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皆起源于东汉时期,并且起源地都在现在的华北平原地区。根据制作材料、表现内容不同可以将盆景分为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两大类别。树木盆景的形成与我国的观赏植物风习和花木园艺关系密切,山石盆景与我国的爱石风习,即奇石欣赏习惯关系密切。但二者都是表现林木与山水景观的艺术品,只不过表现以林木景观为主的作品为树木盆景,表现以山水景观为主的作品为山石盆景。后来的唐代盆景则是以林木与山石景观相结合的形式,即以附石式或者水旱式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山石盆景是以各种自然山石为主体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在盆盎之中表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层峦叠嶂、江河湖海景色的艺术品。山石盆景又被称为山水盆景。广义的山石盆景包括陈设于几案之上的砚山与摆饰于庭园中的小型奇石等。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06,(10):58-59
山石盆景是以各种自然山石为主体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在盆盎之中表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层峦叠嶂、江河湖海景色的艺术品。山石盆景又被称为山水盆景。广义的山石盆景包括陈设于几案之上的砚山与摆饰于庭园中的小型奇石等。  相似文献   

4.
<正>树石盆景的动势造型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或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称水旱盆景。前面讲来,盆景艺术依据材料,应该分为树木盆景、山石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别。树石盆景是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自然而巧妙融合的构成形式,在作品的近景或中景位置上,应有突出的树、石组合构成的景物。在树石盆景中,虽然也会有以树木为主或以山石为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到宋朝(960年-137年),树木、山石盆景的研究、盆景的布局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除山石与植物组“景”外,又分别将树木加以艺术处理,发展形成树木盆景:将石玩组合,“渍以盆水”,发展形成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动势盆景的发展之路,贺淦荪先生说:"在完善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又说:"树石组合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盆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盆景艺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是让盆景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树石盆景突破了树木盆景、山石盆景的局限性,组合形式上的多样性,表现情感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正单件盆景包括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都有个势的问题。所谓"势",在盆景中是指造型形态、形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总体趋向,有的人称为流向、走向。单件盆景有势,那微型组合盆景,不管是由几件盆景构成,都属一个整体;不管是由几个单元构成,也都属一个整体,理所当然更应该讲究势的确定、配置,其势的确定、配置必须保持一种融洽谐调的关系,决不可产生疏离感、违和感,这样才能达到艺术形象气韵贯  相似文献   

8.
唐吉青 《花木盆景》2003,(11):40-41
附石盆景亦称为石附式,就其盆景材料结构而论,除树木之外,山石亦占有重要的构成因素。“附”字在汉语里有另外加上、靠近、从属或依赖等含义。附石盆景是否理解为在树木盆景中另外加上山石、树木与山石相互依靠,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从属和依赖的关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三至四种的树石结构,称为附石盆景。  相似文献   

9.
三、世界盆栽界求同存异传承中国盆景类型 中国早在宋代(960年-1279年),树木、山石盆景的研究和盆景的布局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除山石与植物组“景”外,又分别将树木加以艺术处理,发展形成树木盆景;将石玩组合,“渍以盆水”,发展形成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10.
余力 《花卉》2013,(6):34-34
朽木山水盆景属模拟盆景,树木本身具有天然的纹理,经虫蛀、风化后又形成许多孔洞,很像自然山石,如峰如峦,形态各异。有的似斧劈石,有的似砂积石,有的似太湖石……经过加工、组合,可创作出变换无究的奇山异峰,千姿百态,宛若天成。  相似文献   

11.
山石盆景也叫做山水盆景,根据水体和陆地的关系可以分为水石盆景、旱石盆景、挂壁式盆景。山石盆景立意深远,、意境豁达,充分体现着高品质、高涵养;造型独特、千姿百态、各领风骚,很有欣赏价值同时趣味十足。  相似文献   

12.
朱骏 《现代园艺》2014,(9):53-55
山水盆景,又称水石盆景、山石盆景。它是用山石、植物等为主要材料创作而成的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山水盆景是自然山川风貌的艺术缩影。  相似文献   

13.
<正>山水盆景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配以小型植物,将舟、亭、屋布置于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的山水风貌。盆景师们把紫砂、大理石、汉白玉浅盆视为江、湖、大海、绘画白纸,依美学原理进行布局。经过对山石的挑选、截锯、雕琢组合、胶固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法创造峰、峦、平台、坡脚、点石、水岸线等,从而体现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诸多盆艺作品中,山石盆景甚能表现“盆景”之“盆中之景”的精髓要义,笔者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此,创作不辍。山石盆景因其容量大,不仅能表现小桥流水、村头小景,也能表现江河湖海、高山峻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咫尺玉盆,让人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名山大川的秀色。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辈山石盆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险峻的峨嵋、秀丽的庐峰、雄伟的泰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历代文人墨客亦留下不少赞美山石盆景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泉石磷磷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湲直万金”,宋朝诗人陆游的“叠石作小山……恐是庐山南”,这样的佳句在古代名篇中举不胜举。疏与密、藏与露、虚与实、远与近等关系在山石盆景中会经常运用,作品的节奏、意境、主题也都会展现出作者的文学素养,故而山石盆景的创作要求作者不仅拥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必须精通画理,深谙中国画的布局、构图。这是山石盆景与树桩盆景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蕨类山石盆景是以蕨类和山石等为主要材料,将素材元素按一定比例立意组合成景,以表现出自然界的自然山水风貌,创作而成的立体中国山水画.以蕨类代替树木制作山石盆景.成型很快,不仅经济、简便,而且容易管理.它的制作比较复杂,要求制作者掌握树木与山水两类盆景制作的基本技巧.为此,对蕨类的选择及培养、选盆、石料加工、立意、布局、胶合及栽植、铺苔、点缀配件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与现状 山水盆景是中国独特的盆景艺术品种,国外很少有山水盆景。山水盆景早在我国的唐代初年就已有文物可考,唐代章怀太子墓墓道壁画,绘有侍仆平托水盘、内缀山石的“山水盆景”写照,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正>每次盆景展览上,山水盆景总是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原因何在?因为山水盆景画意全、意境深,观盆内风光,可颐养心性,感悟自然,三尺盆盎便可纵览泉壑之美,猿啼鸟鸣依稀在耳,湖光山色历历在目,岂不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世人之所以喜爱山水盆景之本意所在。总的说中国山水盆景以小见大,韵律自然,诗画意浓,扣人心弦,将祖国壮丽山河的旖旎景色缩景入盆,蕴含着诗画之情,有怡情养性之效。中国山水盆景源于自然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盆景在中国盆景中是一大特色,并得到世界盆景界认可。她历史悠久,是从唐代山石盆景中演变过来的。她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原理,表现了著多名山大川佳景,既有细腻写真的工笔画功底,也有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意境。多年来山水盆景大师们为我国山水盆景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制做出一大批佳作,为后人做出了许多优秀样板,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楷模。时代在前进,山水盆景艺术要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当今山水盆景体现技法要在前辈们成功道路上向立体、深度、意境方向发展,探索出一片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盆景新天地。近年来山水盆景发展远不如早期发展速度,希望盆景大师们、前辈们、评委们及各级有关组织和领导们给予山水盆景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各级盆景展览评比中给予适当的获奖比例,以资鼓励。让中国山水盆景这朵奇芭开得更艳、更美,为我国的盆景事业再次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山石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素材表现自然景象的一种盆景形式。我们之所以称为山石盆景,与树木盆景一样,都是依据用材进行分类的。盆景的分类首先要去依据什么去分,不能这类盆景按照用材去分类,那类盆景又去按表现的内容去分类。在中国山水画中,树木、树林都属于山水的内容,山水画的所有教材都有树谱,都非常重视树木的画法。再如关山月、钱松岩他们画的松树都称为山水画,不仅如此,只要是山水画家画的树木、树林都会称为山水画。在各门类艺术分类中,依据用材分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例如油画、水彩画、丙烯画、版画、音乐中的声乐、弦乐、二胡独奏、小提琴独奏……都是用材料来分门别类。  相似文献   

20.
汪彝鼎 《花木盆景》2006,(12):54-55
101.怎样的形态特征称“附石式”山水盆景? 答:附石式在树桩、山水中全可引用,石的比重大可纳为山水盆景之中,如果树桩比重大时归为树桩盆景中。制作附石式山水盆景方法:挑选形态好、质地好、体态适中山石作“盆”,寻找相匹配的树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