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加快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田间调查方式,探究昌吉市棉花种植中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是2021年昌吉市棉田的主要害虫,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依据其发生时期和特点,科学系统的制定棉蚜和棉叶螨防控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棉叶螨在新疆1年发生8~15代,是新疆棉花的重要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多年来最重的1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郾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时间比2003年早7~15d。一些团场的部分棉田螨量大,并造成一定为害。如农5师81团5月4日在棉田始见叶螨,5月12日有螨株率达8%,百株螨量153头;89团5月12日棉田有螨株率已达20%,百株螨量达400头。农7师车排子地区5月15日棉田始见叶螨,…  相似文献   

3.
陕西棉蚜天敌十分丰富,有的年份可完全控制棉蚜为害。据我们多年调查,当棉蚜有翅蚜由其它寄主迁入棉田时,常常携带大量寄生绒螨,经鉴定,这些绒螨是绒螨科的无视异绒螨Allothrobium ignotum Willmann和肥绒螨Trombidium hyperi Nercammen Grandjean et al.。在我国上海、江苏、山西、陕西和湖北等省的棉田内均有分布。活动能力较强,在棉株上四处爬行、觅食,只要找到棉蚜,不论成蚜、若蚜或有翅蚜均可附体寄生,  相似文献   

4.
棉蚜是我县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失治的田块卷叶株率达30%以上,严重时棉株皱缩枯死。重发棉田需用药1~3次。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蚜,避免过早过多用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笔者近年来对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棉叶螨为害是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来,五家渠等北疆棉区棉田叶螨种类增加,为害日趋严重。为了把棉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我们根据棉叶螨不同种类发生为害特点,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保护利用天敌,狠抓棉田早期中心株防治和点片发生期的防治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农业防治是抓好棉叶螨防治的基础工作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连作年限在10年以上,未进行冬灌,采用干播、湿出的棉田,较带茬灌水棉田的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即棉苗刚出土时,两片子叶就有叶螨取食为害;而带茬灌水又比秋耕冬灌…  相似文献   

6.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7.
新疆以往为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是棉长管蚜和棉黑蚜,但发生面积一般较小,且为害较轻。棉蚜(Aphis gosspii Glorer)在我区虽有分布,但田间很少发现,因此鲜为人知。1985年吐鲁番市棉田突然发生棉蚜,发生面积达3万亩。1986年该市棉蚜发生更为严重,发生面积共达8.56万亩,其中棉花受害面积为7.42万亩,甜瓜受害1.14万亩,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元。1986年哈密市棉、瓜田也发生了棉蚜。此后,新疆各植棉区均发现和发生了棉蚜,如1987年喀什地区棉蚜发生面积为22.54万亩,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0~2002年对棉田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农六师综合防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病虫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逐年下降,棉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防治越冬病原虫源1)秋翻冬灌。对棉田特别是往年棉叶螨、棉铃虫发生重的条田进行秋耕冬灌,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明显降低来年虫害的发生和为害。2)轮作倒茬。对枯、黄萎病,棉叶螨及杂草发生重的地块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可有效减轻其发生程度。3)消灭越冬蚜源。3月上旬对菜窖与大棚蔬菜上越冬棉蚜进行防治。大棚蔬菜用10%吡…  相似文献   

9.
棉花蚜螨繁殖率及棉蚜再猖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氰戊菊酯曾对棉蚜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对棉叶螨防治效果极差。棉蚜抗药性的发展使药效发生了变化,近来的试验表明,该药对蚜虫药效很差,对伏蚜根本无效,100和200ppm对棉蚜已属低浓度,可使其繁殖率增加4-8倍,在田间使用氰戊菊酯可形成大的棉蚜群体。在相同浓度下一般可抑制棉叶蚜群体,使药后存活很少的棉叶螨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使群体越来越小。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弥补了氰戊菊酯的不足,可同时控制蚜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射阳7块棉田观察调查的结果表明,小枕异绒螨的幼螨是棉蚜的重要天敌。幼螨发生量随田块和调查时期而不同,一般5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5、6月间4次调查,平均每100头蚜虫有幼螨8.8头,最多61.6头,棉蚜平均被寄生率为6.5%,最高34.8%。影响幼螨发生量和棉蚜被寄生率的主要因素有:(1)旱改后连续旱作的年份,(2)茬口,(3)棉田用药治虫。旱作年份长、纯作棉和棉田用药少均对幼螨发生有利,棉蚜的被寄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棉黑蚜为害诱导棉花抗蚜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屹  李晶  王佩玲 《植物保护》2011,37(4):116-119
本文对棉花苗期棉黑蚜为害诱导作用下,棉花蕾期受棉蚜为害程度、生理状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黑蚜为害后的棉株再受棉蚜为害时,田间蚜量和受害程度明显低于只受一次棉蚜为害的棉株,棉黑蚜―棉蚜为害处理较仅棉蚜为害处理棉株的抗生物质脯氨酸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显著提高,氨基酸、氮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耕作栽培技术对新疆棉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同的土壤耕作技术、轮作、邻作、连作年限对种群数量均有显著影响.通过秋耕、冬灌,可破坏棉花害螨的越冬场所,消灭部分越冬害螨,减少越冬基数.连作年限越长棉叶螨的发生越重.前茬为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棉田,棉叶螨发生晚而轻;凡是前作为油葵、豆类等双子叶植物,棉叶螨发生早而重.棉花邻作小麦比邻作苜蓿的棉田叶螨发生轻.灌溉、施肥对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提出了棉叶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孙家志 《植物保护》1990,16(1):54-54
苎麻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 Saunders)近年在局部地方为害棉花,1989年6月在南县鸟咀乡安乐村的300多亩棉田发生,一般每亩有苎麻天牛5000-15000头,有100多亩为害严重,虫多的每亩达到20000多头。为害株率25-40%,死苗率10-20%。 此虫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4月上中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5月底开始迁入棉田,6月上中旬为盛发期。成虫以早晚或阴天群集在棉田活动与为害,睛天中午停留在棉叶背面和田边杂草丛中歇息。成虫取食棉苗叶柄、嫩茎,咬断嫩头。使棉花的叶片掉落,主茎折断,嫩头枯死。为害重的棉株成为光杆,造成棉花严重减产。凡靠近麻地,棉苗生长嫩绿旺盛的棉田为害最重。 近年来忽视了对天牛的防治,虫口密度累积增多:加之是麻农挖麻种棉,形成了棉麻插花种植,给天牛的迁飞为害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苎麻天牛羽化高峰期,正值头麻收  相似文献   

14.
棉蚜(Aphisgossypii)为世界性害虫,世界各植棉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分布极为普遍,尤其以华北、东北及西北各省受害最重。新疆南北疆广大棉区均有发生。有些地方因蚜虫危害致使棉花减产30%以上,策勒部分棉因蚜虫危害亦十分严重,因此治蚜虫已成当务之急。为害情况:蚜虫为棉花苗期主要害虫c棉蚜成虫及若虫均刺吸棉株。受害严重棉田棉苗大面积枯死,轻者亦生长停滞,蕾、花、铃发育延迟,引起落花、落铃致使棉花减产。蚜虫以卵态在越冬寄主根部或茎基越冬。翌年早春在越冬寄主上以孤雌生殖的方法胎生若干代。到棉苗出土后,陆续以有翅迁…  相似文献   

15.
《湖北植保》2009,(4):64-64
棉红蜘蛛已成为棉田主要虫害之一。目前,危害棉花的红蜘蛛主要为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截性叶螨等,其危害症状: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出现黄斑、红斑或黄白斑,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棉株枯死,幼苗被害严重时,造成死苗;蕾铃期受害,增加蕾铃脱落,铃重减轻,大大降低了棉花的品质,减少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6.
双斑萤叶甲是北疆棉田的一种新害虫。1998年在新疆奎屯垦区(农七师)首次发现以来[1~2],2004年在博乐地区棉田发生并为害[3],在短短的几年中已扩散到石河子地区。2005年新湖垦区首次发现双斑萤叶甲点片危害棉花,2006年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从2005年的80hm2发展到2006年的513hm2,目前已成为该垦区棉田中继棉铃虫、棉蚜和棉叶螨后的另一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使用化学农药后天敌控制能力下降[1],使得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暴发,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加强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近几年新疆棉区对棉蚜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大面积防治,大多是在棉田出现中心蚜株时进行点片防治,棉虫基本上处于自然控制状态[2]。新疆尉犁县棉田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种群数量大,繁殖速度快,是控制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本文报道在新疆棉田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与棉蚜 Aphis gossypii 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 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 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棉花上取食6 h的棉长管蚜和棉蚜的16个重要参数, 比较两种蚜虫的取食行为。研究发现:1) 取食健康棉花时, 棉蚜在木质部(G波)的取食持续总时间长于棉长管蚜,棉蚜在木质部的取食能力大于棉长管蚜,但二者在韧皮部的取食能力相差不大。2) 取食棉长管蚜诱导的棉花时, 棉蚜取食韧皮部(E2波)持续的总时间为(2 531.33±60.86)s, 显著大于棉长管蚜E2波持续总时间[(2 196.00±98.91)s];取食棉蚜诱导的棉花时, 棉蚜取食韧皮部、木质部持续的总时间显著长于棉长管蚜(P<0.05), 说明棉蚜对于棉蚜诱导棉花的取食耐受性大于棉长管蚜。棉蚜对两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适应性更强, 更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棉花的F波持续总时间长于健康棉花, 说明经取食诱导的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9.
朱砂叶螨等棉花叶螨(棉红蜘蛛)复合种是长江流域主要棉虫之一。1982年在湖北省江汉棉区天门沙洋四农场和鄂北岗地棉区襄阳襄北农场进行的棉叶螨种群动态及为害损失研究的初步结果:①两地棉叶螨发生量属轻发生年,全年均出现三个高峰,降雨量及其强度对棉叶螨种群影响较大;②定义 Logistic 微分方程参数 r 值为棉叶螨田间水平扩散速度,分析了其扩散过程并指出其扩散除受物理环境和中心虫源株影响外还存在“密度制约”;③棉叶螨在棉株上前期中、下部卵螨量居多,后期上、中、下部位趋于平衡;④天敌对棉叶螨种群影响不大;⑤若、成螨量与为害指数关系显著(P<0.05或P<0.01);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蕾花期和花铃期接螨均对棉花产量品质有影响,其中尤以苗期接螨对棉花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0.
抗虫棉对棉花主要害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抗虫棉中棉29、中棉40和非抗虫棉湘杂棉2号田间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等棉花主要害虫发生量及为害情况调查,证明中棉29、中棉40对第2~5代棉铃虫、第1~3代红铃虫有良好的抗性,对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