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明确外源水杨酸(SA)提高牡丹幼苗耐热性的作用机制,以牡丹品种凤丹(Paeonia ostii Fengdan)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SA对高温胁迫后牡丹幼苗热害指数和叶片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最适浓度SA对高温胁迫下牡丹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μmol/L为SA提高牡丹幼苗耐热性的最适浓度。与单纯高温处理相比,100.0μmol/L的SA处理能显著增加牡丹幼苗干质量,降低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高温胁迫后期(≥4 d),显著增加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说明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牡丹幼苗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来诱导牡丹幼苗耐热性,缓解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2.
在40℃高温胁迫下,测定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在不同浓度ALA(25、50、75、100、125 mg/L)处理后幼苗热害指数,叶片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ALA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害指数。其中,50 mg/L ALA叶面喷施处理时对提高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相对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可以降低秦岭高山杜鹃的热害指数,缓解热损伤,提高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豇豆耐热性快速鉴定体系,通过高温胁迫对12个豇豆材料进行热害指数的调查,对其中4个有代表性品种进一步测定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豇豆品种的热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之豇28-2和丰产四号的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大、为耐热性较差的品种,丰产二号变化幅度较小、为耐热性较好的品种,宝丰的耐热性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番茄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对6个有代表性的番茄材料在高温胁迫下植物形态学和生理学的一些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快速、可靠、简便的番茄耐热性鉴定技术。调查重庆地区夏季田间种植的不同品种番茄,田间对自然高温的反应,发现统计座果率、果实商品性、产量、单果种子数等性状是鉴定番茄耐热性最可靠的方法。室内测定花粉活力、细胞膜热稳定性、SOD活性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结合人工模拟高温条件鉴定热害指数,能较准确、快捷地鉴定出品种耐热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温胁迫下水稻生化特性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可为水稻耐热性育种、耐热品种的鉴定和热害后补偿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温室对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6项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的影响,对各品种生化指标变化与热敏感指数进行多元同归分析筛选水稻耐热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内源多胺含最在3个处理阶段均旱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热敏感晶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则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处理7 d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处理14 d和21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可溶性糖、脯胺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等含量变化与水稻耐热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可以作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耐热性不同的2个甘蓝品种种子进行热激处理,研究了热激处理对甘蓝幼苗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子经热激处理后,耐热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幅大于不耐热品种,不耐热品种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增幅大于耐热品种,而耐热品种的热害指数小于不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对茄子幼苗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茄子品种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茄子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显著增高,耐热品种上升幅度低于不耐热品种;SOD活性显著降低,耐热品种下降幅度低于不耐热品种,恢复2d后耐热品种SOD活性比处理前上升了20.3%和20.7%,不耐热品种则无此种趋势;高温胁迫后,茄子的Fv/Fm、Fv/Fo、ΦPSⅡ、qP、ETR及F′v/F′m均显著降低,耐热品种高于不耐热品种。这说明,在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具有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这可能是其耐热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时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Ca~(2+)处理对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清水、5、10、20 mmol·L~(-1)的CaCl_2溶液喷洒高山杜鹃幼苗叶片10 d后,将其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96 h 40℃昼/夜32℃的温度处理,每隔24 h进行一次热害指数的测定,前48h内每隔24 h测定幼叶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Ca~(2+)处理20 mmol·L~(-1)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引起的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叶片内丙二醛含量的快速积累,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延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并使热害指数降低约75%,Ca~(2+)处理能一定程度提高高山杜鹃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高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洋杜鹃‘铁红’、‘粉红’、‘梅红’、‘普红’4个品种(系)扦插苗为试材,分别在38℃/28℃(昼/夜)和43℃/32℃(昼/夜)下胁迫4 d,之后转入25℃/22℃(昼/夜)恢复,以研究不同高温下西洋杜鹃的耐热性及其叶片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在43和38℃胁迫下,植株遭受严重形态伤害,43℃胁迫对植株造成伤害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大于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氧自由基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胁迫温度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在胁迫4 d后与初始值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不适合应用于西洋杜鹃的耐热品种筛选。对7个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溶性蛋白、MDA和相对电导率3项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96.8%。耐热性综合评价,4个供试品种(系)耐热性顺序为:‘铁红’>‘普红’>‘梅红’>‘粉红’。  相似文献   

12.
【背景】辣椒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栽培的蔬菜,具有喜温不耐热的特性。随着近些年极端高温天气出现日渐频繁,热胁迫已经成为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明确辣椒的耐热机制进而培育耐热品种对辣椒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sfA2在植物耐热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筛选辣椒CaHsfA2上游的转录因子,并分析后者在辣椒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辣椒耐热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CaHsfA2起始密码子上游的955 bp启动子序列为诱饵,利用酵母单杂交(Y1H)技术,筛选CaHsfA2的上游转录因子,并通过Y1H点对点杂交、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Dual-Luciferase)与萤火素酶互补技术(LCA)进一步验证二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利用qRT-PCR技术分析热胁迫下CaHsfA2上游转录因子在辣椒耐热品系‘R9’中的动态表达模式;利用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分析上游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分析CaHsfA2上游转录因子的耐热功能。【结果】筛选获得了CaHsfA2上游转录因子CaBES1,验证了二者的互作关系,通过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结果及CaBES1沉默辣椒植株中CaHsfA2的表达量发现,转录因子CaBES1对CaHsfA2具有转录抑制作用。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aBES1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上均有表达,热胁迫处理后细胞核内的荧光信号增强,符合其发挥生物学功能时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的特性;动态表达模式分析表明,热胁迫下,CaBES1表达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这也说明CaBES1可以响应热信号,为下一步对其耐热功能研究提供了支撑。辣椒CaBES1被沉默后,通过对比分析沉默植株和对照植株的表型、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发现,CaBES1的沉默表达提高了CaHsfA2表达量并增强了辣椒的耐热性。【结论】CaBES1通过负调控CaHsfA2表达而抑制辣椒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小麦超高产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麦是冷季作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我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是同纬度除少数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热的国家,淮河一秦岭以北冬小麦集中产区,小麦抽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高温天气占到该生育期的1/3,大约70%的时间突破了临界温度。北方受高温干热风影响的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71%,为害频率为十年七遇,小麦年减产18.5~35亿kg,热胁迫危害成为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的主要生理障碍。小麦耐热基因型与热敏感基因型存在广泛的变异,耐热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为小麦抗热筛选提供了依据。提高小麦的抗热性水平,缓解胁迫为害,是今后小麦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SOD,POD高表达烟草幼苗抗热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理高温(38±1)℃ 处理转基因烟草品系及非转基因品系的幼苗,测定其SOD,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和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品系SOD的活性更强,丙二醛的含量更低,生物量受到的影响更小。由此认为,转基因烟草品系幼苗比非转基因品系的抗热性更强,其中转基因POD高表达烟草品系的抗热性最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转基因方法提高植物的抗热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小白菜品系的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小白菜品种(系),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条件下对36份小白菜品种(系)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测定了热害指数、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小白菜的热害指数和各项生理指标均可作为小白菜耐热性评定的方法,综合利用此方法得到5个耐热好的小白菜品系,分别为小白菜品系B、P05231、509B、BN-2542、X-8。  相似文献   

16.
菜心耐热性评价及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耐热品种CX10、中等耐热品种CX17和不耐热品种CX13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发现,37 ℃高温胁迫时菜心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CA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增加幅度来看,耐热材料中的电导率、MDA含量增幅明显低于不耐热材料,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CAT基因表达量则以耐热材料中增幅最大。在胁迫恢复3 d时,与胁迫时相比,所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高温胁迫影响了菜心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正常代谢,即使高温解除后也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耐热材料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促系统减轻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麦区小麦耐热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耐热性,筛选耐热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耐热评价模型,为耐热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黄淮海麦区大面积推广的20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高温(花后第14—20天,连续7 d高温处理)和自然条件2种处理,在灌浆后期测定小麦穗部冠层温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收获晾干后测定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根据高温处理和自然条件生长下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小麦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高温处理下各性状变异幅度为-14.89%—15.09%。通过对9个性状指标的相关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55.970%、15.530%和12.171%,代表了全部数据83.670%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热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热性强弱将20个小麦品种划分为3类,第一类耐热型8个品种;第二类中等耐热型7个品种;第三类高温敏感型5个品种。通过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小麦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D=-4.801+0.834X4+2.913X7+0.303X6+2.937X8- 1.409X1-0.524X3+0.876X9R2=0.986),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VP)与D值基本一致,表明SOD活性(X4)、单穗粒重(X7)、CAT活性(X6)、千粒重(X8)、冠层温度(X1)、MDA含量(X3)和产量(X9)这7个指标可用于小麦耐热性品种的鉴定。【结论】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小麦耐热性评价是可行的;20个小麦品种被分为3类(耐热型、中等耐热型和高温敏感型);高温处理下,SOD活性、单穗粒重、CAT活性、千粒重、冠层温度、MDA含量和产量可以作为小麦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鉴定指标筛选研究基础上,对萝卜品质和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出电导百分率及高温致死时间两个指标用于萝卜耐热性鉴定。从萝卜外部形态、产量品质性状、生理生化三个方面入手,采用田间鉴定与生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萝卜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种独立的鉴定方法:一是以热害指数为重点,参照苗期单位面积叶鲜重和越夏死株率的田间鉴定。二是以产量和有效根率的产量鉴定。三是利用电导百分率及高温致死时间的生理鉴定。由此形成在萝卜长叶期进行苗期单位面积叶鲜重测定;长根期测定叶片热害指数和越夏死株率,或进行电导百分率和高温致死时间测定;萝卜收获期测定有效根率,最后综合评价萝卜耐热性。三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收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鉴定指标筛选研究基础上,对萝卜品质和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出电导百分率及高温致死时间两个指标用于萝卜耐热性鉴定。从萝卜外部形态、产量品质性状、生理生化三个方面入手,采用田间鉴定与生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萝卜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种独立的鉴定方法:一是以热害指数为重点,参照苗期单位面积叶鲜重和越夏死株率的田间鉴定。二是以产量和有效根率的产量鉴定。三是利用电导百分率及高温致死时间的生理鉴定。由此形成在萝卜长叶期进行苗期单位面积叶鲜重测定;长根期测定叶片热害指数和越夏死株率,或进行电导百分率和高温致死时间测定;萝卜收获期测定有效根率,最后综合评价萝卜耐热性。三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收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