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枣树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枣树腐烂病菌来源,为生产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分别接种于30;枣树树皮培养基、果实、枝条和田间接种枝条,观察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度及产孢情况.[结果]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上,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7d内产孢,来源于柳树、苹果、沙枣、枣树腐烂病菌在30 d内先后产生橘黄色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沙枣、枣树、胡杨及杨树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果上产孢,来源于苹果和梨树腐烂病菌未在果实上形成产孢体;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树离体枝条上产孢并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桃树和沙枣树腐烂病菌在枝条上的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枝条接种测定中来源于胡杨腐烂病菌病斑扩展速度最快,接种胡杨和梨树腐烂病菌的枝条在15 d内产生小黑点并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繁殖并能形成产孢体,并能产生分生孢子角;均能侵染枣树离体组织和田间健康枝条,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苹果树的致病性,确定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来源,为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及降低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源于梨树、苹果、杨树、沙枣、胡杨、枣树、柳树及核桃腐烂病菌,接种于30;苹果树皮培养基、苹果果实、叶片、离体枝条及田间枝条上观察产孢情况,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结果]来源于梨树和胡杨树腐烂病菌在果实上侵染速度最快且能形成产孢体.来源于梨树、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在离体枝条上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胡杨和柳树的腐烂病菌未能侵染苹果叶片.来源于苹果、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成功侵染田间枝条且在20 d内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病病菌均能在30;苹果树皮培养基上形成产孢体,能成功侵染果实、叶片及离体枝条,但在病斑扩展速率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来源于梨树、苹果、胡杨、红枣的病原菌均能在苹果田间枝条上侵染成功.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测定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菌子实体形态特征、培养性状观察和致病性,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为该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挑取病样子实体进行切片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性状观察;将病菌分别接种于杨树(Populus bolleana Lauche)、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梨树(Pyrus sorotina)、柳树(Salixmatsudana Koidz)、核桃(J.regia L.)、苹果(M.pumila Mill.)、红枣(Ziziphuszizyphus)的枝条和叶片上,观察并统计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结果】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多腔室,分生孢子呈腊肠形;病菌最适生长温区为20~30℃,最适p H值为6,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多。在核桃树叶片上病斑扩展速度最快,在柳树上最慢;能在苹果和胡杨枝条形成产孢体并吐出黄色或橘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分离后腐烂病病原菌经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梨幹腐烂壳蕉孢菌(C.carphosperma Fr.),病原菌在不同培养环境条件下颜色、生长速度、表面形态、菌落形状、色素分泌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腐烂病病源菌能可使7种不同寄主感病,但在病斑扩展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腐烂病病原菌对不同寄主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疆桃树腐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引起南疆桃树腐烂病菌的无性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致病性的测定,明确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量分生孢子器大小、腔室数量、分生孢子形状和大小;将桃树腐烂病菌分别接种于桃树、梨树、苹果树、枣树、杨树、柳树、胡杨树的枝条上,观察发病情况,测定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将病原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源条件下,观察记录培养性状.[结果]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10~15个腔室,分生孢子腊肠形;病原菌均能成功侵染7种树木,在桃树、苹果树、梨树寄主上病斑扩展速率和形成产孢体较快;病原菌在5~35℃均能生长,在pH 1~9菌丝生长存在差异性,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速率、形成产孢体速率和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根据无性形态特征鉴定病原菌为桃幹枯蕉孢菌(C.leucostma Sace.).病原菌能使7种不同寄主感病,但在病斑扩展速度和形成产孢体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5~6,在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好,形成产孢体最快且数量最多;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从新疆吐鲁番、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塔城、五家渠的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苹果树(Malus spp.)、榆树(Ulmus spp.)、红瑞木(Swida spp.)5种寄主上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培养性状及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ITS基因片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筛选得到金黄壳囊孢菌;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颜色、形态、产生子实体的情况划分形态学类型;将具有不同类型的金黄壳囊孢菌通过烫伤法接种至银白杨(Populus alba)、新疆杨(P.alba var.pyramidalis)、毛白杨(P.tomentosa)的离体枝条上,通过测量病斑扩展面积,分析不同类型菌株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从新疆吐鲁番、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塔城、五家渠等地的5种寄主上共收集到金黄壳囊孢属真菌47株;通过培养特征划分出15种形态学类型;不同类型的菌株均能成功侵染3个品种杨树的离体枝条且致病性呈现一定差异,其中采自塔城,菌落特征为白色、无子实体产生的菌株XJAU 935的致病力最强,在银白杨上形成的病斑面积达146.91 cm~2;该菌株接种至3个品种杨树的枝条上后3~6 d开始发病,病菌在第10天至第14天和第22天至第26天出现两次扩展高峰,接种26 d后不再扩展。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疆9种不同林果树木腐烂病菌无性形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疆不同林果树木寄主来源腐烂病菌无性形态比较,为病原菌的准确鉴定及摸清病原菌间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观察分生孢子器在寄主表皮着生状态;挑取病样子实体进行切片观察分生孢子器纵横切面、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颜色、形态和产孢体形态特征。不同寄主来源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者埋生于树皮之上;分生孢子器腔室数量不同,纵横切面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分生孢子有腊肠形和香蕉形两种;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依据无性形态鉴定,梨壳囊孢菌(C.carphosperma Fr.)、苹果壳囊孢菌(C.mandshurica Miura)、桃壳囊孢菌(C.leucostoma Sacc.)、胡桃壳囊孢菌(C.juglandis(DC)Sacc)和柳属壳蕉孢菌(C.salicis Rab.)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梨树与白杨树腐烂病病菌的交叉侵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库尔勒地区,梨树腐烂病严重发生的梨园周围往往伴随有严重的白杨树腐烂病发生,推测这2种树木上的腐烂病病菌可能存在交叉侵染现象。为验证这一假设,从梨树样品上分离得到8株梨树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从白杨树样品上分离到11株白杨树腐烂病病菌(Valsa sordida)及9株柳树腐烂病病菌(Cytospora translucens)。将3种病原菌进行交叉接种,发现梨树腐烂病病菌对白杨树枝条的侵染成功率仅为8.9%,而白杨树及柳树腐烂病病菌对梨树枝条的侵染成功率分别为45.8%、63.0%。将3种病原菌分别接种到梨树的叶片和果实上,发现菌株的致病力表现为梨树腐烂病病菌柳树腐烂病病菌白杨树腐烂病病菌。将白杨树和柳树腐烂病病菌在梨树果实上继代接种3代后,2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均有所上升。因此,白杨树腐烂病病原菌对梨树具有较强的交叉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的香梨树上发生的腐烂病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到的腐烂病病组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树上分离获得32个分离物,未发现有性型.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8个分离株的形态特征与Cytosperma sacculus(Schwein.) Gvrit的特征描述相吻合,二者在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类;剩下的4个分离株的形态符合C.schulzeri Sacc.&P.Syd的特征描述,且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结论]新疆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C.sacculus(Schwein.) Gvrit和C.schulzeri Sacc.&P.Syd,其中C.sacculus是主要种.  相似文献   

9.
树皮内含物对香梨优斑螟寄主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香梨优斑螟的寄主选择和寄主树皮内含物对寄主选择的影响,调查研究野外香梨优斑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危害情况和室内幼虫的取食选择,并对寄主植物树皮中几种内含物含量与香梨优斑螟的寄主选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野外,不同寄主植物的受害率、平均虫口数及最大虫口数,均为香梨树苹果树枣树,但枣树的蛹与幼虫的比值高于苹果;室内幼虫取食选择试验,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香梨树枣树砀山梨树苹果树,推测枣树为香梨优斑螟潜在的高风险寄主。香梨优斑螟幼虫的寄主选择与单一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糖、氨基酸和单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与4种树的碳氮比(r=-0.960,P0.05)和总酚含量(r=-0.900,P0.05)呈显著负相关,均衡的营养和较低的取食抑制物含量是香梨优斑螟选择寄主植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梨树腐烂病的病原菌鉴定和化学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梨树腐烂病的病菌种类,对采自中国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症状疑似梨腐烂病的树皮与病枝进行病菌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选用22种常用杀菌剂,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的6个菌株中有5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形态特征相似;以这5个菌株菌丝接种梨树健康枝条后出现与田间相同的病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发现,这5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登录号JQ618018),且与意大利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DQ241769)、陕西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GU174590)、新疆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HM013819)的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另外1菌株与内生菌巴西拟隐盘孢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同源性达到99%;丙环唑等8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菌丝生长抑制力强,丁香菌酯等11种药剂对分生孢子抑制效果好,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20%丁香菌酯悬浮液165倍液与97%嘧菌酯原药15 000倍液对田间病斑治疗效果较好。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3省采样地区引起梨腐烂病的病原菌为Valsa mali var.pyri;咪鲜胺、嘧菌酯和丁香菌酯等3种杀菌剂可作为梨树腐烂病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