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自建国起一直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在19世纪通过农业协会等民间机构和美国政府等上层建筑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构到民间团体、从宏观调控到具体操作、从领导部门到负责人员,涵盖了民间、政府、协会、机构、学校、普教等一整套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方面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经历了将近二百年时间的不断充实、完善,完整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为美国农业产量长期持续性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技术保障,也为今日美国农业霸主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吴头楚尾”之称的芜湖位于安徽产米区域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条件,加之政治的影响,芜湖在19世纪后期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但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洋米的倾销、税制的改变、市场的缩小等内因,加上复杂的交易、多重的盘剥、无序的管理、设备的简陋等外因,近代芜湖米市很快又趋于衰落。与米市的兴衰相关联,芜湖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芜湖米市兴衰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吴头楚尾”之称的芜湖位于安徽产米区域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条件,加之政治的影响。芜湖在19世纪后期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但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洋米的倾销、税制的改变、市场的缩小等内因,加上复杂的交易、多重的盘剥、无序的管理、设备的简陋等外因。近代芜湖米市很快又趋于衰落。与米市的兴衰相关联,芜湖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北部农业在19世纪发生了两次较明显的转变,逐步从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转变为满足本地区城市需求为主的专业化农业。第一次转变从19世纪初持续到19世纪40年代,以东北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为契机,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后期,受劳动力流失和西部竞争的影响,当地农业发挥区位优势,面向城市需求,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19世纪80年代是芜湖米市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阶段,从一个地方性米市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了全国性的米市。但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洋米的倾销、税制的改变、市场的限制等内因,加上无序的管理、设备的简陋等外因,近代芜湖米市很快又趋于衰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发展起来。米市的起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影响等各方面让沿江一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合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11、12世纪的拜占庭农业经历一个衰落的过程。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挑战。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拜占庭农业在11、12世纪呈现出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央和地方权限划分的问题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没能跳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究其原因很多,文章主要应用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分类来分析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希望能够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汪志国 《农业考古》2002,(4):250-253
安徽茶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皖西和皖南山区。近代以降 ,皖南地区茶业经历了一个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起伏过程。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考察与透析。皖南茶业的兴盛19世纪 4 0至 80年代是皖南地区茶业生产发展的兴盛时期 ,其表现有以下数端 :茶叶输出量大 ,是皖南茶业兴盛表现之一。 19世纪中期我国曾独占世界茶叶市场。 7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 ,每年平均出口茶叶在 2 0 0万担左右 ,而皖茶在当时中国外销茶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皖南茶叶出口数量因未见系统的统计资料 ,尚难确定精确的出口数字 ,但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窥探出皖南茶叶贸易的繁盛景象 :(…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方政府在19世纪实行的是“领袖模式的地方政治和行政管理”,到20世纪初,领袖模式的地方政治和行政管理过时了,美国政府一直在间断性地进行周期或长或短、规模或大或小、主题不尽相同的行政改革。本世纪初至30年代的改革中,形成了一种与当时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官僚型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在发生战乱或其它不安定的社会状态时,清代皖江圩区依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及水利组织,组织团练,保家自卫,在维持地方统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上出现独特的社会应对。这时的圩区由基层行政组织和水利组织发展成为军事组织。战争结束后,团练转化为维护地方秩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蚕业生产大国,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蚕利逐渐被日本所夺。在国际生丝市场上,日本也渐渐的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生丝出口大国。这时,国内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蚕业是中国重要产业,由于技术因循传统技术,没有象日本引入近代科学,逐渐的衰落,因而发起了向日本学习的口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不同的途径大量引进日本的先进蚕业科技,对当时中国的蚕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晨曦 《农业考古》2022,(5):211-215
四川蒙山出产的蒙顶茶在唐代中期成为贡茶,闻名一时。宋王庠《雅州蒙顶茶记》认为其在唐肃宗乾元罢贡之后渐趋衰落,实际上蒙顶茶反在乾元罢贡之后走入大众生活,渐在唐后期成为名贵一时之天下第一茶。伴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东南茶品相继崛起,其富有创新且得到官府大力支持,使得东南茶名声超越了蒙顶茶,蒙顶茶遂衰落为土人珍之的地方茶品。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要求,为筹备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下一届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战略思考,7月19~20日,科技部农村司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等有关专家赴江苏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有关地方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经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调研组深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和苏州市、常熟市,重点考察了江苏省农村科技超市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情况,走访科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人长期从事三农问题和三农发展途径的教学和研究,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关注三农的19个中央1号文件为主线,回顾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阶段,体现了高层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6.
检疫性昆虫作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主要物种,在外来生物入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外来害虫不断入侵辽宁省,如19世纪20年代自日本传入辽宁省大连的苹果绵蚜,1943年首次在辽宁省大连地区发现的日本松干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村组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严格制止新增债务,努力落实化解措施。但是,一些地方旧债尚未化解,新债又大量增加,村组债务沉重的问题未根本改变。为什么一方面村组债务在不断地化解,另一方面村组债务又在不断地增加,村级债务缘何越化越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猪品种资源丰富,有不少地方优良品种。然而,由于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正逐渐走向衰落甚至灭绝。八眉猪就是很突显的例子。八眉猪被毛常为黑色,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粮食生产投入机制演变及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述了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和贡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六.五"以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投入机制演变及其政策效应:在中央和地方共建政策下,吉林省在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风险基金配套、农业专项建设和农业补贴配套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粮食产能不断提升。指出随着商品粮的外调,吉林省地方利益流失巨大且持续不断,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均受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后劲不足。提出亟需构建并逐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协调中央和地方、产区和销区的利益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改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2004年发生的两件事使得农村改厕在这一年被推进了一大步。—是全国开始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农村改厕项目,二是国家开始实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改厕既有财政拿钱支持,又有国家标准可依,这对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是件值得做的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