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河南省栾川县石庙乡观星村,共有16个村民组,分散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沟沟岔岔。全村总面积1458公顷,其中山坡面积1400公顷,耕地58公顷。1991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28元,1986年到1990年,全  相似文献   

2.
龙凤沟升起绿太阳文/田海生张巧萍这是一条奇异的沟!沟底杨柳树木参天,沟旁山峰绿装披挂,四道梁17条沟岭岭岔岔郁郁葱葱。这条沟,就是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之一———山西省寿阳县长岭乡红咀村的龙凤沟。沟里那引人注目的绿装,是村党支部书记赵拴维带领全村群众含辛...  相似文献   

3.
贾登科获得全国绿化奖章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内蒙武川县德胜营村的沟沟岔岔、山山岭岭,人们激动万分奔走相告、不约而同地来到贾登科的家,紧紧地拉住他的手说:“老贾,国家给咱吃了颗定心丸,今后我们要跟着你走。”  相似文献   

4.
庄浪县韩店镇有一条大沟,大沟里有许多横七竖八的小沟,当地老百姓称其为岔岔沟。沟垴里坐落着一个村子,村子爬在岔岔沟向阳的斜坡上,因沟而得名为岔岔沟村。隔沟相望的面山笔陡如削,连一只羊也爬不住,然而从山脚到山顶上却长满了已经能当椽和檩的松树,村落背靠着的山梁上也是茂  相似文献   

5.
当你走进卓资县后房子乡窑子沟村时,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很快出现于视野。南山上的1600亩油松、落叶松葱茏旺盛,东山上的400亩杨树挺拔茁壮,沟沟岔岔的沙棘、野草郁郁葱葱,河湾的果树喷香溢彩,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就是县政协委员、窑子沟自然村村长李福罗带领群众苦战10年开创的绿色事业.  相似文献   

6.
《绿化与生活》2014,(7):58-58
2014年怀柔区林地征占用植被恢复造林工程恢复面积共计3000亩,分为十个项目区,分别是喇叭沟门乡帽山村800亩、东岔村200亩.  相似文献   

7.
<正>皖记沟村是盐池县花马池镇一个常住人口仅有600人的小村庄,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3月22日一大早,李艳宁就开始了日常的护林巡防工作,李艳宁是皖记沟村2014年聘请的3名社区共管护林员之一,所管护的草原和林地面积有6100亩。"2002年之前,皖记沟村的沙化面积达到村里土地面积的60%,过去,老百姓可是让风沙害苦了。"看着这片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李艳宁感慨万千。村党支部书记白云江深有同感,据他回忆,过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林业部门在榆林市米脂县孟岔村进行山地大枣微灌技术应用推广获得成功。形成了“孟岔生态型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创建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山地红枣微灌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区580亩,辐射区2600亩。  相似文献   

9.
<正>东岔村是吉林省集安市林地最多的村。全村1370人,林业用地近7万亩。在这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林改本是减轻农民负担、还权还利于民的大好事,但东岔村的林  相似文献   

10.
浩瀚的大兴安岭林区,以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蜚声国内、扬名寰宇。每当天高云淡的中秋时节,著名的野生浆果——越桔成熟了。这时山山岭岭、沟沟岔岔,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采  相似文献   

11.
建水县岔科区阿朋乡黑土村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山区村寨。全村有49户,有森林面积4,000多亩。30多年来这个村坚持管理保护山林,实现了无山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他们主要经验是: 一、干部以身作则,从严管理山林。这个村的农户解放前是岔科冲刘家的佃户。那时他们只有保护山林的责任,没有用树的权力。解放后,这些山林全部归集体所有,干部、群众下决心要把森林管理保护好。年过半百的老村长吴朝林以身作则,带头保护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奈曼旗青龙山镇古庙子村大搞经济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造林面积已达到2459亩;动用土石方26.5立方米,治理坡面4341亩,修筑梯田2098亩,平整沟道150亩,沟头防护面积560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700亩。古庙子村总面...  相似文献   

13.
澄城县城郊乡西河村散落在山沟里,这里曾流传着一首悲酸的民谣:“芦苇根、扎的深,有女不嫁西河村;山圪塔、沟岔岔,缺吃少穿愁钱花”。全村人均一亩四分沟壑地,140户人家就有百十座荒山。乡、村两级扶贫政策规定:包山绿化,不取分文,数量不限,30年不变! 村民们听了持怀疑态度,荒山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4.
昔日是兔子不拉屎的荒沟,如今成了扶苜人的绿色银行。迎来了小康,这就是扶苜人绿染荒沟致富的辉煌。 扶苜村,位于陕西省白水县东南的凤凰沟畔,三面环沟一道梁,沟多地少,“三荒”宜林面积就占全村土地面积的40%。70年代,这里是全县有名的“学大寨”先进典型,但村民们仍过着“养鸡为油盐,养猪为过年”的贫困生活。到了80年代,看着附近村都慢慢富了起来,群众心里发急。1985年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根据沟多地少的村情,决定在开发治理荒沟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绿色的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我赞美创造绿色的人.赤峰郊区大六份乡乌兰硕村农民岳凤元,就是一个绿色的开拓者.他年轻的时候就迷上了植树,奋斗了几十年,如今已年过花甲,仍然迷恋着绿色的事业。1952年,岳凤元从部队转业回乡务农.他年年抽空栽树,到1964年,在沟湾和房前屋后栽树一千多棵.这个祖祖辈辈在穷山沟苦熬的农民,从自己植树的实践中摸索出一个道理,乌兰硕村穷就穷在光山秃岭干河川上。若把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都修上坝,栽上树,洪水下不了山,乌兰硕就有富裕的希望.他白天到队里去劳动,早晚和雨天到山上治山治沟,植树造林.两年,他治理了两条大沟,一个湾子,植树一千八百多棵。  相似文献   

16.
张云峰 《中国林业》2008,(18):14-15
春季里来好时光,植树栽绿人倍忙。 阳春的金城大地春潮涌动。沟沟岔岔,荒坡荒滩,男女老少挥汗劳作。一棵棵小树在春风中舞动,一点绿、一片绿,绿染金城。  相似文献   

17.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全县土地总面积284万亩,有22个乡镇312个村,总人口达42万人。全县地形地貌主要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主,由脑山、浅山、川水沟岔三部分组成整体框架,其中川水、沟岔是果树栽培重点区域。2000年,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依托项目支撑,种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优的核桃,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共赢的路子。全县在光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条件的低海拔乡(镇)种植以香玲、鲁光、辽核、中林为主要品种的优质核桃林基地4.8万亩,面积居全省第一位。2012年,全县核桃经初挂果而积0.6万亩,产量达129吨,创产值387万元。  相似文献   

18.
汗洒乌兰山     
乌兰察布盟卓资县六苏木乡苏计村境内有一座乌兰山,总面积9.3平方公里,由九道梁十八条洼组成。1998年前,乌兰山是个梁上无草木,洼里尽石头,岔连岔、沟套沟的水土流失区。年复一年的风雨剥蚀,使乌兰山的泥沙呈扇状袭击着山下的13个自然村、2000多亩肥沃平坦的农田。1988年秋天,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有忠打算办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治理乌兰山,保住乡亲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然而,几次村民会议开过后,治山的决议却没有形成。乡亲们认为那么大的山,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刘有忠拿出了他当干部的高招:自己干、…  相似文献   

19.
1试验区概况 1993~1997年兴隆山保护区内马麝种群保持在5 000~6 000头,大部分地段达到或超过其食物容纳量,出现了种群自然衰退迹象.为了调整合理容量,科学利用马麝资源,于1997年11月底开始,在兴隆山和水岔沟进行了成体马麝的猎捕与利用试验.兴隆山试验区范围包括凡车沟、新庄沟、谢家岔、马场沟阳坡等,面积6.6 km2,马麝种群约355头.  相似文献   

20.
水湿地更新造林试验徐佳春(舒兰市群岭林场)为了搞好一沟一坡的集约经营,有些沟沟岔岔局部低洼或水湿地段就不能越之而过,甚至有些较窄的沟塘如不采取皆伐,留下的保留木,受到两侧应伐木的机械损伤,变得残缺不齐,由于四周森林环境的突然改变,余下的保留木也难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