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Swine Eperythrozoonosis)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属于血液病。临床以突然发病、发热、减食和厌食、可视黏膜贫血、黄疸及四肢、耳尖和腹下出血、淤血为特征.是目前广为流传的一种传染病,会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革兰氏染色阴性,猪附红细胞体可耐低温,但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1.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寄生于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故称之为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新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且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治都比较困难,往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寄生于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故称之为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新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且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治都比较困难,往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发病较多,尤其是多雨之后最易发病,常呈地方流行。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猪多为隐性感染。感染猪引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寄生于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故称之为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新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且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治都比较  相似文献   

6.
猪嗜血支原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或猪红皮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血浆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血液传染病.我国最早是在1972年江苏省南部曾报道该病的发生,后来经过大量的病例化验检测被证实为猪嗜血支原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病情更加复杂多样,猪嗜血支原体病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中的多发病,特别是最近几年,该病的流行和发生越来广泛,且在养猪生产中多呈非典型症状.现在大部分省、市均有该病的发生,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该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患病猪贫血、黄疸,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该病2002年在德宏州有疫情报告。伪狂犬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以发热,在临床上是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德宏州是该病散发区,早在1989年德宏动物疫病调查报告中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正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类原虫病,猪弓形体病引起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发病猪死亡率高。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疫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溶血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弓形体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生与流行呈上升趋势。笔者先后在平湖镇各大、小猪场诊治多起猪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内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病,又名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者红皮病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自2002年以来,笔者在对我县生猪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其全身发紫,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一、发病情况2002年5月以来,我县凤阳乡民安村、民主村、宁洱镇裕和、新民以及德安种猪场、梅子乡讦罗、县供精站先后有256头猪发病,死亡15头,死亡率5.86%。二、发病特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发生本病,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猪尤…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国内外曾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病、红皮病等,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直到1950年确定猪的黄疸性贫血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当前该病在世界各国呈散发性.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国内外曾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病、红皮病等,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直到1950年确定猪的黄疸性贫血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当前该病在世界各国呈散发性。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传染性和致死率较高,对养猪业危害极大。阐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各种年龄猪都可感染发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4.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溶血性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并继发或伴发其他疾病,如:猪瘟、猪肺疫、猪蓝耳等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猪业的危害特别大。1病原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附红细胞体,一种能引起多种动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呈急性黄疸性贫血,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有消化和呼吸功能障碍。也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一、病原体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附红体对于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呈隐性,并且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使诊断变得困难,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一、流行特点猪附红细胞体病(黄疸性贫血病红皮病等)以贫血、黄疸、高热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多雨之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呈环形或半月形,单个或排列成短链式或不规则的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播快、传染途径多,主要引发猪的高热、贫血、黄疸和耳后、腹下发红发紫、食欲下降、急性大批死亡、尸僵明显,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有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常见病之一。2013年8月,普兰店市某猪场暴发一起以发热、黄疸或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20.
李天亮  张治堂 《新农业》2013,(23):52-52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近年,附红体病在养猪业中普遍发生,由于诊断失误、治疗不及时或冶疗方法不得当,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准确而及时的诊断治疗是降低损失的最有效措施。附红细胞体寄生的宿主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