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铜是猪营养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猪体内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饲料中大部分的铜不被吸收排出体外,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针对猪粪中铜的含量分析以及高铜猪粪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动物粪便中铜和锌测定方法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控制动物排出物引起的公害及污染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为了促进畜禽生长、改善畜产品的外观而在饲料中过量添加的微量元素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妨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高剂量铜可明显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许多饲料厂家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而铜易在肝脏中蓄积,铜的高残留会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饲料中的铜在动物体内代谢后有90%以上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的铜污染,破坏土壤质地和微生物,影响作物产量和成份。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猪粪中细菌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猪粪作为粪肥施用在农田后是否会促进ARGs向土壤、粮食和蔬菜等作物扩散和传播,长久以往是否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检索近期相关文献,综述猪粪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对种养循环的影响,以及降低ARGs的方法,以期降低猪粪中抗性基因水平,实现健康的种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凤仙  宋清华  王卉 《湖南饲料》2013,(2):25-28,39
采用土壤盆栽玉米,试验猪粪是猪饲喂基础日粮添加250mg/kg铜分别来自硫酸铜(CuSO4)、氨基酸铜(Cu-AA)和碱式氯化铜(TBCC)排出的粪,对照猪粪取于猪饲喂基础日粮的粪。添加铜源猪粪分别设100g/盆、200g/盆、300g/盆3个铜浓度。研究不同铜源与铜浓度猪粪对玉米移栽后生长及植株铜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铜源猪粪对玉米生长及植株铜沉积无显著影响(P>0.05)。玉米移栽后40d,随粪中铜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土壤铜含量(P<0.05),玉米地下部和地上部分铜含量随土壤铜含量增加而增加(P<0.05),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鲜物质量随试验猪粪中铜浓度的升高而下降(P<0.05)。高铜浓度猪粪施肥影响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5.
1猪粪直接还田 猪粪直接返田是猪粪最原始的利用方式.通过土层的过滤、土壤粒子和植物根系的吸附、生物氧化、离子交换、土壤微生物间的拮抗,使进入土壤的粪肥水中的有机物降解、病原微生物被杀灭,从而得到净化;同时,还可增加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畜禽粪便含水量高、有恶臭,而且氨的大量挥发造成肥效降低,病原微生物还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土壤的自净能力有限,施用过多粪便容易造成污染,鲜粪在土壤里发酵产热及其分解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都有不利影响,所以施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评价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中猪粪浆还田利用的环境安全性,本文就家庭农场猪粪污储存池粪浆中营养成分和铜、锌、砷含量,以及其还田后的土壤肥力、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猪粪浆中铜、锌、砷含量分别为2.63、3.75、0mg/L,同时含有222.34mg/L碱解氮、20.44mg/L有效磷、711.11mg/L速效钾;腐熟后作为基肥还田,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铜、锌、砷含量与施用化肥的农田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市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猪粪浆还田利用可保持土壤肥力,未导致土壤铜、锌、砷含量的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7.
铜可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尤其对仔猪效果明显,养殖中添加高铜较为普遍.但90%的铜会随着动物粪尿排出,过量添加铜不仅会造成动物应激和中毒反应、资源浪费,还会导致铜过量排放在土壤和水源中并蓄积,从而危害动植物健康.近年来,减少粪尿污染排放与发展生态养殖业逐渐被人们提倡,新版《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颁布并限制...  相似文献   

8.
导读: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农作物产量降低,破坏生态平衡。杨定清等(1998)用高铜猪粪施肥,与施用饲喂普通饲料的猪粪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组猪粪施用量增大,土壤铜含量超高。以浙江省1997年计,全年养猪2136.18万头、牛535845头、羊333.15万头、家禽23357.92万羽,换算成猪当量全年畜禽粪便产量达3344.36万吨。如果这些动物的饲料中都添加了高铜,所造成的铜污染是相当惊人的。专家指出,不管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从饲养成本等方面考虑,在饲料中使用高铜是不合理的,特别不应长期使用。需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严禁在畜禽日粮中使用高铜。许多饲料厂家因利益驱使而片面宣传:"猪粪便越黑,就说明消化越完全,越好。"这是一个非常错误且有害的标准。高铜之所以能使粪便呈黑色,是铜能与消化道内容物中的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氧化铜的颜色。饲料消化率与粪便颜色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饲料的消化率受动物、饲料、环境、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不是仅靠添加某一种单一物质就能解决的。选用生物效价高的铜和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益生素、合生素、酸制剂、抗菌肽、中草药等来代替高铜的添加剂,不单纯考虑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必须重视长远生态效益,并着眼于可持续稳定发展战略,走生态养殖发展之路,是畜牧业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导读: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农作物产量降低,破坏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1945年R.Braude[1]首次报道,在饲料中添加250 mg/kg铜可明显提高生猪生性能。此后高铜添加剂的使用一直是畜牧生产上研究的热点[2-3]。动物饲料中铜添加过量、动物产品的含铜量增加都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这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由于动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铜,势必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导致受污染的植物和水产品问题,间接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试验将不同  相似文献   

11.
广西猪饲粮部分微量元素添加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殖者大多以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作为提高饲料效率的重要措施,而很少考虑过量使用会造成微量元素在畜禽体内蓄积,对动物肌肉和肝脏造成损坏,并通过食物链给人体带来危害,未被吸收的微量元素还随着粪便的排泄,造成土壤、水源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饲料中过量添加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砷等)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高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的出现,为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科学家想尽办法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Barber等(1995)首次提出,对生长肥育猪添加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10倍的铜可改进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此后,高铜在商品猪养殖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滥用。高剂量的铜有抑制细菌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能加快动物生长速度,提高饲料报酬。但长期过量使用铜不仅对动物产生毒副性作用,而且间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经粪便排出的铜会造成土壤及水资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和近年来饲料中高铜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对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动物在能量、蛋白质获得满足的前提下,增加微量元素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故微量元素是饲料生产上不可缺少的核心营养,如添加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可弥补基础饲粮中所合微量元素的不足,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畜禽的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但是,过多的微量元素会随猪粪、尿排出土壤,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过量的微量元素残留在猪体内,对人类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因此,寻找一个适量添加量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微量元素铜锌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参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许多活化酶的组成成分,具有激活酶的功能从而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如果使用量过大就会使动物正常的代谢功能紊乱,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试验通过对不同来源的铜锌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深入地了解有机和无机微量元素对猪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添加剂五水硫酸铜(CuSO4·5H2O),含铜25%;甘氨酸  相似文献   

15.
奶牛微量元素铜的营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铜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与畜禽的生长性能,繁殖能力以及免疫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铜的缺乏会对动物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被毛生长、骨骼生长以及结缔组织造成各种影响。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铜对奶牛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学效应以及奶牛的铜缺乏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十九世纪初,人们就发现铜对维持动物的健康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反刍动物铜吸收利用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大量的试验研究已证实,铜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它与畜禽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等关系密切。铜的缺乏对畜禽的造血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生长,被毛生长发育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铜的吸收代谢机制1.1铜的吸收和转运动物体内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猪粪水渗漏、溢流和施用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垂直分布的影响,为猪粪水对水源的污染隐患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用猪粪水渗透土柱的方法进行模拟试验,设计了3种渗透方式,分别测定各土层土壤的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增加,pH值降低;其中,猪粪水-猪粪水组含水率增量最小,有机质增量最大,pH值降低量最大。猪粪水中的有机质可在轻粘土中渗透到3m以下,与猪粪水中的微生物一起明显改变土壤的pH值,过多使用猪粪水或猪粪水持续渗漏会使土壤酸化;且即使是黏土场地,猪场粪水有机质渗漏对于地下水位在3m以下的水源亦有较大的污染隐患。采用16S rDNA荧光定量PCR分析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轻粘土对猪粪水中的微生物有较强的过滤作用,土层深度60cm以下微生物的含量明显下降到土壤本底值。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猪场粪污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猪粪污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取样调查不同类型养殖场猪粪污重金属含量,旨在摸清福建省养殖场粪污中主要的重金属种类及污染程度。测定福建省10个不同规模猪场粪污、土壤和杂交狼尾草的重金属铜、锌、镉、砷含量,结果表明:粪渣中铜、锌、镉、砷含量均较猪粪和沼渣中低;沼液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粪污和土壤的镉和砷含量较低,均未超标;土壤中的铜、锌超标率高于30%,小型猪场的铜锌超标率较规模化猪场的高;小型猪场沼渣中铜锌超标率均为100%,规模化猪场铜、锌超标率均超过50%;只有一个规模化猪场的杂交狼尾草因浇施沼液而出现镉含量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土壤中长期的重金属如锌(Zn)、铜(Cu)、铬(Cr)、镉(Cd)、铅(Pb)和砷(As)的积累会导致农作物及动物生产力的下降,并威胁到动物、人类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但是在美国,却少有关于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情况的记录。威斯康星州拥有全美数量最大的乳制品业务,那里的大多数农场都自己生产所需的大部分饲料,并且回收粪便作为肥料。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全价日粮中过高的重金属含量会直接对奶牛导致毒副作用,但是饲料中的重金属会随奶牛的粪便排出并作为肥料使用,从而长期影响土壤和饲料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兽药及兽药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土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作为家禽、牲畜等动物疾病预防和感染的治疗用药,且由于其广谱抗菌活性和低费用常被用作畜禽的抗菌促生长添加剂。土霉素随着动物的排泄物进入环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长期或超标滥用兽药,特别是抗生素及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降低动物产品的品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及卫生安全。同时,人们长期食用含抗生素的食品也将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