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比较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种子在萌发期对不同类型盐溶液的耐盐性强弱,对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Na2SO4,NaHCO3和混合盐(NaCl:NaHCO3为1:1)4种盐溶液中进行模拟盐胁迫,以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测定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和种类盐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的根、茎长等11个相关指标。结果表明:0.2% NaCl溶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0.4%以上的混合盐溶液开始显著抑制幼苗生长;4种不同类型的盐对黑果枸杞幼苗生长抑制强弱为混合盐 > NaHCO3 > Na2SO4 > NaCl。NaCl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小,说明黑果枸杞种子和幼苗更适合在以NaCl为主的盐碱地上正常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低温层积处理和室温干燥储藏下的黑果枸杞果实和种子为研究对象,以沙为基质,对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及不同沙埋深度下的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及恢复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PEG 溶液胁迫下的CK组,低温层积处理种子和果实出苗率比室温干燥处理分别提高了60.00%和16.66%,起始出苗天数分别缩短了7、9 d,说明低温层积能有效破除黑果枸杞种子和果实的休眠,提高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2)在-0.03、-0.10 MPa PEG 溶液高渗透势下,种子和低温层积果实的出苗指标与CK处理差异性不显著(P>0.05),表明轻度的干旱胁迫不影响种子和低温层积的果实出苗,未层积处理的果实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出苗各项指标呈阶梯式显著降低;-0.10 MPa PEG溶液的干旱胁迫成为黑果枸杞出苗的阈值。而干旱胁迫解除后,种子和果实仍能恢复萌发。3)种子和果实的最适播种深度分别为1和3 cm。可直接利用黑果枸杞果实播种育苗,是一件省时、省工且出苗率较高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银合欢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7种不同方法对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98%的浓硫酸对银合欢种子进行处理5 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6%;其次是水温80℃浸种10 min,发芽率达74%;80℃高温干燥10 min和机械摩擦种皮效果比较差,发芽率仅19.3%和15.3%;酒精、40%的氢氧化钠、不同浓度萘乙酸(NAA)浸种对银合欢的发芽率没有影响,最佳处理的大田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验和大田调查结果 ,制定了桑树种子和苗木国家标准 ,对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运输等进行了规范。以千粒重、发芽率、含水率、净度、品种纯度为指标 ,将种子分为合格及不合格种子。合格实生种子要求千粒重≥ 1 4 0g、发芽率≥ 80 0 %、净度≥ 95 0 %、含水率≤ 12 0 % ;合格杂交种子要求千粒重≥ 1 4 5g、发芽率≥ 85 0 %、净度≥ 98 0 %、品种纯度≥ 95 0 %、含水率≤ 12 0 %。以苗径 (Φ)为主要指标 ,将实生苗分为一级 (Φ≥ 5 0mm)和二级 (5 0mm >Φ≥ 3 5mm)苗 ,将杂交苗分为一级 (Φ≥ 7 0mm)、二级 (7 0mm >Φ≥ 5 0mm)和三级 (5 0mm >Φ≥ 3 0mm)苗 ,将嫁接苗及扦插苗分为一级 (Φ≥ 12 0mm)、二级 (12 0mm >Φ≥ 9 0mm)、三级 (9 0mm >Φ≥ 7 0mm)和四级 (7 0mm >Φ≥ 5 0mm)苗。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上萌发法,研究了混合盐碱胁迫下施加外源 MeJA 后黑果枸杞种子萌发进程、发芽率(GP)、发芽势(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异状发芽率(HGP)、茎长(LS)、根长 (LR)及萌发期幼苗生长表型变化。结果显示:(1)中性混合盐(L)和中度碱性混合盐(M)在适当低、中浓度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黑果枸杞种子萌发,重度碱性混合盐(H)则使黑果枸杞的萌发起始时间延后,萌发总时长缩短;MeJA 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起止时间和发芽延续时间没有明显影响;(2)GP、GR、GI、VI、LS、LR 在中性混合盐(L)、中度(M)和重度(H)碱性混合盐处理时均随盐碱浓度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外源 MeJA 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存在“低促高抑”现象, 适当低、中浓度起促进作用,过高浓度则抑制;(3)生长表型(长势)随盐碱浓度及碱性盐占比升高明显减弱;适当浓度外源 MeJA(MJ-10、MJ-20)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的伤害,过高浓度外源 MeJA(MJ-40、MJ-80)则使伤害加剧。综上:不同盐碱组成及盐碱浓度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碱性盐占比和盐碱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MeJA 对混合盐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伤害缓解有明显剂量效应,适当低中浓度 MeJA 起缓解作用,过高浓度则使伤害加剧,以 20 μmol/L 的综合缓解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盐碱地发展黑果枸杞小浆果产业和盐碱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um)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系活性的影响,对采自于河西走廊黑河中游的黑果枸杞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其发芽率(GP)、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相对盐害率和抗氧化物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结果显示,25mmol·L~(-1)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50~300mmol·L~(-1)的NaCl处理则有抑制作用;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NaCl浓度的临界值是50mmol·L~(-1),极限值是300mmol·L~(-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添加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各NaCl浓度处理下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表明,甜菜碱能有效减缓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下外源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的响应。试验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和幼苗进行不同浓度SLs处理,测定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叶绿素、脯氨酸(Proline, Pr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SLs浸种对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果;干旱胁迫下对幼苗喷施适宜浓度SLs,可显著提高其叶绿素、Pro含量(P<0.05),同时有增强T-AOC、降低MDA积累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1μmol·L-1 SLs处理能够增强黑果枸杞的抗旱能力。综上所述,SLs不仅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抑制,还能增强幼苗抗旱性,最佳使用浓度为1μmol·L-1。本...  相似文献   

8.
任小燕  柳迪  潘平新  马彦军 《草原与草坪》2021,41(5):131-138,147
为筛选出较耐盐碱的枸杞种源,用浓度为0、50、100、150、200、250、300 mmol/L的NaCl和NaHCO3对不同区域野生枸杞种子萌发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种子萌发指标.结果 表明:两种盐胁迫下3个区域的枸杞种子起始发芽时间随盐浓度的升高而推迟,除相对盐害率呈上升趋势,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相对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两种盐对枸杞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NaHCO3强于NaCl;3个种源野生枸杞种子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定西>兰州>临夏.  相似文献   

9.
磁化水与稀土微肥溶液处理种子的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赵庆凯 《草业科学》1994,11(1):32-34,37
利用适宜的磁场强度磁化的水和稀土微肥配制的最佳浓度溶液,分别处理牧草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率及经磁化水浸泡的牧草种子在大田萌发、出苗、长势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处理种子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种子发芽情况好于同等条件下稀土微肥溶液处理的种子,用稀土微肥溶液处理种子也能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大田试验结果,磁化水处理过的种子,萌发能力,苗期长势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在核桃嫁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大多采用1~2年生实生苗做砧木,进行温控嫁接大棚培育,室内苗砧嫁接,室外腹接、芽接,室内嫁接愈合,炼苗移栽大田;也有利用嫩苗或子苗嫁接,但需要室内愈合后移栽大田;接后移栽大田覆盖地膜等。这些方法成本高,效益低,难推广。我县自199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室内温控嫁接、大棚温控嫁接及嫩砧嫁接大田育苗等项试验,认为核桃嫩砧嫁接大田育苗技术是一种有效方法。采用此技术,2 0 0 1年在房县林业中心苗圃嫁接15万株,成活率为86 70 % ,2 0 0 2年又嫁接2 8 2 6万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西部草甸植物萌发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64种草甸植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1)64种草甸植物中,30种植物发芽率超过80%,41种植物发芽率超过50%;2)12种禾本科植物中有8种萌发率达85%以上,5种菊科植物发芽率超过85%,所有豆科植物发芽率都小于50%;3)种子萌发能力与生活型相关,一年生植物种子较容易发芽,灌木种子最不易发芽;4)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形态学特征有关,大多数小种子物种具有高萌发率,圆锥形或钻形的种子较大的发芽率,具芒和毛的种子偏向高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具有种皮不透性即所谓硬实特性。硬实率的高低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随着成熟过程的发展,硬实率逐渐增高,发芽率也逐渐降低。用刀片划破种皮,砂纸摩擦,砂擦和浓硫酸处理种子,既可提前种子的发芽时间,又可使种子发芽势从8-9.3%提高到41.7%以上,发芽率从10-32%提高到57.0-98.3%。用热水浸泡种子,对种子发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小花碱茅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脱颖处理和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其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脱颖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降低了污染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5.0 mg/L 2,4-D的MS培养基,诱导率可达55.2%,2周可见白色愈伤组织;最佳芽分化培养基为添加1.0 mg/L 6-BA和0.5 mg/L NAA的MS培养基,分化率可达31.7%,同时伴随根毛的发生,生根率达81.7%,诱导时间为2周;分化后的再生苗移植于1/2MS培养基上,100%生根,炼苗移栽后可全部成活。从小花碱茅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到植株再生共需16周左右。小花碱茅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探究小花碱茅耐盐碱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15.
用作牧草播种用的种子,要实现播后种子发芽率高和出土幼苗达到生长健壮的要求,就必须在播前对牧草种子进行严格选种、浸种、消毒,对禾本科牧草的种子还应当进行去芒,豆科牧草的种子需要去壳,有的种子还需要进行根瘤菌接种等处理。这些处理措施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牧草种子播后发芽率,保证播种质量,实现—播苗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我县有23户农户进行湖桑绿枝土钵扦插试验,试验苗床面积1.41亩,扦插绿枝插穗134700株,成活101808株,扦插成活率为75.5%。移栽大田育苗面积5.25亩,移栽土钵苗95720株,成活88605株,移栽成活率为92.6%。土钵苗直接栽桑(一步建园)1.9亩,栽种土钵苗6008株,成活5469株,栽桑成活率91%。总成活94074株,最终成活率69.8%。  相似文献   

17.
缪纯庆  梁晓玲  王娟  白昌军 《草业科学》2012,29(11):1755-1759
研究硼肥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11)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9个硼肥处理,质量分数范围为0~4.0%,分3次施入。结果表明,施硼量3.0%(3%的硼酸分3次施入:400 mL+400 mL+600 mL)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1 124.4 kg·hm-2。施硼肥可提高生殖枝数、小花数/小穗、可育小花数/小穗和种子千粒重,但对小穗数/生殖枝影响不显著;施硼肥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芽长和芽质量。施硼量3.0%可以使发芽率达到20.17%,比对照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8.
种子发芽率是确定播种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在盛有吸水纸的发芽皿中进行,另一种是在发芽床上进行。这些方法都能较真实地反映种子发芽的情况,尤其是后一种方法更接近大田条件,效果更佳。但是,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为7天,多的要达2周以上;其次,还要有一定恒温条件,这对在购买、调运或贮藏牧草种子时进行种子品质鉴定,无疑是个问题。为此,我们在1981年下半年运用测定部分农作物种子生活力的方法对牧  相似文献   

19.
栽培驯化对驼绒藜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天然草场的和经过栽培驯化的驼绒藜种子和果实的千粒重和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栽培驯化使驼绒藜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处理方法对美国截叶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