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比较分析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的营养品质,为筛选适宜此地种植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引进的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采集当年种植的开花期紫花苜蓿地上部分,测定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16WET的吸附水含量最低,为4.13%;威纳尔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7.82%;416WET的粗纤维含量最低,为19.89%;420YQ的粗灰分含量最低,为6.87%;WL343HQ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63%;啊迪娜和WL298HQ的钙含量最高,分别为1.48%、1.47%;WL323的磷含量最高,为0.34%。7个营养指标的权重大小依次为:钙>粗蛋白>吸附水>粗纤维>粗灰分>磷>粗脂肪。从营养价值角度综合分析认为:在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种植的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啊迪娜、威纳尔和WL298HQ这3个苜蓿品种的综合营养价值最高,可作为此地苜蓿引种栽培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干物质质量分数和营养品质,筛选出适合陕北农牧交错区种植的品种。在田间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干物质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金皇后’、‘WL319HQ’结实期株高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表明其生长速度和生长能力高于其他品种;‘金皇后’和‘中草5号’总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陕北’;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均大于17.0%,表明其均能达到一级牧草标准,且‘陕北’的相对饲喂价值均低于其余13个引进苜蓿品种。综上表明,‘金皇后’‘皇后’‘中草5号’‘甘农3号’等紫花苜蓿品种均具有在陕北农牧交错区推广种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WL525在广州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紫花苜蓿在广州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选用紫花苜蓿美国WL525品种在广州进行适应性试验,采用3个不同喷灌量处理,统计发芽率、株高、分枝数、鲜干比、叶茎比、物候期、越夏率、越冬率。试验结果表明,中湿处理的发芽率和株高、分枝数、越冬率和越夏率都是3个处理中最高的,分别为95.30%、55.8cm、20条、98.56%和96.68%。干旱处理的鲜干比和叶茎比在3个处理中最大,分别为23.41%和56.15%;中湿处理的鲜干比和叶茎比次之,分别为24.34%和50.66%。高湿处理除鲜叶含水量指标外,其余的各项指标都是最低的。3种处理下美国WL525紫花苜蓿都能正常生长,4~5月期间中湿、干旱和高湿处理的苜蓿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3.06、2.65cm/d和2.52cm/d。试验表明参试品种可适应当地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在广州地区具有很高的引种价值,其中中湿和干旱喷灌量的美国WL525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从国外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连续3 a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品种为牧歌、全能+Z,WL324;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 mL,较高为全能+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 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地环境下敖汉苜蓿、甘农3号和甘农4号等20个品种紫花苜蓿根系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其合理选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20个紫花苜蓿的根系总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长、根系总体积及根系总生物量等指标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其根系结构的综合表现。【结果】不同品种的根颈直径、根颈分枝数、根芽数和侧根数分别为3.68~11.63 mm、2.00~5.00条、4.00~12.00条和3.67~25.33条,分别为DS310FY、DS310FY、大银河和皇后最大或最多,MF4020、三得利/中苜1号、WL354HQ和中苜2号最小或最少;总生物量为7.22~55.23 g/m2,DS310FY最大,甘农3号最小,其中,MF4020、康赛、擎天柱、甘农3号、WL343HQ、WL354HQ、三得利、中苜1号、中苜2号、皇后和陕北苜蓿11个品种在30~40 cm土层无根系分布;根系总体积为2.33~22.67 cm3,敖汉苜蓿最大,MF4020最小;各土层根系平均直径为0.56~8.01 mm,皇后最大,阿迪娜最小;不同品种总根长为403.4~2978.8 cm,DS310FY最长,中苜2号最短;根系总表面积为127.8~725.0 cm2,DS310FY最大,MF4020最小;2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根系综合表现居前的3个品种分别为DS310FY、甘农4号和皇后。【结论】DS310FY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颈直径、根颈分枝数最大或最多,其根系在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结构最好,甘农4号在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结构仅次于DS310FY,但其在30~40 cm土层中根直径、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最大或最长,2个品种均可应用于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品质和越冬性进行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河西走廊沙地的适种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中,干物质折合产量标靶明显高于其余14个品种(P0.05),株高以BR4010和阿尔冈金最高,一级分枝数以亮苜2号最多,叶茎比康赛明显高于其余14个品种,越冬性以岩石最好,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地上干物质产量、株高、叶茎比、分枝数和越冬性差异较大。以株高、叶茎比、分枝数、产量和越冬率为因子,将15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综合结果显示,BR4010、阿尔冈金、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等5个品种所在的类群综合适应性较好,适宜在河西走廊沙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连续3年进行了比较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有牧歌、全能 Z,WL324。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和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 mL,较高为全能 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 mL。  相似文献   

8.
连续3年对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有牧歌、全能 z,WL324。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和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ml,较高为全能 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ml。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耐Cd品种且Cd高累积的苜蓿品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d胁迫下20个紫花苜蓿品种生物量、株高及植株体内Cd含量和Cd累积量的差异。[结果]20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对Cd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Cd胁迫下,品种德钦的株高最高,为35.71 cm,最低的品种是草原1号,为17.56 cm;Cd胁迫下生物量最高的品种是金黄后,为3.52 g/株,最低的品种是草原1号,为1.07 g/株;不同品种对Cd的累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Cd累积量最高的品种是中苜1号,为33.576 mg/kg,Cd累积量最低的品种是陕北,为3.620 mg/kg。[结论]通过株高、生物量和Cd累积量分析得出,对Cd耐性较高的品种有3个,Cd高积累的品种有3个;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甘农1号为耐Cd品种且Cd高累积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一茬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紫花苜蓿种植缺乏专用肥,采用"3414"的实验设计来研究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一茬产量、株高、叶茎比、单株重的影响.从试验得出以每公顷施N 32.25 kg、P2O5 51.45 kg、K2O 71.7 kg时可以获得最高每公顷26 594.4kg的产量;而从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一茬的株高来看,每公顷需施N 64.8 kg、P2O5 73.35 kg、K2O 89.7 kg,才可达到最大株高64.32 cm;从不同的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单株重的影响来看,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单株重影响差异不显著;从不同的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来看,每公顷需要施N 101.7 kg、P2O5 66.15 kg、K2O 118.95 kg,才可达到最大叶茎比67.6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方法]引进北美高秋眠级苜蓿新品种在银川市西夏区进行麦后复种品比试验。[结果]参试品种WL712、WL656HQ、WL525HQ的鲜草产量和株高较高,而WL440HQ、WL525HQ、WL656HQ的平均茎粗较大。以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主要参考指标,各参试品种均达到NY/T 1170—2006质量标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夏区麦后复种高秋眠级紫花苜蓿是可行的,以WL525HQ、WL656HQ和WL712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宜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 L.)品种,于2013-2015年对来自美国的10个不同秋眠等级的紫花苜蓿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了与生产性能相关的植株高度、干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性状。结果表明,WL525HQ、WL903、WL440等紫花苜蓿品种表现最为优异,休眠等级在6.0~9.5的品种更适宜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播种。  相似文献   

13.
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多叶型和三叶型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速率和产量等,以及相同性状在两类叶型之间的差异,为苜蓿的品种改良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和普通的三叶型紫花苜蓿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生长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数据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并对两个方程中的相同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枝条密度、比叶重、单枝干重、株高、单枝复叶数、光合速率、茎叶比和鲜干比等性状与多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株高、枝条密度、比叶重、节间数、鲜干比和茎叶比等性状与普通三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5个显著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相同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叶型紫花苜蓿的枝条密度,茎叶比、鲜干比均显著低于三叶型,比叶重显著高于三叶型苜蓿(P<0.05),两类叶型苜蓿的株高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叶型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三叶型品种,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性状并不相同,同一性状对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影响产量的生长性状中,多叶型苜蓿虽然枝条密度比三叶型低,但比叶重的增高、茎叶比和鲜干比的降低仍促进其产量的提高。通过合理密植、促进分枝,可进一步提高多叶型苜蓿的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陕北风沙草滩区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通过设置667 m 4 000、5 000、 {6 000 }、7 000、8 000和9 000株6个密度梯度,主要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在 {8 000 }株·667m-2,供试品种可获得高产,产量1 148.96 kg·667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31.3%、16.6%、8.4%、4.8%和5.7%。  相似文献   

15.
高寒盐碱地区紫花苜蓿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苜蓿品种在高寒盐碱地区的生长性状。[方法]分别对6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WL323、3-1、4-1、4-2、4-2H、FGI363,2个国内传统苜蓿品种敖汉及龙牧801第一年的成苗株数、鲜干重、株高等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国外引进的6个苜蓿品种的成株数、鲜干重和株高都好于国内的2个品种,有着更高的抗旱、抗寒和抗盐碱性能。[结论]该研究为高寒盐碱地区土壤的充分利用以及牧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所引进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两年零3个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WL323m l、三得利叶茎比在1:1~1:1.2之间,相对较小;WL323m l青干草粗蛋白含量达24.33%,加工高蛋白的草颗粒具有优势;金黄后、三得利、阿尔冈金-Ⅱ、捷达产量相对较高,无论作为鲜草或青干草生产均适宜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伊犁河谷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选择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物候期、株高、草产量、叶茎比和干鲜比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0个苜蓿材料在试验区均能完成生活史,生长节律变化比较一致,在第2年进入高生长期;并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植株高度和产草量逐渐降低。在生长第2年,可刈割3茬,冰驰、骑士、勇士、三得利、标靶的干草产量均在11 500 kg?hm-2以上,具有植株高大、产草量高、干鲜比高等特点,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推广种植;拉迪诺、5010、FY310、岩石,各项指标居中,可作为补充候选品种推广种植;敖汉在试验区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内外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为引进优良的苜蓿品种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用国内外17个苜蓿品种,通过3年的品比试验,对各品种生物学特性、株高、枝条密度、鲜草产量和叶茎比等性状进行了田间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间,供试苜蓿品种均能安全越冬,且可完成整个生长繁殖周期。国内育成苜蓿品种单株产草量最高,植株高大,分枝能力较差,叶茎比值较低。欧洲苜蓿品种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美国苜蓿品种叶量最高。[结论]国内品种生产性能优越,而国外品种质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