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形态学、行为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几种分类方法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昆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和处理昆虫图像,对鳞翅目夜蛾科5种夜蛾的右前翅提取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与大小尺度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昆虫分类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夜蛾科5个种的亲缘关系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延长度、Hu3、Hu4、Hu5和Hu7这5个形态特征对这5种夜蛾的分类鉴定没有显著意义,从而筛选出8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矩形度、偏心率)Hu2似圆度球状性Hu1(叶状性、Hu6)。利用蛾翅的这些特征参数成功地实现了对夜蛾科5种夜蛾的分类鉴定,其所描述的5种夜蛾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系统进化观点相同。研究表明,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可应用于蛾类昆虫的快速鉴定,为逐步实现林业害虫计算机辅助鉴定和数字化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先介绍了昆虫数字化分类常用的2种方法:数学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其中数学形态测量学主要利用22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昆虫的数字化分类,而几何形态测量学主要利用标记点坐标信息进行分类研究;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国内外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推动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方法被广大学者所了解。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林业昆虫的数字化分类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为深入研究其形态学,在实体显微镜下,对外寄生的花绒寄甲成虫进行形态研究,利用绘图仪绘制形态特征轮廓。花绒寄甲成虫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小盾片,后翅为首次绘制。对其头、前胸、鞘翅(雌雄虫鞘翅端角区)、腹部(雌雄虫腹末腹面)进行了重新描述和绘图。文中附有形态图24幅,研究标本存放于河南科技学院(新乡)昆虫标本馆。本研究对寄甲类昆虫的比较形态学和功能形态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国森林昆虫》(第三版)出版问世。本书主编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萧刚柔先生和北京林业大学李镇宇教授共同担任。本书共收录了我国近600种森林昆虫,介绍了每种昆虫的分类地位、危害症状、分布范围、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包含了彩色图片2000余张,并附有寄主植物名录、天敌名录、拉丁学名索引、中文名称索引,是从事林业建设及有害生物防控等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领域相关人员的重要参考工具书,将对推动我国森林昆虫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220万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蜘蛛,人们一般把它视为昆虫,其实不是昆虫。在分类上昆虫和蜘蛛只是同属节肢动物门,昆虫属昆虫纲,而蜘蛛则属蛛形纲。在外表上蜘蛛形似昆虫,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看出,昆虫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而蜘蛛只有头和腹2部分,类似细腰葫芦;昆虫有3对腿,而蜘蛛则有4对腿;蜘蛛的8只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清西陵地区昆虫资源调查及标本采集,并全面收集多年的研究资料,经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共采集昆虫695种,隶属于18目147科,初步搞清了该地区现有昆虫资源状况,为清西陵地区的害虫防治和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8.
柿品种鉴定及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柿品种鉴定及分类研究的进展,内容涉及以柿果实脱涩原理分类、形态学分类、同功酶及RAPD分析等生物化学鉴定与分类、组培试管苗的生长特性分类等,介绍了各种鉴定和分类方法的具体结果。对RAPD分析在柿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介绍了对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有重要影响的PCR条件等。形态学分类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及数量化理论Ⅲ。并对不同方法做出简要评价,对今后柿品种分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昆虫在动物分类中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的特征是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具一对触角,两对翅和三对足(如图)。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估计有100万种左右。昆虫与森林的关系十分密切,森林既是多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又是森林昆虫的食料之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探讨了昆虫资源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指出:包括农林业害虫在内的全部昆虫,对人类而言都是重要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昆虫资源学是研究地球上昆虫资源状况、驯化、保护和多维多层次合理开发、昆虫资源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一门重要的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国家政策法规、教育培训、资源评价、利用技术、保护和培育技术等多个角度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以保证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竹子形态标记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的14种竹类植物的41项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把竹种划分为2个种群.这一系统方法为竹种资源的数量分类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结果显示:形态数量分类与传统分类略有差异,借助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克服了仅依靠少数几个性状进行直观带经验性分析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州口岸从芬兰进境云杉板料中首次截获的有害生物松树皮象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的研究,结合口岸检疫实际,提出了防范松树皮象入侵的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报导了福建口岸首次从智利进境的辐射松枕木中截获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通过收集和参考有关文献对长林小蠹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整理描述,并对锯材检疫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义群  年晓丽  徐卫 《热带林业》2011,39(3):51-51,50
文章首次介绍了在中国海口口岸截获的一种来自罗马尼亚的天牛——皱胸扁鞘天牛(Ropalopus clavipes (Fabricius,1775)),并对其异名、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性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同行截获鉴定此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竹亚科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亚科植物具有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用途广、投入少等优势,可以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竹类植物的特殊生长发育规律,至今在形态分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部分竹种存在归属混乱的问题。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文中综述了竹类植物的分类现状和进展,指出了目前竹类植物分类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竹类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坝竹和小篷竹花果特征及种子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坝竹和小篷竹均为藤蔓型、灌木状竹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有文献中对2个竹种花和果实特征的记载不全面,造成了它们在植物分类上存在争议。在2个竹种的原产地于开花结实期细致观察并记录了竹种的花和果实特征,并采集种子测定分析了种子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坝竹和小蓬竹的花、果形态相似,主要区别是坝竹外稃上的脉较小蓬竹多,而果实上紧贴內稃背面宿存的梗长则小于小蓬竹;2)坝竹和小蓬竹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其中钙、镁、钾、铜、铁、锌、锰等元素含量尤为丰富,可作为食源植物;坝竹种子中的硒含量达到了富硒食品的要求,可作为富硒食品。  相似文献   

17.
刚竹属14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手段,研究刚竹属部分竹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75条谱带进行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同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运用特殊谱带,建立竹子品种的分子检索表,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栎属植物数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栋属植物形态特征,木材解剖特征和脂肪酸特征,对栋属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表明:栎属(Quercus L.)植物和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是一个自然种群,应归为1属,建议栎属分为3个亚属,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onopsis)高山栎亚属(Subg.suber)和落叶栎亚属(Subg.Quercus).这3个类群无论是在主要特征,还是在次要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而高山栎亚属和青冈亚属的亲缘关系较近,落叶栎的分化程度较高,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萝芙木属植物的物种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萝芙木属植物的物种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在于弄清国际上的分类命名现状.结果表明:目前萝芙木属植物的分类比较混乱,还没有一个为国际所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法和命名系统,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和命名在国际上没有被认可.认为本属植物分类中世界公认的物种应予认可,一些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物种可以基本上认定.花和果实是这些植物最重要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20.
An electronic aroma detection (EAD) technology known as conductive polymer analysis (CPA) was evaluated as a means of identifying and discriminating woody samples of angiosperms and gymnosperms using an analytical instrument (electronic nose) that characterizes the aroma profiles of volatiles released from excised wood into sampled headspace. The instrument measures electrical-resistance changes generated by adsorption of volatiles to the surface of electroactive, polymer-coated sensors. Unique digital electronic fingerprints of wood aromas, derived from multisensor-responses to distinct mixtures of wood volatiles, were obtained from woods of individual tree species. A reference library containing aroma signature patterns for 23 tree species was constructed for identifications of unknown samples using pattern-recognition algorithms. The 32-sensor array used with an Aromascan A32S instrument was sensitive to a wide diversity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produced outputs of distinct electronic aroma signature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wood volatiles that effectively identified unknown samples from individual tree species included in the reference library.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PA methods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forestry, plant taxonom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were identified with som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ther 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were discover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ed stands and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oles that wood-inhabiting organisms play in stand dynamics and long-term ecosystem functions. Results pertaining to tree systematics and phylogeny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prevailing opinions of oak tax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