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发表玉山竹属的一个新种,它被命名为缅甸玉山竹Yushania burmanica Yi,产于缅甸东北部山区,该地临近我国云南省西盟县。鄂西玉山竹Yushania confusa(McClure)Z. P. Wang et G. H. Ye的分枝习性更接近于玉山竹组Sect。Yushania,故鄂西玉山竹应归并于该组。但因鄂西玉山竹原是鄂西玉山竹组Sect. Confusae Yi的模式种,这样就导致从原隶属于该组的其他成员中改选了峨眉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Hand. -Mazz.) Yi为模式种,并另拟峨眉玉山竹组Sect. Brevipaniculatae Yi予以替换原来所称的“鄂西玉山竹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表了多曲茶秆竹、熊竹和大风顶玉山竹等3个新种,前1个产江西,后2个产四川,发表了1个改隶新组合,对笔竿竹补充记载了花、果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单苞竹属,并认为单苞竹属乃是玉山竹属的晚出异名,归并了2个竹种。  相似文献   

3.
‘滇优1号’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的湿地玉山竹Yushania uliginosa Yi et J. Y. Shi。因湿地玉山竹具有独特的耐湿、耐寒特性,曾于2004年、2008年先后2次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海拔2 500 m处,小规模引种到海拔2 000 m的昆明金殿公园种植,其后曾经历数次淹没和浸泡,但依然生长良好。2015年5月,鉴于该竹的特殊价值,又在昆明呈贡滇池国际登录园苗圃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4 000多株。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该湿地玉山竹人工居群的各项特征与野生居群基本一致,除适应较低海拔的不同环境外,其竹丛明显矮小、叶片更纤细、节间更短、笋色更偏绿,但总体长势良好,各项特征表现稳定,因此确认为野生竹人工引种培育成功的一个栽培新品种,并定名为‘滇优1号’,学名为Yushania uliginosa ‘Dianyou 1’。  相似文献   

4.
四川方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四川方竹属一新种,即蜘蛛竹Chimonobambusa zhizhuzhu Yi。这个新种与屏山方竹Ch.pingshanensis Yi et J.Y.Shi相近似,但节间初时灰绿色,密被灰色瘤基小硬毛,很粗糙;气生根刺在每节上(5)14枚~25枚,较短,长1.5 mm~2 mm;箨鞘背面紫褐色,被淡黄白色斑块,箨片直立;小枝具叶1枚~2(3)枚,叶鞘无毛,边缘亦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缺失或稀具1枚~2枚纤弱繸毛,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5.
滇东北竹类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产于云南昭通地区的竹子7新种和1新变型:少刺方竹Chimonobambusa paucispinosa,荆竹Qiongzhuea montig-ena,棱纹玉山竹Yushania grummata,亮绿玉山竹Yushanialaetevirens,泡滑竹Yushania mitis,黄壳竹Yushania strami-nea,绥江玉山竹Yushania suijiangensis,裸箨海竹Yushaniaqiaojiaensis f.nuda。这些新分类群都用中文和拉丁文描述。它们均分布于海拔较高的中山区。  相似文献   

6.
独龙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山峡谷半封闭的地势,植物区系地理的组成极为复杂和多样化,作为植物界中进化水平较高的单子叶竹类植物也表现出了异常的区系组成和类型结构的多样性。通过对独龙江地区竹类植物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竹类植物10属27种1变种,其中发现贡山竹属新属1个,为高黎贡山特有属,该属仅有贡山竹一个种,为竹类中唯一具有附生习性的竹种;发现毒空竹、独龙江牡竹、巴坡藤竹、高山箭竹、毛环箭竹、阔叶箭竹6个新种。独龙江地区竹类属组成以热带亚洲起源为主,包括箣竹属、空竹属、藤竹属、牡竹属和玉山竹属,共有5属;东亚属4个,为方竹属、箭竹属、新小竹属和刚竹属。种的组成以暖温带至寒温带分布的箭竹属最为丰富,共计13种,占该区竹种数的48%。独龙江地区特有种共12种,占该区竹种数的44%。根据组成竹子群落的优势竹种的不同,将该区范围内的寒温性竹林划分为马亨箭竹林、黑穗箭竹林、高山箭竹林、尖削箭竹林、皱壳箭竹林及独龙江玉山竹林6个类型。独龙江地区汇集了多种区系成分的竹类,并在这里得到分化与扩散。是典型的东南亚成分分布的北限,东亚成分分布的西限,印度—缅北成分的东限,而寒温性高山竹类在本地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分化与繁衍。  相似文献   

7.
竹子开花周期性长,一生只开一次花,且花后立即死亡,并以种子更新形成新竹林。三月竹原发表时无花果记载。2010年正逢三月竹开花结实,现将花果形态予以补充描述。假小穗绿色或紫绿色;苞片2枚~3枚;小穗含3~5小花,长1.5 cm~3.7 cm;小穗轴节间长3 mm~7 mm,在具花一侧扁平;颖2版~3片,线状披针形,长6 mm~11 mm;外稃长7 mm~12 mm,具7(9)脉;内稃长7 mm~10 mm,脊外每侧具1脉,先端渐尖;鳞被3,边缘无纤毛;雄蕊3,花药长4.5 mm~5.5 mm,基部箭镞形;子房椭圆形,花柱1,柱头2,羽毛状。颖果坚果状,长8 mm~12 mm,直径4 mm~6 mm,长圆形,光亮,无腹沟,具宿存稃片,具宿存花柱,果皮厚1 mm~2 mm。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大熊猫选择部分竹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源,大熊猫主食竹的地理分布是决定大熊猫地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与分布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熊猫的迁徙历史和协同演化、以及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迁地保护意义重大。大熊猫主食竹曾经报道过11属,包括65种、1变种和3变型。其中,箣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er 2种,慈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1种3变型,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5种1变种,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 6种,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 5种,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2种,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mend.Yi 25种,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10种,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 1种,巴山木竹属Bashania Keng f.et Yi 6种,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 2种。后来,黄毛竹、大琴丝竹和金丝慈竹被修订为栽培品种Neosinocalamus affinis ‘Chrysotrichus’、N.affinis ‘Flavidorivens’、N.affinis ‘Flavidorivens’。本文增补了方竹属3种、4栽培品种;刚竹属2种;箭竹属2种;玉山竹属1种;月月竹属Menstruocalamus Yi 1种;茶秆竹属Pseudosasa Makino ex Nakai 1种;箬竹属4种。共计7属、13种、4栽培品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熊猫主食竹共有13属、78种、1变种、7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于竹子,一般人只知高大的龙竹,刚直的金竹,而对与众不同的藤本竹却知其不多或不知。本文的话题就谈谈藤本竹。藤本状竹类是竹亚科植物中一个特殊类群,此类竹的直径通常为1至3厘米,秆长却可达10至30米甚至更长,似藤一般攀附于其它乔木之上。它不具卷须一类的攀援器官,也不能作螺旋状缠绕,所以稍部常悬垂至地面,有些地区群众多以“吊竹”相称。在没有乔木的地方,它们则匍伏于地面,连绵成片。中国藤本竹类有藤竹属,梨藤竹属,长穗竹属、悬竹属和新小竹属等约5属20种,另外,有空竹属、薄竹属、思劳竹属、泡竹属和单枝竹属等约15种为半攀援状竹类。它们大都分布在热带及南热带高温多雨的低海拔河谷地区,云南则是中国藤本竹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它们的习性是在对营养空间的竞  相似文献   

10.
白水江大熊猫食用竹引种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丰富大熊猫保护区竹子种类,我们从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引入3种大熊猫食用竹。这些竹包括拐棍竹,冷箭竹和峨嵋玉山竹。通过四年试验表明,白水江保护区海拔2600米以上地段不适应这些竹生长,海拔2300米左右地区能适应这些竹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花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Huahou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篌竹P. nidularia Munro。2014年发现于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镇肖家纸槽(厂)的篌竹(白夹竹)原料基地林中,属于刚竹属篌竹的变异植株。‘花篌竹’与‘黑秆篌竹’属近缘分类群,两者成竹竹秆均为灰黑色,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竹秆基部数节间具黄绿色纵条纹,且叶具黄色纵条纹;而后者竹秆节间和叶均无纵条纹。  相似文献   

12.
高山竹子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边巴山木竹箭竹(四川马边)新种(图1)BashaniaabietinaYietL.Yang,sp.nov.SpecieshabituB.faberi(Rendle)Yisimilis,sedaquoculmiinternodiisinfernevaldecomplanatis,primosinepurpureo-punctatis,enodisculmiuniramo;culmivaginisinfernealbo-setosisemaculatis;foliis3~5inquoqueramulodiffert.Rhizomataamphipodialia,internodiis(2.5)3~7cmlongis,5.5~7mmindiam.,cylindrlcis,fistulosis.Culmi1.5~2.5malti,8~13mmindiam.,internodiis(7)13~18(23)cmlongis,cylindricisetvaldecomplanatisadlatusramigenumvelgemmatum,h…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产高山竹类命名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高山竹类命名上的问题,尤其是对Sinarun-dinaria Nakai(1935)这一属名能否成立或承认的争议给以澄清。我国的高山竹类种系繁多,计可包括在数属之内,其中尤以筱竹、箭竹、玉山竹三个属的种类为主要成份。1935年日本中井博士发表了Sinarundinaria属,系以我国西部高山区所产的两种竹类作为建立此属的依据。它们原先都是作为北美箭竹属ArundinariaMichaux(1803)的种类,即A.nitida Mitford和A.murielaeGamble,他在发表时业已选定前一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惜乎当时此二种均处于尚未开花的营养体时期,所以中井虽用拉丁文写下了Sinarundinaria和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1925)及北美箭竹属相比较的特征集要与其新属的特征描述,但这两者均是仅限于营养体部分而缺少生殖相方面的任何内容。就此点而论,这是历来植物界发表高等植物之新属极为异常而罕见的现象。因此本文作者认为Sinarundinaria乃是一个应予废弃或要加以否定的属名。更何况后来已知道了上述两种竹类之花部构造,也查明了它们的地下茎情况,其模式种A.nitida现已更名为Fargesia nitida(Mitf.)Kengf.ex T.P.Yi,另一种亦改称Fargesia murielae(Gamble)T.P.Yi,故Sinarundinaria乃是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1893)之一异名。  相似文献   

14.
天目山北部余脉竹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天目山脉北部余脉地区进行为期5年的竹类植物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竹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本区竹类植物区系在“属”级和“种”级上均 热带性质;(2)种类比较丰富,共有竹类7属40种5变各上8变型,是安徽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3)以散生竹种为主,全生竹类很少,是刚竹属和短穗竹属的重要分化变异中心;(4)地理成分复杂,东西或南北起源的一些竹种相互渗透交汇,具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秆直立,节间圆筒形,但分枝一侧下部扁平,中空,无毛,一长达38厘米;箨环隆起,初时具黄棕色向下的刺毛;秆环微隆起。秆芽3枚,但具1枚共同的先出叶;每节起初分枝3枚,后期因次生枝发生可为5—11枚,斜展。秆箨宿存性,三角状窄长椭圆形,薄革质,  相似文献   

16.
该文应用样方法、收获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大熊猫"祥祥"野化培训圈内主食竹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物量结构特征.大熊猫野化培训圈内主要分布有拐棍竹和短锥玉山竹两种主食竹类,拐棍竹占98%以上,种群密度两竹种分别为拐棍竹23.38株·m-2,短锥玉山竹4~10株·m-2.拐棍竹竹笋平均地径1.633 cm,竹高198.75 cm;幼竹地径0.928 cm,竹高278.00cm;成竹地径1.477cm,竹高373.04 cm.短锥玉山竹的地径0.475 cm,竹高90.65 cm.主食竹种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平均为6.855kg·m-2,其中竹笋和成竹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75%;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生物量>竹枝和竹叶,不同龄级生物量则以幼竹最低,仅占1.41%.拐棍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呈现出竹秆随高度的增加而递降的趋势,枝叶则表现为偏正态分布.通过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拐棍竹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由此建立了地径、株高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发表了云南西北部玉山竹属2新种:哈巴玉山竹Yushnia habaensis Yi et L.Yang和马辔簕Yushania gongshanensis Yi et L.Yang。哈巴玉山竹相似金平玉山竹Y.bojieana Yi,但秆较高大,高4 m~7m,直径1.5~2(2.5)cm,节间分枝一侧基部稍扁平或有时具1浅而短的纵凹线,纵细线棱纹较明显,实心或近实心,髓海绵状,干后较硬;箨鞘远长于节间(常长过节间1/3);小枝具叶较少,为(1)2枚~4枚;叶片较窄,宽5 mm~6.5(10)mm,次脉较少,为2对~3对,区别显著。马辔簕近似弯毛玉山竹Y.flexa Yi,区别在于秆柄较粗,直径达2 cm,节间长达2.5(3)cm;秆的节间较短,长20 cm~22(26)cm,中空;箨鞘远长于节间,背面疏生瘤基刺毛;叶鞘较短,长(1.8)2.2 cm~3.5 cm,叶片较窄,宽(5)6.5 mm~10 m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8.
营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收益快、效益高、时效长,是农家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其移栽造林技术如下:一、选择地点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肥沃、湿润但不积水、土层厚和不当风的荒山、荒地均可选作毛竹造林地。二、选择母竹栽竹不同于栽树,不能指望母竹长大成材,而是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所以选母竹是通过竹株来选竹鞭。一般1~2年生竹所连接的竹鞭正处于壮龄阶段,芽肥根健,出笋能力强。只要枝繁叶茂,分枝较低,无病虫害,离干基1.3米处的直径在3~6厘米的竹株都可以选作母竹。三、挖掘和运…  相似文献   

19.
滇东北竹类新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于云南东北部的巴山木竹属一新种,它被命名为蔓竹。文章还补充描述了斑壳玉山竹的花,并报道了少花箭竹在云南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