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奶牛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高效分离、鉴定的培养基,对格拉纳达培养基(Granada medium)进行改良,用其分离奶牛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改良格拉纳达培养基(Modified Granada medium,MGM)的成分为示蛋白胨、玉米淀粉、葡萄糖、丙酮酸钠、盐酸半胱氨酸、硫酸镁、对氧氮己环丙磺酸(MOPS)、磷酸氢二钠、甲氨蝶呤钠、结晶紫和琼脂粉.用MGM、改良爱德华培养基(Modified Edwards Medium,MEM)和血琼脂(Blood Agar,BA)三种培养基对187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无乳链球菌分菌培养,采用PCR方法鉴定分离菌株,从而评价三种培养基在分离奶样中无乳链球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在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分离中,MGM、MEM和BA的特异性分别为100; 、75.0;和18.2;,敏感性分别为88.0;、53.2;和29.1;.MGM作为选择、鉴定培养基,利用无乳链球菌产生红-橙色色素的特性,通过肉眼观察菌落颜色,一步程序就可以鉴定出无乳链球菌.[结论]该方法为奶牛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的分离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巢式PCR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的灵敏度,以本实验室从新鲜奶样中分离并经过生理生化鉴定的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提取细菌DNA,采用巢式PCR技术,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第1次PCR扩增,再在乳房链球菌16S rRNA保守区内的可变区设计特异引物对4种病原菌进行第2次PCR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技术能检测出乳房链球菌16S rRNA保守区的可变区序列,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快速有效检测出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房链球菌。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4.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2016年5月,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牛场爆发急性乳房炎,为确诊其病因,无菌采取10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特性检查、生化试验鉴定和药敏试验。经检查10份乳样中大肠杆菌单独感染1例,葡萄球菌单独感染1例,链球菌单独感染1例,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4例,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感染2例。该研究为该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制备奶牛乳房炎疫苗生产菌株的无乳链球菌最佳培养基。[方法]将培养好的无乳链球菌接种于舍不同浓度葡萄糖的改良肉汤、优化培养基和THB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补加NaOH调节pH值,观察不同处理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无乳链球菌在优化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次为THB培养基,改良肉汤不适合无乳链球菌生长。无乳链球菌在含10g/L葡萄糖的优化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在培养过程中的对数生长期内补加NaOH,调节pH值,能明显提高细菌的产量,并能延长其对数生长期。[结论]该研究为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参考,对采集于蒙自市奶牛养殖户的10头疑似乳房炎患病奶牛新鲜奶样20份,采用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和PCR技术鉴定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链球菌。结果表明:从传统方法分离菌中提取DNA,经PCR扩增测序为1 541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乳房链球菌(登录号:JF896457.1)的序列相似性达80.8%,且与Streptococcus uberis USC71-LHICA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100%,由此表明,分离菌为乳房链球菌。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确定细菌种类相比,PCR方法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9.
以无乳链球菌特异性STRA-Agl-23-1D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运用PCR技术从12个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牛奶样中扩增得到9个大小为360 bp的DNA产物;阴性样品中未扩增到产物。测定了其中2个DNA片段的核酸序列,确定为无乳链球菌的STRA-Agl-23-1D基因。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增城中新镇发病罗非鱼体内分离到4 株致病菌株,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特异基因cfb 扩增及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4 株无乳链球菌均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吁、先锋霉素遇、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孟多等敏感。选用其中的ZX1 分离株分别对罗非鱼、小鼠、乳鼠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用活菌数为109个/mL 的菌液腹腔注射罗非鱼,可使受感染鱼100%死亡;用活菌数为108个/mL 的菌液腹腔注射小鼠和皮下注射乳鼠,在72 h内的死亡率为分别为66.7%和100%;表明分离株ZX1 对罗非鱼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多重PCR 检测分离株分子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均为玉a 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