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瘟(rinderpest,RP)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坏死等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5%以上。从牛瘟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瘟(rinderpest,RP)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坏死等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5%以上.从牛瘟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病毒性疾病 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呼吸和脉搏加快,流泪,眼睑肿胀,流粘性鼻液,口腔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流涎。后期病牛腹泻,粪便混有血液、粘液、黏膜等,迅速消瘦,卧地不起,衰竭死亡。牛消化道黏膜炎症和坏死是本病的特征。牛恶性卡他热由主要发生于黄牛和水牛。  相似文献   

4.
1伴有体温升高 牛流涎伴有体温升高主要见于发热性传染病,如牛瘟、恶性卡他热、口蹄疫、牛黏膜病、牛茨城病、牛暂时热等。牛瘟和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呈暴发性。牛瘟以消化道黏膜炎症、出血、糜烂和坏死为特征。患口蹄疫的成年牛以口腔黏膜及鼻、蹄和乳头等部位的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为特征,犊牛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牛黏膜病表现为黏膜炎症、糜烂、坏死和腹泻。牛暂时热主要发生于蚊、蝇滋生的季节,消化型主要表现出血性胃肠炎,呼吸型以气喘为主,瘫痪型则出现运动障碍。牛茨城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坏死、溃疡,咽喉麻痹,关节肿胀,蹄部溃疡。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马、牛、羊传染病的防制技术工作中,以消灭牛瘟、牛肺疫和控制马传染性贫血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建国前牛瘟流行几乎遍及全国。建国初期在十几个省区的牛瘟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牛瘟的防制工作。全国推广应用我国陈凌风、袁庆志等研制的牛瘟兔化弱毒、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积极开展扑灭牛瘟的工作,到1956年全国已不再有牛瘟发生。自1949年算起,只用了6年的时间,在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养牛7000万头以上的国家彻底消灭了牛瘟,其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所少见的,这为我国近代兽医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201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联合宣布根除牛瘟。这是历史上首个消灭的动物疫病,也是继天花之后全球第二个被消灭的传染病,自此,世界进入“后牛瘟时代”。牛瘟再暴发风险依然存在,维持全球牛瘟无疫状态意义重大。就维持全球牛瘟无疫状态的框架性文件、牛瘟病毒保藏机构以及宣布消灭牛瘟后所发表的实验性研究等进行了综述,为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应对牛瘟再暴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对牛疫病的检疫中,口腔黏膜病变的急性疫病主要有口蹄疫,黏膜病,牛瘟,恶性卡他热,蓝舌病。  相似文献   

8.
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我国历史上及世界上牛瘟的流行情况及特征作了具体阐述,并对其流行病学及风险分析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牛瘟潜伏期最长为21d,流行周期在中国历史上为3~10年,在欧洲历史上为30~40年,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流行周期为4~5年,在亚太地区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流行季节多为4~5月份。为能全面掌握世界各地牛瘟的流行分布情况,进行了牛瘟的周期性、季节性两方面的分析,并对各个国家针对牛瘟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1山羊疫 山羊疫是山羊和绵羊的类牛瘟病。临床上绵羊表现亚临床型,而山羊可暴发、死亡。病山羊临床表现酷似牛瘟,但变化更快,在2~6天潜伏期后,病羊突然高热,鼻卡他,外表貌似正常,数小时后,精神沉郁严重,喷嚏频繁,黏膜糜烂,流涎,喷射状腹泻,鼻液和泪水变为粘脓性,甚至结痂,闭锁眼和鼻,并伴发肺炎,呼出气体及排出的粪恶臭,过急性和最急性病例大多死亡。山羊疫除应与羊的牛瘟区别外,还应与蓝舌病、心水病、公山羊胸膜肺炎区别。  相似文献   

10.
2.3流行病学分析(图11个,略———编者)2.3.1周期性分析。据资料记载,过去在欧洲牛瘟流行周期为40~50年,在中国解放前某些地区牛瘟的流行周期为3~5年或10年左右。以下是对一些省份及一些亚太国家过去牛瘟流行情况的分析。2.3.1.1中国历史上的牛瘟流行周期分析。1949~1956年青海省牛瘟发病率出现了2个明显的周期,1949~1954年出现1次大流行,其持续时间为5年,1954~1956年再次出现发病率的上升,其持续时间为3年。由此可推测在青海省,过去其牛瘟流行的周期为3~5年。1955年发病率虽然达到最高峰,其致死率(78.92%)却最低,这可能是由于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一、牛瘟根除的国际合作全球牛瘟根除计划(GREP)于1992年提出,1993年进行前期准备,自1994年起正式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动物健康局跨界动植物病虫害紧急预防系统(EMPRES)在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导来源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牛瘟根除计划,并且组建了全球牛瘟根除计划秘书处,但是,1993年该计划应被看作是促成牛瘟最终根除的所有行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
1伴有全身体温升高 患口蹄疫、牛瘟、牛流感的牛不仅有咀嚼、吞咽障碍,体温升高,而且是流行快、波及范围广的急性传染病。患牛口腔、蹄头、蹄叉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溃疡,主要在口腔、蹄头,其他消化道黏膜损伤不明显,也无血便现象。牛瘟大面积流行在我国已不存在,但周边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仍存在。牛瘟时口腔变化与口蹄疫类似,即从结节转为溃疡、糜烂,但极少有水疱现象。  相似文献   

13.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2 0 0 3年 2月 18日称 ,巴基斯坦宣布消灭牛瘟 ,使全亚洲千年来第一次进入无牛瘟状态。根据国际兽疫局的规则 ,一个国家宣布无牛瘟状态 ,必须是在至少 2年内无暴发 ,而且已经停止免疫并有有效的监测机制 ,而巴基斯坦的最近一次牛瘟暴发是在 2 0 0 0年 10月。根据 FAO的全球消灭牛瘟计划 (GREP,Global Rinderpest Eradication Programme)负责人称 ,全球力争在 2 0 10年消灭牛瘟 ,而亚洲消灭牛瘟的胜利 ,增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 (现在仅非洲的部分地区还有牛瘟流行 )。该负责人还指出 ,亚洲各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 解放前,我省有26个县是牛瘟流行地区。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崇义等县常年受到牛瘟的危害,严重地影响着农牧业的生产发展。据高令老农反映:龙南县的一些村落,在1927年间,牛瘟猖獗流行,几乎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崇义县上堡、关田等地有一年大面积发生牛瘟,死亡不胜计数,不少农户缺牛,只好靠人拉犁翻耕田地,艰困之至。可是,就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面前,尽管有的兽医专家和好心人  相似文献   

15.
牛瘟(Rinderpest)在我国和欧州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已宣告消灭。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展望》杂志“牛瘟增刊”介绍的1976年至今的世界范围内牛瘟发生分布示意图等部分资料看来,牛瘟近年来对我国也存在着威胁,必须引起重视1976—1979三年间牛瘟在非州的分布区域较小,仅局限于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和马里等个别国家。而1979年到现在的4—5年时间,牛瘟迅速流行,横贯整个中部非洲并已传到亚洲,波及20多个国家。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黎巴嫩、叙利亚也有波及。阿富汗、  相似文献   

16.
1947年在东北三省解放区哈尔滨家畜防疫所旧址上,陈凌风招收社会上的兽医重新筹建,原名“哈尔滨家畜防疫所”。1948年6月1日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积极组织开展牛瘟疫苗和血清等生物制品的生产,组织力量协助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防治牛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与制药并存,除了研究一些热点课题外,还进行疫苗生产,有牛瘟与猪瘟脏器灭活苗、炭疽芽孢苗及其抗病血清,如抗炭疽血清、抗牛瘟血清、抗猪瘟血清、布氏杆菌菌苗和诊断血清、马鼻疽菌素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中国消灭牛瘟50周年。牛瘟这个肆虐中国养牛业二千多年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曾给全国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牛瘟疫病的防治,积极动员组织全国兽医专家和广大兽医技术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拼搏的奉献精神,克服新中国成立初期极度困难的条件,投入消灭牛瘟的人民战争,用了不到7年时间,在全国范围消灭了牛瘟。50多年过去了,在国内多次普查,再没有发生牛瘟疫病。为了纪念我国在兽医工作方面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缅怀兽医前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在兽医工作中作出更大的成绩,中国畜牧兽…  相似文献   

18.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9.
<正> 解放初,全省兽医科技人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发杨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打了一场消灭牛瘟的歼灭战,经过两年的战斗,终于在全省范围内消灭了牛瘟。这是全省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它将以光辉的史迹载入我国兽医史册。在纪念消灭牛瘟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大大发扬消灭牛瘟的  相似文献   

20.
牛出现红斑疹块,有的甚至波及口腔、鼻腔、阴道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出现红色斑疹者,常见于丘疹性口炎、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伪狂犬病、炭疽、牛瘟、蕨中毒和冻伤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