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利用基因组扫描策略和DNA混池测序技术分析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共有95个变异位点,多肽编码区除ATPase8基因无突变外,其余12个多肽编码基因均有突变位点,变异位点总数为83个,错义突变为19个,分别为:T3544A、T4209C、C7501A、A8040G、G8265C、A9376G、C9975T、G10119A、G10938A、G11046A、G12571C、G13041A、C13576T、T13588C、C13777T、C13789T、T13837C、T13855C、A13876G.12S rRNA区域有3个变异位点,分别为:T281C、C291T、A538G;16S rRNA区域有5个变异位点,分别为:A1099T、T1112C、T2200C、C2444T、T2635C;tRNA区域有4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RNA-Tyr (G5295A)、tRNA-Lys (T7720G)、tRNA-His (C11607T)、tRNA-Ser (G11669A).由此可知,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多态性较丰富,该试验结果为核外遗传效应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在山西省主要8个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预测进口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的杂种优势,为山西省肉用绵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平均等位基因数在6.0~8.6个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在3.81~5.68个之间,平均基因杂合度在0.6711~0.7896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6152~0.7462之间,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390.说明选择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用于8个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估;8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座位上都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且总群体86.1%遗传变异发生在品种内.根据标准遗传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若用本地绵羊、广灵大尾羊做母本,父本选择顺序依次为特克赛尔羊、杜泊羊、萨福克羊、道赛特羊;若用小尾寒羊做母本,父本选择顺序为特克赛尔羊、萨福克羊、杜泊羊、道赛特羊.若用乌珠穆沁羊做母本,父本选择顺序为特克赛尔羊、萨福克羊、道赛特羊、杜泊羊.进口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最理想杂交组合为:特克赛尔羊与本地绵羊、广灵大尾羊、小尾寒羊;较差杂交组合为:道赛特羊与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杜泊羊与乌珠穆沁羊.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探究绵羊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有关的分子标记。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 ARRAY?SNP技术对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存在TT、TC和CC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50971423TC位点在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在其他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5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50971423TC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TT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C型和CC型。综上,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4.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在山西省主要8个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预测进口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的杂种优势,为山西省肉用绵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平均等位基因数在6.0-8.6个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在3.81-5.68个之间,平均基因杂合度在0.6711-0.7896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6152-0.7462之间,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390。说明选择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用于8个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估;8个绵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座位上都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且总群体86.1%遗传变异发生在品种内。根据标准遗传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若用本地绵羊、广灵大尾羊做母本,父本选择顺序依次为特克赛尔羊、杜泊羊、萨福克羊、道赛特羊;若用小尾寒羊做母本,父本选择顺序为特克赛尔羊、萨福克羊、杜泊羊、道赛特羊。若用乌珠穆沁羊做母本,父本选择顺序为特克赛尔羊、萨福克羊、道赛特羊、杜泊羊。进口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最理想杂交组合为:特克赛尔羊与本地绵羊、广灵大尾羊、小尾寒羊;较差杂交组合为:道赛特羊与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杜泊羊与乌珠穆沁羊。  相似文献   

5.
绵羊FGF 7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究绵羊FGF7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绵羊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苏尼特羊以及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BB、B+、++)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共380只)FGF7基因g.57842893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GF7基因在单、多羔绵羊的心和肺中高表达,在其它各组织呈中等或低丰度表达;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绝大部分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苏尼特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GF7在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g.57842893CT位点共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57842893CT位点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在其它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57842893CT位点仅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3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57842893CT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CC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T型。综上表明,FGF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虽然可能不是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但g.57842893CT位点对绵羊产羔数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绵羊GTF2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与绵羊产羔数有关的分子标记。基于前期利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获得的候选基因GTF2A1,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和单羔的绵羊群体及产羔数存在差异的小尾寒羊群体进行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该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以及草原藏羊6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存在显著关联,AA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GG型(P<0.05)。综上,A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绵羊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以杜泊羊、滩寒羊、杂一代、杂二代、横交一代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5个绵羊群体PRLR基因rs420297088、rs1090506607、rs600947105、rs601570033、rs590565409等错义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与5个绵羊群体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RLR基因的5个位点在杜泊羊、滩寒羊、杂一代、杂二代、横交一代等5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PRLR基因的5个SNPs在5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对5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5个群体的产羔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这5个位点不适用于5个绵羊群体多羔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绵羊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R~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藏羊共380只)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存在AA和CA两种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单羔、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在杜泊羊群体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而在其他绵羊品种中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仅在杜泊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0.05),AA型第二、三胎产羔数高于CA型。综上可知,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4):12-18
旨在分析河北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方法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编码区变异分析;利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对非编码区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共发现183个变异位点,其中多肽编码区156个,r RNA基因19个和t RNA基因8个;多肽编码区发现同义突变128个,错义突变28个。非编码区共发现81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22 22±0.006 93),单倍型多样性为(0.996±0.015),83只个体构成的65种单倍型,聚为3个单倍型群:A单倍型群包括35只个体,其中9只河北小尾寒羊,26只山东小尾寒羊;B单倍型群包括38只个体,其中13只河北小尾寒羊,25只山东小尾寒羊;C单倍型群为10只山东小尾寒羊,该单倍型群为一个独立类群。3个单倍型群A、B和C的频率分别为0.42、0.46和0.12。由此说明河北小尾寒羊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与山东小尾寒羊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SPP1基因g.36651870T>C位点多态性、PLCB3基因g.41871219T>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绵羊产羔数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羊(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草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地先后引进萨福克羊、特克塞尔羊、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杜泊羊等肉用绵羊,与我国地方品种进行杂交,生产杂交羔羊,相关科研活动也十分活跃.利用肉用绵羊品种杜泊公羊和特克塞尔公羊分别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获取杂种优势,是河北省肉羊良种产业化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肉羊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快速提高绵羊的繁殖性能,本实验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杜泊羊与湖羊群体5个基因中的突变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测序后序列通过DNASta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统计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纯合度、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并将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杜泊羊ESR2基因中的RS428438934位点处发生T→C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改变,CC与CT、TT与CT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显著;RS418841713在杜泊羊与湖羊中都具有多态性,处于不平衡状态;RS398521635、RS402413016、G7、G8、RS417060437、RS604746425在杜泊羊与湖羊中均只有1种基因型,无突变类型,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绵羊生长发育候选基因Pit-1基因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序列在乌珠穆沁羊、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Pit-1基因第5内含子和笫6外显子序列并不存在多态性,推断该位点与这4种羊的生长发育差异无关.  相似文献   

14.
云岭黑山羊BMPR-IB基因部分编码区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T-PCR方法从云岭黑山羊卵巢组织克隆与产羔性状相关的BMPR-IB基因。结果表明,克隆的BMPR-IB基因扩增片段长467 bp,扩增片段位于该基因编码区第497与963位碱基之间,与已报道的野生型山羊、绵羊、猪、人和鼠的BMPR-IB基因该编码区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2%、92%和87%;与野生型山羊相比,云岭黑山羊BMPR-IB基因第498位和575位碱基存在多态性位点,其中第498位碱基由T突变为C,组成的密码仍编码天冬氨酸(Asp,D),为同义突变;第575位碱基由C突变为T,编码的氨基酸由脯氨酸(Pro,P)变为亮氨酸(Leu,L),为错义突变;BMPR-IB蛋白的二级结构在错义突变位点可能具有多种构象。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BMPR-IB基因与云岭黑山羊产羔性状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GnRHR和INHA基因遗传变异及其互作效应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参考GenBank发布的绵羊GnRHR基因(登录号:AH004943)和牛INHA基因(登录号:U16237)的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和INHA基因在乌湖羊、湖羊、乌骨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多态位点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以及GnRHR和INHA基因间互作效应。结果显示,乌湖羊和湖羊群体GnRHR和INHA基因均存在多态位点,分别检测到GG、GC、CC和AA、AB、BB基因型,乌骨绵羊因样本较少,未发现多态位点。测序发现,GnRHR基因编码区198 bp处发生G→C突变,导致甘氨酸变为精氨酸,为错义突变;INHA基因877 bp处发生T→C突变,为同义突变(仍为天冬氨酸)。遗传学分析显示,GG和AA为优势基因型,G和A为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试验羊群体GnRHR和INHA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分析GnRHR与INHA基因互作效应发现,基因互作效应在乌湖羊和湖羊群体差异显著(P0.05),ABCC互作基因型互作效应最大,AAGG互作基因型互作效应最小。乌湖羊ABCC互作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比AAGG互作基因型多1.68只,湖羊ABCC互作基因型产羔数比AAGG互作基因型多1.32只,ABCC互作基因型比AB和CC基因型的产羔数都高,表明互作效应与羊产羔数呈正相关。本研究认为,INHA基因T877C位点与GnRHR基因G198C位点互作基因型与绵羊产羔数紧密关联,对试验羊群体产羔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兰坪乌骨绵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其他5个绵羊品种(湖羊、小尾寒羊、杜泊羊、特克塞尔羊和无角陶赛特羊)的亲缘关系,试验选择9个微卫星位点对共计117个体进行了检测,将各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各绵羊群体内的PIC平均值为湖羊(0.7211)>陶赛特羊(0.6780)>小尾寒羊(0.6492)>乌骨绵羊(0.6479)>特克塞尔羊(0.5930)>杜泊羊(0.5728)。6个品种中乌骨绵羊的平均杂合度最大(0.9543),而杜泊羊最小(0.2556)。UPGMA聚类分析表明,湖羊与小尾寒羊首先聚为一类,乌骨绵羊与湖羊、小尾寒羊遗传距离较近,而与3个引进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这些结果提示乌骨绵羊可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提高繁殖力,与引进品种杂交提高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53只小尾寒羊母羊(山东梁山和泰安)、25 只无角陶赛特羊母羊(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35只蒙古羊母羊(甘肃武威)。分别采集颈静脉血样提取DNA,利用GenBank中人孕酮受体基因外显子4和绵羊孕酮受体基因 mRNA序列,设计绵羊孕酮受体基因外显子4限制性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PCR产物克隆、测序验证。用PCR-SSCP检测多态性,通过DNA测序确定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经过研究分析表明,小尾寒羊由野生型AA型、杂合AB型、突变纯合BB型3种基因型组成,蒙古羊由AA型、AB型两种基因型组成,无角陶赛特羊只有AA型一种基因型,不存在突变;在基因型分布上小尾寒羊与无角陶赛特羊和蒙古羊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无角陶赛特羊和蒙古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突变纯合基因型BB和杂合AB中存在4个突变位点,此外在发现的4个突变位点中,只有第4个突变位点246碱基T→C引起氨基酸突变。 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澳洲萨福克和杜泊羊在河北地区的纯繁及适应性,试验对母羊胎产羔数,对羔羊初生重、45日龄断奶体重及日增重、2.5月龄体尺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萨福克和杜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1.39±0.38)只和(1.61±0.49)只,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萨福克公羔初生重为(3.64±0.54)kg,45日龄体重为(21.07±0.87)kg,均显著低于杜泊公羔(P0.05);萨福克母羔初生重、45日龄体重与杜泊母羔均无显著差异(P0.05);萨福克公羔与杜泊公羔45日龄断奶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萨福克母羔45日龄断奶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杜泊母羔(P0.05);萨福克羊2.5月龄腰角宽显著低于杜泊羊(P0.05),体高、体长、胸围、胸宽、管围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澳洲萨福克和杜泊原种绵羊引入到河北地区后,在舍饲条件下生产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能够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GnRHRINHA基因遗传变异及其互作效应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参考GenBank发布的绵羊GnRHR基因(登录号:AH004943)和牛INHA基因(登录号:U16237)的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nRHRINHA基因在乌湖羊、湖羊、乌骨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多态位点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以及GnRHRINHA基因间互作效应。结果显示,乌湖羊和湖羊群体GnRHRINHA基因均存在多态位点,分别检测到GG、GC、CC和AA、AB、BB基因型,乌骨绵羊因样本较少,未发现多态位点。测序发现,GnRHR基因编码区198 bp处发生G→C突变,导致甘氨酸变为精氨酸,为错义突变;INHA基因877 bp处发生T→C突变,为同义突变(仍为天冬氨酸)。遗传学分析显示,GG和AA为优势基因型,G和A为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试验羊群体GnRHR和INHA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分析GnRHRINHA基因互作效应发现,基因互作效应在乌湖羊和湖羊群体差异显著(P<0.05),ABCC互作基因型互作效应最大,AAGG互作基因型互作效应最小。乌湖羊ABCC互作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比AAGG互作基因型多1.68只,湖羊ABCC互作基因型产羔数比AAGG互作基因型多1.32只,ABCC互作基因型比AB和CC基因型的产羔数都高,表明互作效应与羊产羔数呈正相关。本研究认为,INHA基因T877C位点与GnRHR基因G198C位点互作基因型与绵羊产羔数紧密关联,对试验羊群体产羔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前人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G1突变对部分绵羊品种的繁殖力有显著影响。文章采用PCR-RFLP方法在不同繁殖力的7个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洼地绵羊、陶赛特羊、特克塞尔羊、杜泊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4个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贵州白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中检测GDF9基因G1突变,探究该突变与绵羊和山羊高繁殖力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内蒙古绒山羊没有G1突变,只检测到AA基因型;其余10个绵羊和山羊品种都有G1突变,均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