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茸梅花公鹿饲养管理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龙口市梅花鹿饲养业发展迅速 ,全市存栏量已近千头 ,各鹿场饲养规模差别较大 ,少则几十头 ,多则几百头 ,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差别比较悬殊。众所周知 ,饲养梅花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鹿茸 ,因此 ,在生产中加强产茸公鹿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本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产茸梅花公鹿饲养管理配套技术”。1 产茸公鹿生产时期的划分产茸公鹿在 1年中可以划分为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恢复期 4个生产时期。1 1 生茸前期 每年 1月下旬至 3月下旬 ,是积累营养 ,准备脱花…  相似文献   

2.
1生产时期的划分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鹿的生产力,根据公鹿的生产情况,人为的将其1年的生产期划分为4个时期。梅花鹿包括生茸前期(1月下旬~3月中旬)、生茸期(3月下旬~8月中旬)、配种期(8月中旬~11月15日)、配种恢复期(11月15日~翌年1月中  相似文献   

3.
<正>1公鹿的饲养管理1.1生茸期的饲养管理梅花鹿的生茸期在每年的4—8月份,是获得鹿产品的重要时期。公鹿生茸期的生理特点是性欲消  相似文献   

4.
<正>1公鹿的饲养管理1.1生茸期的饲养管理梅花鹿的生茸期在每年的4—8月份,是获得鹿产品的重要时期。公鹿生茸期的生理特点是性欲消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的越冬期一般指从11月中旬到3月末之间。由于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气温比较低,鹿越冬时死亡率比较高。此时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于公鹿的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正常生茸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梅花鹿越冬期更好地进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从而降低死亡,是养鹿业发展的关键所在。1越冬期梅花公鹿的营养需要特点一般公鹿的越冬期分为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2个阶段。配种种公鹿经过2个月的配种,体力消耗很大,体重会显著下降。体质下降,迅速消瘦,食欲减退,胃容积相对缩小,腹部上提。非配种公鹿在发情季节时,体质也会下降很多,表现为闹圈、顶架、食欲下…  相似文献   

6.
1公鹿的饲养技术 根据鹿在一年内不同生产时期的生理阶段特点,将出茸公鹿生产时期分成冬季恢复期、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结束期和配种期。  相似文献   

7.
公鹿和母鹿从每年9 ̄11月配种结束后,便进入冬季的休养生息阶段。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产仔,但它却与下一年的生茸和产仔关系密切。所以在冬季若不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也就不会有高产的夏季。因此,搞好鹿的冬季饲养管理是提高养鹿经济效益和安全顺利越冬的重要一环。1公鹿越冬期的饲养管理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第2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鹿由于配种期体能的消耗及季节性体重下降,体质相对较弱,在越冬期采食量增加,体质也恢复很快。对老弱病残鹿为防止冬季消耗死亡,应…  相似文献   

8.
一、雄鹿的饲养管理 1.生茸期的饲养管理:每年3~8月末为梅花鹿的生茸期,马鹿生茸期较梅花鹿提前15天左右。该期需要供给大量精料和青饲料,要增加精料中豆饼和豆科籽实的比例,供给足够的豆科青刈及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和青绿枝叶饲料,还要供给足够的饮水和矿物质饲料。3锯以上成年梅花公鹿日喂精料2.1~2.25公斤,其中豆饼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大连地区饲养的马鹿、梅花鹿等,每年四月份开始脱盘生茸。在冬季过后,公鹿在经过了配种工作后,体质比较瘦弱,加之春季多汁饲料比较少,公鹿此时对营养的需求量很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抓好生茸前期和生茸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五、饲养管理及疾病 (一) 鹿的饲养管理 1、公鹿的饲养:其饲养管理分二个阶段。配种结束至生茸前期(11—3月),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白天放牧,晚上进圈补饲;县鹿场冬春加喂6万余斤莞根,鹿羔补饲青干草。生茸前期至生茸期(4—7月)以放牧为主,补喂较多的精料和食盐等。县鹿场生茸前期喂玉米2公斤,麸皮0.25公斤,食盐骨粉等各50克,生茸期多加精料0.25公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大连地区饲养的马鹿、梅花鹿等,每年四月份开始脱盘生茸。在冬季过后,公鹿在经过了配种工作后,体质比较瘦弱,加之春季多汁饲料比较少,公鹿此时对营养的需求量很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抓好生茸前期和生茸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茸鹿的越冬期一般指从11月中旬到3月末之间,分为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2个阶段。由于公鹿在配种期体能的大量消耗,体重要比配种前期下降15%以上,而且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昼短夜长,十分寒冷,鹿只的死亡和淘汰多集中在此阶段。此期间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于公鹿的安全越冬和第2年正常生茸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根据公鹿此期的自身生理特点及环境因素,在公鹿越冬期更好地进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公鹿体况、降低死亡率,是养鹿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公鹿生茸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饲养技术要点:公鹿的生茸期正值春夏季节,公鹿在此期内其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鹿的采食量大.此阶段饲养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到鹿茸的生长.公鹿生茸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为满足公鹿生茸的营养需要,不仅要供给大量精饲料和青饲料,而且还要设法提高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应当增加精饲料中豆饼和豆科籽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公鹿的越冬期是指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这2个阶段,即从上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末的这段时间;尤其从12月初开始至次年2月末的这90天内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1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鹿生茸前期一般在春季,马鹿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梅花鹿相对较晚,为每年的3月上旬至4月中旬,生茸前期应为生茸期做准备,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增加营养公鹿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体能消耗较大,体重下降,身体较弱。在我国北方,生茸前期粗饲料资源相对缺乏、品质较低,一般鹿场多饲喂玉米秸、树叶、青贮等粗饲料,营养品质好的牧草短缺,故应补加精饲料,以促进鹿提前脱盘,延长鹿茸生长的时间。在粗饲料自由采食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采集雄性梅花鹿不同饲养时期的血液,经离心过微孔滤膜后上HPLC柱,测定卵磷脂、尿嘧啶和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发现,用HPLC测定梅花鹿血液卵磷脂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501.114 3+470.550 2x,r=0.999 7;测定尿嘧啶线性方程为y=6 478.2x-75.5,r=0.999 96;测定次黄嘌呤线性方程y=4 372.36x-0.74,r=0.998 1.雄性梅花鹿不同饲养时期血液中卵磷脂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生茸期最高,其次是生茸前期,两者差异不显著;第三是恢复期,最少的是配种期,与生茸期和生茸前期差异极显著.而梅花鹿血液中尿嘧啶含量在生茸期和配种期差异不显著,恢复期和生茸前期差异不显著;生茸期、配种期和恢复期、生茸前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饲养时期次黄嘌呤含量不存在差异性.结果表明,尿嘧啶的变化与机体代谢活跃与否有相关性,配种期雄性鹿血中的卵磷脂含量减少,会影响到鹿血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抗衰老功效.  相似文献   

17.
养好公鹿的目的是为了生产优质高产的鹿茸和繁殖良种。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提高鹿的生产力,根据鹿在1年内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阶段特点,可以把出茸公鹿分成冬季恢复期、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结束期、配种期。南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公鹿在这几个时期的具体划分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成年茸鹿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鹿1.1生茸期 公鹿在生茸期不仅要提供自身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得满足鹿茸生长所需的营养。梅花鹿三锯公鹿茸平均每天增长鲜重30.0克,东北马鹿1—11锯鹿茸日增鲜重55.3克。因此,生茸期必须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头、二锯梅花公鹿生茸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在23%,三锯鹿应在21%时对体增重和生茸最佳。同时还应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在生茸之前(梅花鹿于2月末、马鹿于1月初)精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促进公鹿增膘复壮,  相似文献   

19.
鹿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草动物,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年余来,我国的养鹿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鹿的驯养较晚,为半驯养状态,饲养实验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饲养标准,为此,笔者总结了近10年来,关于鹿的饲养管理方面的经验报告,供大家参考。 1 公鹿的饲养技术 根据鹿在一年内不同生产时期的生理阶段特点,我们把出茸公鹿分成冬季恢复期、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结束期、配种期五个生产时期。  相似文献   

20.
公鹿的养殖     
1恢复期和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 公鹿经过配种后,体质瘦弱,且又逢气温较低的冬季,因此需要迅速恢复体质,为换毛和生茸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