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宁夏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方法对宁夏4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0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3.08%,且该病的发生与季节、猪日龄和地区有关.  相似文献   

2.
信阳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信阳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情况,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ELISA方法对信阳地区58个猪场的1 2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场有23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9.7%,样品总体阳性率为12.4%;共调查经产母猪、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5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分别为14.5%、14.1%、8.7%、10.9%和12.8%;不同月份均有抗体阳性猪检出,2月份感染率最高,达到19.5%,8月份感染率最低,为5.7%。  相似文献   

3.
应用2巯基乙醇(2—ME)试管凝集反应对1987年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肉联厂及牡丹江地区密山县收集的317头份猪血清进行了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以下简称H.P)抗体检测,阳性反应为38头份(占11.98%),其中H.P1型阳性反应为17头份,H.P4型阳性反应为21头份。抗体滴度最高达1:80。可见,我国猪群中已感染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4.
鲁西地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调查鲁西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流行状况,建立了检测胸膜肺炎线杆菌(Aetinobacillus pleuropnemunoniae,APP)的PCR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对186头病死猪的病变组织及545头无临床症状健康猪群进行了APP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86份病料中APP阳性率占43.0%(80/186),545份猪血清APP阳性占7.9%(43/545)。[结论]该PCR方法可作为APP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蒲江县某个规模化猪场60~80日龄猪只345头相继发生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解剖疑似高致病性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H-PRRS)与传染性胸膜肺炎(APP)混合感染,实验室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感染,采集30头病猪血清样品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22份血清(占73%)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RRS)阳性,猪瘟检测全部阴性;采取病猪肝、脾组织6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存在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生HPRRS和APP混合感染,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与流行规律,河南农业大学附属动物医院对1 430例猪采血,运用IHA方法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水平检测.检测结果:总体阳性率为40.21%(575/1 430),与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弓形体病、衣原体病等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调查结果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河南省普遍存在感染,其流行和发生与猪场规模、月份及其他疾病感染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也称副猪嗜血杆菌病,亦称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胸膜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孟溪镇养殖小区首次发生该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引发猪场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2016—2017年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主要病原的混合感染状况。【方法】通过PCR或RT-PCR对送检病料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MH)、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和副猪嗜血杆菌(HPS) 7种主要病毒性或细菌性病原进行检测。【结果】406份送检样品中,359份为阳性,检出率为88.42%。所检样品中,既有单一携带的,又有混合感染的,PCV2阳性率最高(59.00%);APP阳性率最低(9.09%)。而混合感染以PCV2+PRRSV感染率最高(9.19%),其次为CSFV+PRRSV,感染率为4.46%,PRRSV+PRV和PCV2+MH感染率最低,二者都为0.56%;发现有三重和五重混合感染,以PCV2+CSFV+PRRSV三重感染率最高(2.51%),PCV2+PRRSV+PRV感染率最低(0.28%),CSFV+PRRSV+PCV2+APP+HPS五重感染率为0.28%;未发现四重感染。【结论】PRDC感染情况在云南省广泛存在,且致病病原复杂,所以应加强PRDC感染情况的监测以更有效地防控地方猪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河南省及周边地区49个规模化猪场的肺脏和气管中分离出79株疑似APP菌株,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1、2、3、5、7、8、9、10型APP,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表型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PP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0%(79/79)。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扩增检测。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79株细菌中,Sul2基因检出率为100%(79/79),Sul1基因的检出率为79.75%(63/79),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89.87%(71/79),Sul1和Sul2基因同时检出率为70.89%(56/79),Sul1和Sul3同时检出率为62.03%(49/79),Sul2和Sul3基因同时检出率为77.22%(61/7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鹿寨县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对鹿寨县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计算出鹿寨县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以及个体流行率。结果显示:鹿寨县南北地区之间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差异显著,北部地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南部地区;小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最高为14.84%,中型猪场、大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依次降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PRV,母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57%,仔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6.15%,育肥猪的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0.35%。本课题研究表明:鹿寨县北部地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形势严峻,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地制定种猪高效免疫计划,强化定期监测防控意识,果断淘汰病猪,净化猪群,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从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822份猪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共检出514份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62.6%。2011年3-12月,PCV2在河南省的检出率介于41.6%~85.3%。其中,9-12月的检出率显著高于3-8月(P<0.05)。在河南省不同地区的猪群中,PCV2的检出率介于44.6%~87.9%;其中,驻马店市、漯河市、信阳市3个地区PCV2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全省其他地区(P<0.05)。PCR检测过程中还发现,PCV2的检出率与猪群类别(日龄)有一定关系,其检出率随猪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在211份PCV2阳性样品中,有144份(占69.2%)能分离出不同的共感染菌。最常见的共感染菌是链球菌(52.1%,75/144)、副猪嗜血杆菌(42.4%,61/144)、大肠杆菌(39.6%,57/144)和多杀性巴氏杆菌(20.1%,29/144)。研究表明,PCV2在河南省10多个地区的猪群中广泛存在,且与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安徽省猪圆环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2018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来自安徽省3个地区12个猪场健康猪群的239份扁桃体样品进行了PCV2和PCV3检测。[结果] PCV2个体阳性率为67.4%(161/239)、群体阳性率为91.7%(11/12),PCV3个体阳性率为14.6%(35/239)、群体阳性率为58.3%(7/12),PCV2/PCV3混合感染个体阳性率为5.0%(12/239)、群体率阳性为41.7%(5/12)。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生猪PCV2、PCV3及PCV2/PCV3混合感染存在差异。育肥猪PCV2感染率最高(84.3%),能繁母猪PCV3感染率(51.9%)及PC2/PCV3混合感染率(14.8%)最高;C地区PCV2感染率最高(89.9%),B地区PCV3感染率(36.2%)及PC2/PCV3混合感染率最高(8.8%);中型猪场PCV2感染率最高(82.2%),大型猪场PCV3感染率(38.3%)及PC2/PCV3混合感染率最高(10.0%)。[结论]安徽省猪群中存在PCV2和PCV3流行,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陈晨  韩春杨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31-132,211
为了解安徽省猪群常见病原分布规律,2020年全年共对7419份病猪(包含病死猪)组织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乙型脑炎(BE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PCV)、猪放线杆菌(APP)、猪丹毒丝菌(ERY)、猪链球菌(SS)、猪支原体肺炎(MPS)和副猪嗜血杆菌(HPS)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MPS、SS、HPS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2.13%、4.22%、3.91%;其他6种病原检出率为0.30%~13.24%.由APP、MPS、PRV、ERY引发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86.54%、45.97%、43.24%和39.58%;PPV引发的病死率为0,而BEV、SS、HP、SPCV引发的病死率介于10.87%~27.27%之间.皖北、皖南地区检出病原种类较多,皖中地区较少;表明安徽省部分猪场病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猪场应依据不同病原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monia,PCP)是猪的一种以急性出血性和慢性纤维素性的胸膜肺炎病变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1].该病是影响世界集约化养猪场健康发展的三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体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可分为2个生物型,即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  相似文献   

15.
于2017—2020年间从上海不同区6个猪场采集1 078份仔猪腹泻样品,利用多重RT-PCR方法进行检测与分析,研究了上海地区猪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感染现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猪群BVDV的总体检出率为7.14%(77∕1 078),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BVDV与其他腹泻病原的混合感染率较高,其中二重感染率最高(65%,26∕40),以BVDV∕PAstV为主(61.54%,16∕26)。在此基础上,三重感染率为25%(10∕40),以BVDV∕PAstV∕PKoV(40%,4∕10)感染模式为主;四重感染率为10%(4∕40),以BVDV∕PAst V∕PEDV∕PSV(50%,2∕4)感染模式为主。猪群中BVDV流行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春季(10.36%)和秋季(13.59%)的流行率高于夏季(6.8%)和冬季(2.66%)。不同猪场BVDV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为0—24.07%。鉴于近年来监测发现猪场2中以PEDV为主的腹泻病原检出率一直较高,因此本研究进一步监测该猪场中BVDV的感染情况,发现该猪场在2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简便、快速确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方法,根据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apx I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PP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APP和其他6种猪病病原核酸进行检测,结果只对APP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422bp DNA片段,而对其他6种猪病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PCR最低可检出10pg的APP DNA。对送检的46份可疑病猪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有19份样品为阳性,27份为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性好、简便快捷,适用于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和血清学调查的诊断技术,为规模化养猪场监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及净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ApxIV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ApxIV-ELISA检测方法,经可行性、特异性、准确性、重复性检验后,对采自广西南宁周边地区随机抽取的未免疫APP疫苗育肥猪与经产母猪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经试验证实,以ApxIV-ELISA检测APP具有可行性,且具有特异性良好、准确性较高、重复性较好的特点,其判断标准:S(样品孔OD630nm)≥0.397为阳性,S<0.397为阴性.以ApxIV-ELISA检测的90份血清样品中有4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44.4%;其中经产母猪阳性血清33份,占总阳性血清的82.5%.[结论]广西南宁周边地区的养猪场已普遍存在APP感染,特别是经产母猪较严重.采用ApxIV-ELISA检测方法能及时鉴别诊断猪群的APP感染情况,且敏感性好、简便快捷,适用于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和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一、流行特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胸膜肺炎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以肺炎和胸膜肺炎为特征。不同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但以4~5月龄猪发病死亡较多。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存在于呼吸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冬季和早春是本病的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呈散发,很少暴发。初次发病的  相似文献   

19.
广西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乙型脑炎(JE)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广西猪群JE监测和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10年,采集广西边境14市未经JE疫苗免疫的2597份猪血清,采用LAT检测乙型脑炎病毒(JEV)血清抗体,并对不同区域、季节和年龄段等猪群JE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受检猪群JEV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0.65%;感染率以桂南地区最高(72.15%),桂北地区最低(35.71%);夏秋季节(5~11月)是主要流行季节,平均JEV血清抗体阳性率达70.67%,3~4月仅为26.75%;2008~2010年,猪群JEV血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广西受检猪群JE感染较普遍,有一定的地域性及季节性,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猪是JEV重要的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应采取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措施,杜绝猪JE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广西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乙型脑炎(JE)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广西猪群JE监测和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10年,采集广西边境14市未经JE疫苗免疫的2597份猪血清,采用LAT检测乙型脑炎病毒(JEV)血清抗体,并对不同区域、季节和年龄段等猪群JE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受检猪群JEV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0.65%;感染率以桂南地区最高(72.15%),桂北地区最低(35.71%);夏秋季节(5~11月)是主要流行季节,平均JEV血清抗体阳性率达70.67%,3~4月仅为26.75%;2008~2010年,猪群JEV血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广西受检猪群JE感染较普遍,有一定的地域性及季节性,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猪是JEV重要的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应采取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措施,杜绝猪JE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