了节能减排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因而使得林下经济模式得到进一步生产和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的开展,不仅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能确保林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农民经济增长。本文就林下经济模式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产业发展对策提出若干意见,以期借鉴。  相似文献   

9.
有关专家介绍,林下种养就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类和食用菌、药材等进行合理种养的经济模式。林下种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应用CitespaceⅢ和TDA分析工具,对CNKI数据库中以林下经济主题检索出的9 467篇期刊文献进行了数据挖掘和聚类分析,选择科技期刊文献形成的各知识群组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有关林下经济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森林旅游、林下种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林下养殖、林下经济模式研究、林业产业、林地资源和林下经济效益。其中,在森林旅游、林下种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3个方面的发文量占论文文献总量的43.4%,为林下经济学科的热点。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林下经济研究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伴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近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超过了三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对此加强了退耕还林举措。青海省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之一,也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在进行退耕还林后,不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会带来生态环境效益。本文对青海省退耕还林现状和效益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理论依据出发 ,分析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经济效果和外部经济性理论和效益价值核算理论问题 ,对正确计量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灾害经济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特别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价值法则,建立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经济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计量方法,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受灾森林为对象,对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不完全评估计量为,年损失涵养水源价值5 077.9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4 750.44万元、固碳释氧价值20 491.2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2 560.02万元、旅游收入5400万元,共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86亿元。  相似文献   

14.
依据白沙国有林场资源调查数据、市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面数据,对林场不同方面生态效益价值进行经济核算。结果表明:白沙国有林场固碳释氧效益值最高(约为1.728×108元),其次依次为固土保肥效益值(约为4.458×107元)、其他生态效益值(约为3.969×107元)、水源涵养效益值(约为2.193×107元),土壤改良效益值(1.241×106元)最低。当前国有林场在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较大,林场管理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逐步提高对其生态价值量的重视,降低林场对用材林采伐的依赖程度,促进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对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计量方法和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计量和补偿应按照森林生态效益主导功能和支付能力的不同遵循分类指导和逐步实施的原则,并对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参10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我国对集体林权制度和林下经济政策的改革,林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在生态建设 和林地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连成一个统一整体, 与土壤进行着各种物质代谢并影响其理化性质,土壤通过调节分配水、热、气、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养分, 对林下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林下经济的定义、主要模式、土壤物理性质、酸碱度、有机质和碳储量、养分、 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林下经济 对土壤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今后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长效的监测机制和 数据模型,以便更准确为林下经济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坚持遵循“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方法论,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因此,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亟待要从方法论的视角下予以再思考。一是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林下经济这一新生事物。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二是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方法论角度进行系统思考,坚持“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走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三是坚持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准确把握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农民科学经营山林,在不砍树、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把林地的经济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确保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8.
王向川  王玛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17-4418
采用等效益物替代法和货币置换法从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释氧固碳效益、净化大气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等多个角度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初步测算出周至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年总价值为16.769 6亿元,同时还指出了其在调节气候、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并提出尽快建立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监测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树生  杨光道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81-783,785
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种森林效益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对安徽省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后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 :重点工程实施后 ,三大效益显著提高 ,其中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起主导作用 ,综合效益达到了 70 .97亿元 /年。  相似文献   

20.
生态林业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