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安全高产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个组合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生育期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随播期推迟而全生育期缩短的趋势;播种迟早除对有效穗数影响不明显外,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明显;高温(≥35℃)和低温(≤23℃)条件对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结实都有不利影响;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特迟熟组合5月10-25日、迟熟组合5月15-25日播种可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灌浆结实,高产播种期为5月15-20日;湖南省审定通过的中稻、一季晚稻组合和迟熟双季晚稻组合均可在湖南丘陵区作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2.
叶复初 《中国稻米》1994,1(1):11-13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协优46是一个中籼型组合,它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不早衰和结实率高,米质优等特点,在我国南方稻区不但可作双季晚稻种植,而且还可作一季中稻或单季晚稻栽培,均能获得显著增产。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汕优63父本旱育中改早制种技术艾火隆(建宁县溪源乡农技站)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中稻制种一年一种一收为一年二种二收,溪源乡把旱育技术应用于杂交中稻制种上,采用父本旱育,使始穗期提早7~8d,这样可抢插一季晚稻使中制变为“早制”,增粮又增收。1995...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在浏阳市永安镇将11个新培育的杂交水稻组合作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栽培,比较其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参试品种产量表现高于对照,其中荃9311A/RC6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一、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的可行性福建有单季中、晚稻460万亩左右。调查发现,在温光资源利用上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的稻田达150万亩以上,可用来培植中稻-再生稻。1988年泰宁县用汕优63培植中稻-再生稻1.132亩,头季亩产530公斤,  相似文献   

6.
科优21在麻阳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科优21在湖南省麻阳县作一季中稻种植,表现出植株整齐、茎秆粗壮、生长旺盛、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良等特点.结合在麻阳的种植实践,介绍了科优21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1985年,笔者对杂交稻早熟新组合威优35、威优64、威优49及汕优125进行双季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及中稻收后蓄再生稻五种种植方式试验,对生育期较长的威优6号则采用了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三种种植方式。双季早稻于3月28日播种,一季中稻于5月14日播种,一季晚稻(迟播中稻)于6月5日播种,双季晚稻于 7月 5日播种。 5月 14日播的中稻收割后蓄再生稻。试验设在本所的同一丘稻田,成土母质为四纪红壤,pH值5.9(水浸),有机质含量3.55%,全量N、P_2O_5、K_2O的含量分别为0.20%、0.14%、1.80%。小区面积2厘,一次重复。各期均进…  相似文献   

8.
福建尤溪县洋中乡的联泽村,是边远穷山区,过去种一季晚稻,产量一直只400多公斤。自1989年起改种一季杂交中稻加再生稻, 420亩稻田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91年亩产过了吨粮,其中有140.7亩,两季亩产达1200多公斤,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高产经验,包括头季和再生稻主攻目标及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9.
羌穗100系汉中市金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恢复系R303与不育系泰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特点,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南600~850 m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培矮64与5931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高产优质组合,1994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普及水稻生产良种化和优质化。实现种粮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于1999年晚季辋川镇农技站从惠安县种子公司引进优质高产两系杂优稻“两优培九”在本镇玉围村进行晚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