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大叶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和细叶榕(F.microcarpa Linn.F.)的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电镜下气孔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大叶榕和细叶榕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叶榕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上、下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角质层极薄,下表皮上的角质膜呈网状凸起;气孔密度大,分布在下表皮并明显突起,在气孔周围没有角质层拱盖.细叶榕为异面叶,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上、下表皮由2层  相似文献   

2.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14个橄榄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橄榄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1~2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厚度大于下表皮厚度,叶脉突起,栅栏组织由1~2层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不同种质在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同一品种的叶脉突起度和细胞结构紧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据此探讨了橄榄叶片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喀什霸王(Sarcozygium kaschgaricum Boriss)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喀什霸王叶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栅栏组织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内方,为等面叶。从叶片横切面上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层较厚,上表皮角质层较下表皮的厚,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上,微下陷;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圆柱形细胞组成,其外层细胞转化为异细胞,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约为1∶2,海绵组织位于叶片中央,细胞呈凌乱分布下表皮内具有1~2层由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发达。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植物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银杏观叶新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银杏观叶新品种筒状叶银杏、金条叶银杏、黄叶银杏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新品种叶片与银杏原种结构相同,均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构成。上、下表皮及栅栏组织均只有一层生活细胞,维管柬与粘液道交替排列。但3个新品种叶片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柬粗度等较原种有不同程度变异。另外,观察到下表皮上较为普遍双气孔与三气孔集生现象。  相似文献   

5.
13种榕属植物的叶片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种榕属(Ficus)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3种榕属植物中有11种为异面叶,2种为等面叶,叶肉都具有分泌细胞.在11种具有异面叶的植物中,上下表皮都有复表皮层,其中2种植物的上复表皮具4~5层细胞、3种具3~4层细胞、6种具2~3层细胞.气孔分布在下表皮并下陷,保卫细胞通常与下复表皮的第2层细胞处于同一平面,都具有明显的角质层.大叶榕(F.virens Ait.)和菩提榕(F.religiosa Linn.)2种植物为等面叶,其上下表皮由单层  相似文献   

6.
耐寒杜鹃叶片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辽宁地区耐寒杜鹃(Rhododendron)8种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结构特征。杜鹃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1~2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均无气孔器,有些种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均由1层小细胞组成,分布有很多气孔器,气孔类型及分布密度因种而异;栅栏组织由1~3层长柱状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但是在种间也存在结构差异,如叶片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形态以及分布类型、表皮附属物的类型以及中脉维管束的类型等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差异既是抗寒、抗旱性的表现形式,也在分类学上为种间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研究园艺观赏植物金心吊兰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①金心吊兰的叶片为等面型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厚度约为下表皮的2倍,气孔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结构简单,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机械组织组成;②园艺栽培变种金心吊兰的叶片更厚,主要叶细胞更大,不同于叶片全绿的原变种宽叶吊兰;③金心吊兰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叶绿体的发育对叶表皮和叶肉组织的发育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黄色条纹区叶细胞明显较绿色条纹区大。  相似文献   

8.
用石蜡切片法制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蒙山野生白棠子树叶与人工驯化的白棠子树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白棠子树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1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上、下表皮外侧可见非腺毛、腺毛。主脉维管束呈外切型,排列成槽形,凹槽上方有厚壁组织,且主脉的上、下表皮均有厚角组织存在。叶肉细胞明显分化,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1~2层,位于中脉处有间断,海绵细胞3~4层排列不规则,排列较疏松,主要靠近下表皮。2种不同生境下的白棠子树叶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但不同生境下叶的组织厚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C.G.&Th.Nees)Bl.〕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外角质膜较厚;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叶肉组织不甚发达,具分泌腔,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疏松的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1∶1.6;主脉发达,为外韧维管束,具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侧脉有发达的由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延伸区。这些特征反映出阴香叶片结构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分布区地枫皮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冷冻切片和叶表皮离析法,对广西靖西、马山、平果3个自然分布区地枫皮叶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枫皮叶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平均厚度为546.67μm,木质部所占比例约50%;栅栏组织2~3层,第1层排列整齐且紧密;海绵组织3~4层,细胞疏松;上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外侧具有角质层,厚度为靖西马山平果;下表皮角质层较薄,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为平列型,密度为197~288个/mm~2,气孔指数为13.53%~17.37%,气孔器长25.77~26.44μm,宽15.75~18.50μm,3个分布区地枫皮的气孔数目、大小及数量随海拔的变化趋势并非呈线性。3个分布区地枫皮叶片的组织成分差别不大,仅一些成分数量和部分组成区域有差别。地枫皮叶的解剖特点显示出其具有旱生植物的特点,随着海拔增加及光照强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上表皮细胞变小及角质层增厚、栅栏组织较紧密、下表皮气孔器密度增大,从而适应干旱、光照强、土层浅的石灰岩裸露山顶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花叶橡皮树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1)外植体诱导:MS 6-BA2.0mg,/L(单位下同) NAA0.2;(2)分化及继代:MS 6-BA 0.5 NAA0.05;(3)壮苗:MS 6.BA 0.1 NAA0.01;(4)生根:MS NAA0.1 IBA 0.1。同时探讨了花叶橡皮树外植体的成苗途径。初步建立了愈伤组织成苗的培养体系,为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胁迫对橡胶榕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pH值(3.0、4.0、5.0、7.0)的模拟酸雨对榕树幼苗叶片损伤、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受害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随着pH值的降低先减小后增高,在pH=3...  相似文献   

13.
陈泽雄  刘奕清  黄登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50-17352
[目的]为印度橡胶榕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印度橡胶榕“黑金刚”茎尖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组合进行组织培养,选择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外植体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诱导率达69.7%;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增殖系数达2.5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IBA0.1mg/L,其生根率为100%。[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印度橡胶榕“黑金刚”的离体再生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花叶富贵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花叶富贵榕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一年生的茎尖或茎段;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A 2.00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2000~2500 lx的光照强度有利于芽苗的生长;泥炭土基质有利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橡皮树,以满足花卉市场对该植物的需求。[方法]以橡皮树茎尖为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初步建立橡皮树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0.01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1 mg/L NAA+0.5 mg/L IBA。[结论]该研究为橡皮树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橡皮树的体细胞胚的诱导及萌发技术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以2种马鞍菌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其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氮源对2种野生马鞍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马鞍菌对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氮源均能利用,说明其有较广的氮源谱,但利用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优于无机氮源和氨基酸氮源的培养基.2种马鞍菌在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洁白、浓密、均匀,菌丝长势为5分,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指数最高,分别达到45.5和45.0.综合分析马鞍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17.
以橡皮树(Ficus elastica)顶芽或带腋芽茎段做为外植体.实验表明橡皮树快速繁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2.0 mg/l+NAA 0.01~1.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IBA 0.5 mg/l的沙基培养基.橡皮树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6~31℃.移栽采用蛭石作为苗床基质.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Science (New York, N.Y.)》1980,207(4436):1161-1162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