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对苹果小吉丁虫抗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的抗性差异,提出简化抗性指标调查的方法.[方法]以具有不同抗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特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苹果小吉丁虫疫区实地调查,摸清新疆野苹果受苹果小吉丁虫的危害特点,利用聚类及最优回归分析法简化抗性指标.[结果]在木段直径大于3 cm和木段直径小于3 cm的径阶上,低抗类型单株的枯枝率极显著大于高抗类型,低抗类型野苹果单株枯枝率在44.92;~ 82.52;区间,其中XY-108枯枝率高达82.52;,高抗类型单株枯枝率在4.17;~21.33;区间;低抗类型的羽化孔数、总虫口数显著大于高抗类型,其中低抗2单株羽化孔数最高11.2个,危害最为严重;因子聚类分析后,把危害指标聚为4大相似水平类,将新疆野苹果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调查从10个指标简化为4个,并建立了苹果小吉丁虫总虫口数低抗类型和高抗类型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Y=38.97+1.000 9X1 +1.490 4X2,R2=0.949 009,Y=7.48+7.794 4X1+0.818 5X2-8.354 3X3,R2=0.999 955.[结论]新疆野苹果存在高抗苹果小吉丁虫类型单株,高抗类型和低抗类型在枯枝率及总虫口数、羽化孔数等抗虫指标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方法]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回归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野果林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聚集分布,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858 01/(X)+ 0.20789).[结论]通过对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为今后研究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种群动态及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控害效果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生物学特性及控害效果.[方法]林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观察统计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时期寄生率.[结果]苹果小吉丁幼虫优势天敌为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该天敌为单寄生蜂,成蜂喜光、喜温,雌雄比例接近1:1,一个世代历期约为30 d.6月上旬后,寄生率呈上升趋势,林间调查寄生率最高达到44.74;.[结论]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对野果林苹果小吉丁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可被利用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4.
伊犁地区苹果小吉丁虫在野苹果树上危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在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Roem]树上的危害特性,调查了苹果小吉丁虫对野苹果的危害特性与野苹果树势及枝条含水量间的关系,及其在野苹果树上的危害部位、分布情况。调查表明,93.5%的苹果小吉丁虫蛀入枝条的向阳面,且主要选择树皮厚度为0.9~2.5mm枝条;单株胸径、树高与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程度呈正相关,随着野苹果胸径和树高增加,虫口密度呈现上升趋势,南面枝条受害程度最高,危害严重枝条主要集中在树冠的2~5m高处,其中在3~4m高度受害率最高;随单株树势衰弱程度的增加,苹果小吉丁虫口密度随之上升,受害的枝条含水量与受害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即苹果小吉丁虫危害程度加重枝条各个部位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初孵幼虫部位所在树皮含水量主要集中在35%~55%。从调查结果来看,野苹果单株树势的衰弱是诱发苹果小吉丁虫发生严重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飞机超低量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天山野果林苹果小吉丁防治效果,为防控天山野果林苹果小吉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飞机防治作业前后作业区与对照区虫口密度调查,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结果】飞机防治作业区虫口减退率达到95.00;,防治效果达到65.82;。【结论】飞机超低量喷雾防治天山野果林苹果小吉丁,作业效率高,防治成本低,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苹果小吉丁严重危害区域,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自然种群在天山野苹果林的发生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17块天山野苹果林标准地,以苹果小吉丁为研究对象,研究天山野苹果林生态系统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野苹果比例、树种丰富度等林分因子对苹果小吉丁种群影响效应等,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海拔>1 400 m的林分内平均虫口数量最低,仅为0.49头/m样枝,1 250~1 299 m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6头/m样枝。随着样地坡度的增加,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缓坡(6°≤坡度≤15°)林分的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4头/m样枝,显著高于陡坡(26°≤坡度≤35°)的0.39头/m样枝(P<0.05)。林分郁闭度为0~0.29的林分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44头/m样枝,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30~0.49和0.50~0.79的林分(P<0.05)。林分密度<0.11的稀疏林分平均虫口数量最高,为1.5头/m样枝。海拔和坡度偏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分别为0.598和0.542,是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两者与平均虫口数量的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X1=0.031;PX3=0.047;均小于0.05)。由海拔(X1)、坡度(X4)与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Y)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5.541-0.003X1-0.033X4。经F检验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达到显著水平(F=12.021,df=2,16,P=0.001)。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差异度为0.193;对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海拔和坡度是影响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其次为坡位,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坡向、野苹果比例和树种丰富度对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稍弱,均为非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同时间段的发育情况,测定幼虫所处的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在枝条韧皮部内越冬的幼虫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蛀入木质部化蛹,未蛀入木质部的部分幼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出现自然死亡,尤其是7月中旬后自然死亡率上升到45%以上;经对幼虫所处韧皮部不同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受害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38.68、18.37、9.47、19.57 mg/g下降到8月下旬的17.5、12.15、9.47、16.6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为负相关性;而受害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12.13、3.91、3.73、12.2 mg/g上升到8月下旬的19.26、14.10、4.20、17.50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为正相关。【结论】野苹果受害部位枝条韧皮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是影响幼虫正常发育的主要因素,致使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虫难以蛀入木质部而大量死亡,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谱技术分析了小吉丁虫危害不同等级的塞威氏苹果的反射光谱特征,并用光谱数据针对塞威氏苹果树的虫害进行定量化分析。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野果林实测60条不同虫害等级的塞威氏苹果高光谱数据,分析健康、轻度、中度、重度4个虫害等级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微分光谱特征,建立了红边参数,并在6个检验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虫害等级的检测模型,并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健康状态下的塞威氏苹果光谱反射率较受虫害塞威氏苹果光谱反射率高,受害程度越严重,反射率越低。(2)受虫害塞威氏苹果光谱特征表现为"绿峰"红移;"红边位置"蓝移,尤其是受重度虫害的极为明显;近红外反射峰向短波方向移动。(3)红边比值植被指数(RERVI)、红遍斜率(RES)、红边差值植被指数(REDVI)、红边面积(REA)这4个参数与虫害等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ENDVI)及红边位置(REP)与虫害等级相关性不强。(4)以RERVI、RES、REDVI、REA这4个参数为自变量构成的多元回归模型的检测精度与准确度均为0.7以上。因此,通过相关参数及模型可以有效检测小吉丁虫害等级。  相似文献   

9.
野苹果是我国重要苹果资源,对研究苹果起源和苹果育种改良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保护不力及苹果小吉丁的危害,导致野苹果林长势衰弱。本文从巩留县野苹果资源现状、资源衰退原因、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野苹果资源保护及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苹果腐烂病(又名臭皮病、烂皮病)是影响苹果生产的一大病害,主要危害结果树的主干、大枝及枝权部,幼树和苗木也会受害。受害皮层腐烂坏死,其症状表现为腐烂型和干枯型两种类型,以腐烂型为主,发生初期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稍隆起,组织松软,用手指按压即下陷,并有黄色汁液流出,有浓厚酒糟气味。发病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变干凹陷呈黑褐色,  相似文献   

11.
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高质量且能再生的原生质体是真菌遗传转化、基因修饰的重要保证。本试验选用苹果腐烂病菌强致病力菌株SDAU11-175,从酶种类、菌丝年龄、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及再生培养基五个方面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获得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最大产量的条件是菌丝年龄54 h、3%崩溃酶和3%裂解酶组合、0.7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28℃酶解3 h,所得原生质体在YPS培养基上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可达42.21%。  相似文献   

12.
平凉市苹小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凉市苹果园近年内苹小吉丁虫的发生情况观察 ,介绍了苹小吉丁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 ,并从加强苗木检疫、毒杀越冬幼虫、成虫期防治、人工防治、利用天敌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CAP(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Antigen 5 and 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 1)超家族蛋白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菌、动植物等物种,并且参与病原菌的致病过程。本研究旨在鉴定苹果树腐烂病致病菌——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的CAP超家族基因并明确CAP超家族基因在病菌致病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BLASTP在苹果黑腐皮壳菌全基因组中检索具有CAP保守结构域的基因;利用特异性引物对鉴定到的CAP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凝胶电泳检测;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T-qPCR分析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CAP基因上、下游片段并从PDL2质粒上扩增筛选标记基因;利用Double-joint PCR构建基因敲除盒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转化技术进行基因敲除和基因回补;以遗传霉素(G418)抗性为筛选标记并利用4对引物PCR检测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以潮霉素(HPH)抗性为筛选标记获得基因回补菌株;通过对菌株进行培养皿内生长试验明确基因对病菌营养生长的影响;通过离体苹果枝条接种试验分析该病菌CAP超家族基因的毒性功能。【结果】在苹果黑腐皮壳菌中鉴定到3个具有CAP保守结构域的基因,分别命名为VmPR1aVmPR1bVmPR1c。序列特征分析发现,3个CAP蛋白均包含4个保守区:N端信号肽、N端延伸区(NTE)、CAP保守功能域和C端延伸区(CTE)。系统发育分析显示,3个CAP蛋白聚于不同的进化支,VmPR1a聚于clade2进化支并与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CAP蛋白进化关系较近;VmPR1b聚于clade3且与镰孢菌属(Fusarium spp.)CAP蛋白的进化关系更近;VmPR1c聚于clade1,并且也与粗糙链孢霉的CAP蛋白进化关系较近。RT-qPCR分析结果显示,VmPR1aVmPR1bVmPR1c在病菌侵染早期(6 h和12 h)均显著上调表达。利用PEG遗传转化技术获得VmPR1aVmPR1bVmPR1c敲除突变体(ΔVmPR1a-7/23、ΔVmPR1b-20/31和ΔVmPR1c-26/40);营养生长观察发现,所有敲除突变体生长表型与野生型菌株03-8均无明显差异;致病力检测发现,ΔVmPR1b-20/31致病力较野生型无明显变化,而ΔVmPR1a-7/23和ΔVmPR1c-26/40致病力较野生型显著下降。将VmPR1aVmPR1c分别回补至ΔVmPR1a和ΔVmPR1c,回补菌株(VmPR1a/C和VmPR1c/C)致病力恢复至野生型水平。【结论】苹果黑腐皮壳菌中存在3个CAP超家族基因(VmPR1aVmPR1bVmPR1c),其中VmPR1aVmPR1c是苹果黑腐皮壳菌重要的毒性因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罩笼应用8%的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和40%的久效磷乳油防治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mailMatsumura),筛选适宜的用药浓度,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试验表明应用8%的绿色威雷600倍液和40%的久效磷2000倍液防治苹果小吉丁虫成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6.
Argonaute(AGO)蛋白作为沉默复合体RISC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小RNA分子的调控功能。为了明确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AGO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揭示苹果树腐烂病菌小RNA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从苹果树腐烂病菌基因组中比对出2个AGO蛋白的编码基因VMAGO1和VMAGO3,序列分析发现其均具有Argonaute的标志性功能结构域PAZ和PIWI,并与粗糙脉孢菌和构巢曲霉的AGO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成功获得了VMAGO1和VMAGO3的基因单缺失突变体,其菌落、菌丝形态及菌落生长速率与野生型03-8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此外,VMAGO1和VMAGO3的缺失不影响病菌对盐离子胁迫的响应,而VMAGO3能够参与病菌对pH、H2O2胁迫的响应,且VMAGO3的缺失能够影响病菌的致病力,其具体调控机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AlternariamailRoberts的强毒株系,该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5~35°C,最适温度为28℃。在pH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4.5~6.0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差异较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茵生长最快。该茵在PSA、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且产孢呈大。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碳源,以萄葡糖最佳,蔗糖次之。氮源以牛肉胨最好,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在5~35℃,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湿度试验中,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子萌发率逐渐提高。该菌孢子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 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液体培养方法研究补骨脂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补骨脂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体内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补骨脂提取物浓度为5,10,20,加,80 mg·L1时,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39.8%,62.3%,79.4%,90.6%,98.3%;用50mg·L-1补骨脂提取物处理在液体培养3d的苹果腐烂病菌,处理后1,3,6,12h菌体内几丁质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32,3.62,3-34,2.47倍;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4.78,9.98,5.83,3.53倍.由此表明,补骨脂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苹果树腐烂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果树的寿命、果实的产量及品质。防治腐烂病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是刮除腐烂病组织。针对当前刮除方式仍为强度大效率低的手工方式,设计了新型刀具,以达到小型电动机械即可去除腐烂病的目的,同时具有高效率、低功耗的特点。工作时,由小功率电机带动刀具转动,通过刀刃将病变组织刮除,达到去除腐烂病组织的目的。通过经验公式和模拟试验确定了单位切削力为1.47 N/mm2,刀具的切削力为44.10 N。通过Proe Mechanica的刀具应力分析,刀具性能达到设计规范要求,进一步计算出刀具转轴所需的功率约为40 W,适合由小型电动机带动,实现电动刮皮,达到高效、节省劳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