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 ,大庆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开发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日益严重 ,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面积逐年增加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分析大庆市土壤侵蚀的成因 ,提出土壤侵蚀分区防治措施 :对西部沙丘沙地牧农渔中度风蚀区 ,应增加林草植被 ,控制荒漠化扩大趋势 ;对东部低平原工农牧轻度风蚀防治区 ,应从改造中低产田入手 ,重点治理耕地和草原的干旱与风蚀危害 ;对南部滩地、平川漫岗农牧副轻中度水、风蚀治理区 ,应以中低产农田和“三化”草地治理改造为重点 ,以造林种草为突破口 ,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2.
掌握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情况、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内在驱动因素对生态预警和土壤侵蚀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状况,通过不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识别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敏感因子,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比27.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06.08 t/(km^2·a),属于轻度侵蚀,但区内土壤侵蚀差异明显,局部存在严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表明,生物措施因子B是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中最敏感的因子;不同水土保持分区土壤侵蚀定量归因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侵蚀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力,且影响因子两两交互均能增加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各因子在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在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量时,基于不同研究区针对较为敏感因子建立区域化算法是提高计算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北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对张承地区土壤侵蚀面积、类型、强度、水土保持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张承地区是河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面积排前三位的区(县)分别为围场县、丰宁县和康保县;水力侵蚀占主导地位,风力侵蚀集中分布在河北坝上地区;土壤侵蚀区可分为风蚀为主水蚀为辅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蚀为主风蚀为辅区和水蚀区4个分区;轻度侵蚀面积最大,中度侵蚀次之,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较小,并逐级减少;1995—2011年水土流失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并根据坝上高原区、冀北山地区和冀西北黄土丘陵区的地貌类型特点,提出土壤侵蚀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头区是我国珍贵的生态宝库,近年来遭受着土壤侵蚀加剧,生态严重退化的威胁。根据2002年开展的黄河源头区土壤侵蚀调查成果,对该区土壤侵蚀的面积、强度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区分析。分析表明,冻融侵蚀是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分布于中西部山原区。水蚀广泛分布在东部山区,总体强度不高。风蚀主要分布区域集中,总体强度较高。这4个土壤侵蚀分区中,东北部水蚀、风蚀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黄河源头区西部虽然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但生态十分脆弱,成土缓慢,土壤抗侵蚀能力差,一旦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极难重建和恢复。从土地利用上看,草地、湿地资源的保护对黄河源头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服务于垦区水土保持规划,以农牧场为基本单元,以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为基础,充分与国家级、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相衔接,突出垦区分布特点,以定性指标为主,结合定量指标进行合理调整,最终确定了垦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垦区下辖的105个农牧场属于垦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其中:重点预防区包括49个农牧场,进一步划分为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东部三江平原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包括56个农牧场,进一步划分为西部漫川漫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东部低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水土流失严重,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资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积4.59万km2,年水土流失量1.5亿t,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辽宁省水土流失状况,承接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成果,将辽宁省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辽东山地丘陵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辽西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辽中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辽北漫川漫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并提出了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云南土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输变电线路工程穿越山丘区,对周边区域的水土资源产生不利影响。选取云南省土石山区6个典型输变电线路工程,划分7个防治分区,分析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探讨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大于自然恢复期;(2)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站区和塔基区的水土流失量最高,站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其他项目分区,侵蚀级别达到极强烈,站区、塔基区、施工便道区和弃渣场区是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3)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对输变电工程线路的水土流失产生影响。依据云南土石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输变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云南土石山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构建科学实用、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苏省火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典型调查资料,运用SPSS与Excel软件,对单位面积土石方挖填量与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且定量、定性地研究了火电类生产建设项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中临时堆土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平均侵蚀模数达到14747t/(km2·a),为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和预防区。苏南、苏北不同地貌类型临时堆土区侵蚀强度差异较大。苏北平原沙土区临时堆土区土壤侵蚀强度最大,侵蚀模数达到14392t/(km2·a),苏南丘陵山区其次,均为极强度侵蚀单位面积土石方挖填量与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土石方挖填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敏感度大小排列次序为:丘陵山区(苏南)>平原沙土区>丘陵山区(苏北)>一般平原区(苏南)>一般平原区(苏北)。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法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开展辽宁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按照水利部、辽宁省相关文件的部署,开展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工作。根据重点防治区划分条件,结合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将辽宁省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辽东山地丘陵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辽中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辽西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辽北漫川漫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类型可分为东南部山区(水蚀区)、北部山丘区(风蚀、水蚀区)、西部平原区(风蚀区)、城市建成区及附近区域(人为水土流失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示范功能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社会水土保持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防治对策:依据新《水土保持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走多部门共同参与之路;科学分析,分类指导,突出因地制宜治理方针。东南部山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北部山丘区加快治理进度;西部平原区推广以速生杨、寒富苹果为主的治理模式,城市建成区及附近区域从源头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光伏电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调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实践,对辽西低山丘陵区光伏电场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该区内光伏发电场项目建设施工扰动及水土流失具有植被片状损坏、分区扰动差异、建设周期短且扰动集中和点、线、面侵蚀共存、水蚀和风蚀兼有等特点。将光伏发电项目划分为光伏阵列场区、场内道路区、集电线路区、升压站区和施工场地区5个防治分区,并分区针对性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依据。针对潍坊滨海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摸清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划分原则和水土流失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区域划分为3个类型区,即南部灌区水蚀微度侵蚀区、中部建设用地水蚀轻—中度侵蚀区、北部建设用地风蚀中度侵蚀区,并将中部建设用地水蚀轻—中度侵蚀区细分为建成区、在建区和规划待建区3个亚区。对每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根据防护目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并提出北京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黑土区土层每年正以0.3~1.0cm的速度流失,40~50 a后大部分黑土层将流失殆尽,根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分区划分,松辽流域确定了水土流失严重的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沟壑区、农牧交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不同山丘区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为山丘区水土保持设计、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全国不同山丘区(东北黑土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西北黄土丘陵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高原区、新疆山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野外调查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山丘区输变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来源、影响因素及措施体系配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输变电线路工程主要水土流失来源分区可分为站区、道路区、临时堆置区、塔基区、牵张场区和弃土弃渣堆置区;输变电线性工程水土流失具有不均衡性,其中站区占水土流失量的比例最高,达总水土流失量的48%~62%,其次为塔基区,其主要来源时段为施工期。[结论] 不同山丘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防治重点差异显著,水土保持设计时须考虑土壤侵蚀形式的差异,并因地制宜地配置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吉林省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并根据全省自然条件和社经情况及水土流失特点,划分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即山区、丘陵区、漫川漫岗区、风沙坨甸区。笔者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魏学义  时保华 《水土保持通报》1992,12(5):7-49,11,42
该文论述了秃尾河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了水土流失特点及规律。并对土壤侵蚀方式、强度;风蚀、沙漠化成因,沙漠形态特征和类型分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治理开发途径与措施配置,为治理晋陕蒙接壤区多沙粗沙支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对黑龙江省山区风电场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分区、措施布设进行了分析、探讨。风电场工程建设周期短、扰动强度差异显著、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植被恢复难度大,具有点线面侵蚀并存、风蚀与水蚀共存的水土流失特点;运输道路区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是防治和监测的重点部位。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风电机组区、运输道路区、输电线路区、升压站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并有针对性地布设了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区划历经70年发展日趋成熟,明确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方向,但却难以直接指导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故本研究提出在小流域(50 km2)尺度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水土流失敏感性、土壤侵蚀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并且针对目前应用于分区的方法众多,其分区效果有待评价的问题。以江西省宁都县小洋小流域为例,使用三种聚类评价指标对三种常用聚类算法所得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k-means算法最适用于小洋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探讨了复杂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意见,为小流域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20.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属阴山北麓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自治区级水土流失局部重点治理区。2021年乌拉特中旗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4 500 t/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6 901.93 km2,占总面积的73.91%,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将全旗小流域划分为水源区小流域和集镇及重点村庄区小流域两个类型,分别按照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河(沟)道及水库周边整治区,因地制宜制定防治目标及治理重点,并分区配置防治措施,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另外,采取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强化监测监管等措施,保障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全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