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Ⅰ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Ⅰ,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07 nm.在365 nm和254 nm波长下LA-Ⅰ无吸收.FAB-MS和HRFAB-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162和C6H10O5;氢谱中的2个信号(δ1.26,δ4.22)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一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3个碳信号(δ181.09,δ66.99,δ21.69),证明存在-COOH,-CH,-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Ⅰ为COOHCH(CH3)OCH(CH3)COOH(α,α′-二丙酸醚),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杉木和"三北"一号杨磨木木质素化学官能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秦特夫 《林业科学》1999,35(3):69-75
本研究使用Bjrkman的提取方法,分离出针叶材杉木和阔叶材"三北"一号杨的磨木木质素(MWL),并采用Lundguist方法对分离出的MWL进行提纯.用红外光谱仪(FTIR)、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液相色谱(HP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测定了这两个树种MWL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结果表明:(1)杉木木质素碳的含量较杨树高1.23%,氢和氧的含量分别低0.22%和0.85%,"三北"一号杨木质素中的甲氧基含量比杉木的高6.26%.(2)杉木和"三北"一号杨两种磨木木质素的苯基丙烷结构单元的经验式分别为C9H8.08O2.46(OCH3)0.94和C9H7.86O2.33(OCH3)1.41.(3)杉木磨木木质素中的脂肪族羟基(OHaliph)和酚羟基(OHph)数在每C9单元中分别是0.93和0.25,分别占总羟基的78.8%和21.2%."三北"一号杨磨木木质素中的脂肪族羟基(OHaliph)和酚羟基(OHph)数在每C9单元中分别是1.02和0.49,分别占总羟基的67.5%和32.5%.(4)杉木与"三北"一号杨磨木木质素在210nm附近的吸收波长基本相同.但在280nm附近杨树磨木木质素的吸收波长为280.2nm,而杉木磨木木质素由于愈疮木基丙烷产生了深色化效果,使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至282.2nm.(5)杉木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具有典型的针叶材特征,"三北"一号杨磨木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与温带阔叶材的特征不完全吻合.(6)杉木和"三北"一号杨磨木木质素中每C9单元的β-O-4结构的平均质子数分别为0.33和0.50.β-5结构(苯基豆满香)中的平均H质子数量分别为0.23和0.16.β-β结构中Hα的平均质子数量分别为0.92和0.67.  相似文献   

3.
研究比较了松针褐斑病菌 (Lecanostictaacicola)两个致病毒素LA Ⅰ和LA Ⅱ的热稳定性、寄主专化性和最低有效浓度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LA Ⅰ和LA Ⅱ均具热稳定性 ,经沸水水浴加热 15min仍具活性。LA Ⅰ和LA Ⅱ不仅能伤害易感寄主植物湿地松、火炬松 ,对云南松、华山松、紫茎泽兰等也有伤害作用 ,说明LA Ⅰ和LA Ⅱ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LA Ⅰ和LA Ⅱ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生测 ,显示LA Ⅰ对湿地松幼苗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10 0 μg·mL- 1 ,LA Ⅱ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5 0 0 μg·mL- 1 ,LA Ⅰ活性较LA Ⅱ的活性高 4~ 5倍。LA Ⅰ和LA Ⅱ混合液生测表明 ,2个活性物质对寄主植物的伤害作用没有明显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西亚甜龙竹的当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 ,用MS、 1/2MS、 1/3MS、 1/4MS作为基本培养基 ,并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 ,进行组织培养繁殖试验。结果筛选出了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它们分别是 :(1)初代培养基配方 :MS +6 -BA 1 0 0mg/L +0 0 1%PVP +0 1%Vc (2 )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 :MS +6 -BA 2 0 0mg/L +KT 1 5 0mg/L +IBA 1 2 5mg/L (3)诱导生根培养基配方 :1/2MS +NAA 1 0 0mg/L +IBA 0 5 0mg/L +PP3 3 3 0 10mg/L。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泡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确定 5种泡桐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为MS的基础上 ,筛选出了毛泡桐 (Paulowniatomen tosa)、南方泡桐 (Paulowniaaustralis)、白花泡桐 (Paulowniafortunei)、兰考泡桐 (Paulowniaelongata)和豫杂一号泡桐 (P .tomentosa×P .fortunei)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 (分别为MS 0 .5NAA 4BA、MS 0 .3NAA 2BA、MS 0 .5NAA 4BA、MS 0 .3NAA 6BA和MS 0 .3NAA 8BA) ,然后 ,从 18个不同浓度NAA和BA组合的MS培养基中 ,找出了它们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最适培养基 (分别为MS 0 .3NAA 12BA、MS 0 .3NAA 12BA、MS 0 .5NAA 12BA、MS 0 .5NAA 12BA和MS 0 .7NAA 12BA) ,最后 ,找出了 5种泡桐芽诱导根的最适培养基 (分别为 1 2MS 0 .1NAA、1 2MS 0 .1NAA、1 2MS、1 2MS 0 .3NAA和 1 2MS 0 .5NAA)。这些结果为开展泡桐基因工程研究和利用不同种泡桐叶片原生质体融合培育泡桐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光谱、动态热机械分析和氢核磁共振波谱法对"120"和"140"这2种大豆蛋白胶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胶中羟基、氨基和羰基含量高于"120"胶,"120"胶中羧基含量高于"140"胶;"120"胶的储存模量和固化温度分别为3 500 MPa和120℃左右,"140"胶的储存模量和固化温度分别为2 600 MPa和150℃左右;"120"胶黏剂中含—NH2、—CH2—COOH、—CH2—COO—CH2—、—R—CH2—OH和Ph—OH等基团,可与竹材表面形成具有高键能的醚键,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杨树的组培快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转基因毛白杨 ( Pop ulus Tomentosa Carr)。2 材料类别已转入硅酸甘露醇脱氧酶基因的杨树愈伤组织。3 培养条件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 :1Ms+KT 2 mg.L - 1(单位下同 ) +BA 1.0 +NAA 0 .5+IAA 0 .5  2 MS+KT1.0 +BA2 .0 +NAA0 .5+IAA0 .5  3MS+KT2 .0 +NAA0 .5  4 MS+KT2 .0 +IAA0 .5 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 :5MS+KT2 .0 +NAA0 .1  6MS+KT1.0 +NAA0 .1  7MS+KT2 .0 +NAA0 .0 1  8MS生根生长培养基 :9MS+IBA0 .5  10 1/ 2 MS+IBA1.0 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0 .6%琼脂粉和 3%蔗糖 ,高压灭菌 ,p H5…  相似文献   

8.
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3C值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平均值为 70 3stoma·mm- 2 ,δ1 3C值为 - 2 8 4 7‰~ - 2 5 0 2‰ ,平均值为 - 2 6 83‰。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2 0世纪 30—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和δ1 3C值持续降低比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 ,而δ1 3C值呈降低趋势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呈增加趋势 ,但气孔密度几乎没有变化。从空间分布角度 ,3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3个区域中辽东栎气孔密度和δ1 3C值依次递减 ,说明水分利用效率 (WUE)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 ,辽东栎气孔密度在 4个植被区域之间产生波动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个区域中的辽东栎气孔密度比较接近 ,且高于气孔密度相差不大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2个区域 ,4个植被区域类型之间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差异不大 ;80年代 ,辽东栎在由东到西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至温带草原区域 ,气孔密度和δ1  相似文献   

9.
黑豆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植物名称 黑豆 (Ribesnigrum) ,又名黑加仑。2 材料类别 顶芽、侧芽。3 培养条件  ( 1 )诱导培养基 :MS +6-BA 1~ 5mg.L-1(单位同下 ) +GA 1~ 5。 ( 2 )扩增培养基 :MS +6-BA 1~5 +GA 1~ 5 +IAA0 1~ 0 5。 ( 3 )生根培养基 :1 / 2MS +NAA0 2。上述培养基均加入 0 8%琼脂。 3 %蔗糖。pH5 8,温度 ( 2 5± 1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光照时间1 4~ 1 6h·d-14 生长与分化情况4 1 无菌材料的获得 选用当年的健壮枝条 ,用解剖刀剔下饱满的冬芽 ,用无菌水冲洗 2~ 3遍 ,在超净工作台上 ,用 70 %酒精灭菌…  相似文献   

10.
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木质素的化学官能团和化学键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特夫  黄洛华  周勤 《林业科学》2004,40(2):137-141
采用有机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波谱对从杉木幼龄材和成熟材中提取的磨木木质素的化学官能团和化学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幼龄材和成熟材木质素的经验式分别为C9H8 73O2 57(OCH3) 0 84 和C9H9 0 1 O2 2 4 (OCH3) 0 90 ;杉木幼龄材木质素的芳香环结构主要由愈疮木基组成 ,而在成熟材中除愈疮木基外还有紫丁香基基团存在 ;杉木成熟材的木质素中具有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 ;杉木木质素结构中的主要键型为 β -O - 4键、β- 5键、β- β键和 β- 1键 ,且成熟材木质素中各种键型的数量均高于幼龄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